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3日,“果链”龙头立讯精密(002475.SZ)再度下跌2.69%,报收于每股34.35元。

和今年1月14日的年内高点每股63.26元相比,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立讯精密的股价已几乎腰斩。

由于公司股价持续杀跌,3月22日,立讯精密被跌上了微博热搜。有投资者质疑称,“是不是也被果链踢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工人”一手创办的立讯精密,未来有可能“失业”么?

亮眼业绩难掩市场忧虑

或许是为了扭转公司股价“跌跌不休”的窘境,3月22日晚间,立讯精密接连放出了2020年度业绩快报和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据披露,立讯精密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18.70亿元,同比增长46.95%;实现净利润72.33亿元,同比增长53.44%。

而据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立讯精密的净利润为13.26亿至13.75亿元,同比增长35%至40%。

尽管有上述利好消息刺激,但3月23日,立讯精密的股价仅在早盘短暂小幅高开,其后震荡下行,最终全天下跌2.69%,延续了此前的跌势。

这与当前的A股市场风格并不相衬:机构逐渐掌握了话语权,增强了上市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的正相关性。

亮眼业绩却没能推涨股价,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立讯精密没能正面回答市场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公司究竟有没有可能被踢出“果链”?

3月10日,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计划将7%至10%的产能,从中国大陆转移至印度,并由富士康印度工厂负责生产iPhone 12。几天后,另一家“果链”上市公司欧菲光(002456.SZ)便宣布,公司将被剔除出苹果公司供应商名单。

这引发了市场对整个苹果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的担忧,而身为“果链”龙头,立讯精密的成长、壮大,都离不开来自苹果公司的订单。

立讯精密诞生于2004年,创始人王来春原是富士康工厂流水线上的打工人。2011年,公司收购了昆山联滔60%股权,后者主要生产iPad连接线,立讯精密借此首次打入苹果产业链,当年公司营收也立即增长了152%,为25.56亿元。

但真正让公司声名大噪的,是立讯精密在2016年收购苏州美特后,正式切入声学领域,并在转年成为了苹果无线耳机AirPos的供应商。

去年,立讯精密又和控股股东一起,斥资33亿元全资收购江苏纬创、昆山纬新两家公司100%股权,成为了中国大陆首家iPhone代工厂商。

上述一系列“买买买”的操作,再加上苹果公司相关产品在全球的热卖,使得2017年至2020年,立讯精密的营收由228.3亿元增至918.7亿元,净利润由17.48亿元增至72.33亿元,其增速和其创始人的人生经历一样,如同坐上了火箭。

和苹果公司的深度绑定,给立讯精密带来了极为亮眼的业绩,同时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果失去了苹果公司的订单,立讯精密的业绩是否会一落千丈?

这绝非危言耸听。2019年报显示,立讯精密前五名客户的合计销售额,占公司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为77.04%,其中“客户1”的销售额,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5.43%。

尽管立讯精密并未写明“客户1”究竟是哪家公司,但市场几乎都认为,这就是苹果公司。

“果链”转移已成必然

苹果公司是立讯精密的“金主”,但它也有自己的烦恼:身为全球化公司,自己的供应链太集中了。

数据显示,2019年,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中,有47.6%位于中国,正是和立讯精密相似的一个又一个代工厂,支撑起了苹果公司的商业帝国。

但站在苹果公司的角度,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实在太高,而且会大大降低自己的议价能力。苹果公司CEO库克此前就表态称:我们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在各地生产,美国有很多,日本、韩国、中国也有很多,欧盟也提供了很多……我认为未来同样如此。”

同时,近年中美之间日趋紧张的贸易环境,也加速了苹果公司转移供应链的速度——立讯精密今年初就遭遇了美国的“337调查”,这主要是一项针对贸易当中侵犯知识产权的调查。

当然,促使苹果公司转移供应链的关键原因,还是中国人力成本的攀升,使得立讯精密等代工厂,和印度同行相比,在报价上失去了竞争力。

毕竟对苹果公司而言,只要有利于增厚自己的业绩,把订单交给哪个国家的厂商都可以。

不过从近期对投资者的回复来看,立讯精密还在尽力稳住投资者的情绪。

此前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立讯精密跟苹果公司还有在继续合作吗?3月20日,立讯精密回复称,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与主要客户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只是立讯精密近期的股价变动,难以让他们心安。要不也不会上了微博热搜。

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公司供应链存在转移风险。这是最大的顾虑,立讯精密应该多多关照到市场的这一层心理。

对立讯精密来说,提前做好苹果订单流失的准备,尽早找到下一个业绩增长点,才是应对“失业”风险的上佳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