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成员,伙同关外的四位“铁帽子王”以及上书房大臣隆科多,共同精心制造了一场“逼宫事件”,并一度占据了局势的主动,将雍正置于极度危急的境地。然而,伴随着十三阿哥胤祥拖着病体,重新夺回丰台大营兵权,带兵进宫勤王,这场“逼宫行动”就此宣告了失败,同时也预示着胤禩等人即将迎来的极为凄惨的人生结局。

果然,就在“逼宫事件”之后没有多久,雍正便下旨查抄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家产。只不过,雍正还安排了自己的兄长三阿哥胤祉,以及两个儿子,即弘时和弘昼,三人一同前往。

然而,雍正如此安排绝非对于这三人的信任和器重,相反,雍正已经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而这次安排三人共同前往,查抄胤禩等人家产,就是要对他们进行一番试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胤祉、弘时、弘昼,三人无一例外,都让雍正起了疑心。

实际上,三阿哥胤祉并没有出现在“逼宫事件”之中,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在雍正登基之后,胤祉似乎将一切都“看淡”了,不仅在朝堂上不发表任何的意见,甚至很少在人前露面,除了挽救李绂而主动进宫向雍正求情外,也几乎没有了其他的表现。

其二,现在的胤祉除了拥有雍正赐予他的“御前免跪”的恩典,手中是既无权、又无兵,如此一来八阿哥胤禩等人即便是拉拢到了他,也对于整个“逼宫事件”没有任何的推动作用,反而还多了一个人与自己分享“胜利”的果实。

然而,对于雍正来说,他所想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情景。

通过“逼宫事件”,雍正看穿了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等人“亡我之心不死”的狼子野心,也看到了张廷玉、王文昭、马齐、图里琛等人对于自己的忠心耿耿,更是看到了如同隆科多、四位“铁帽子王”以及在场所有其他朝臣的首鼠两端、见风使舵。面对于此,雍正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同时他也对自己以及整个朝局的发展充满了担忧。

于是乎,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整个“逼宫事件”中,始终一言不发,保持缄默的三阿哥胤祉,究竟是怎样的态度,他到底是真的中立,就是单纯的不问世事,还是暗地里已经与胤禩等人进行了勾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弘时和弘昼,雍正则是对他们充满了失望。

雍正安排他们去丰台大营,一方面是要替自己安抚远道而来的四位关外“铁帽子王”的部众,已显示皇恩浩荡,另一方面,则是想他们能够替自己监视胤禩等人,谨防有什么意外发生,从而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可对于雍正来说,偏偏怕什么却又来什么,自己的这两个儿子竟然拱手将丰台大营的兵权交给了他人,从而让雍正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雍正怎么对此不失望和气愤。

然而,更让雍正感到后怕的是,他对于自己的这两个儿子也产生了怀疑。

弘时自不用说,此前零零星星的线索以及十三阿哥胤祥临终前的遗言,都将矛头直指弘时,雍正也开始对他有所警觉和防备。

此时最让雍正担忧的是弘昼,虽然他并不相信自己的这个儿子会背叛自己,但雍正还是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要对弘昼进行试探,以确保万无一失。

就这样,雍正下旨安排三阿哥胤祉以及自己的两个儿子弘时和弘昼,一同前往查抄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家产,同时,也就此对他们展开了一番试探。

三阿哥胤祉和弘昼,完美地保全了自己。

当胤祉和弘时领着雍正的旨意,准备叫上弘昼一同前去查抄胤禩等人家产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弘昼玩儿起了“活出丧”的闹剧,断然拒绝了二人的要求,执意要将给自己办的“葬礼”进行下去。

弘昼如此举动看似极为“荒诞”,却让雍正就此放下了对他的怀疑。

首先,上次和弘时一同办差,结果被弘时“坑惨”的经历,让弘昼深深的明白了自己斗心眼是斗不过他这个哥哥的,所以只要是和弘时一起,弘昼就会想尽办法予以拒绝,为的就是不让自己再一次的被弘时给“坑”了。

其次,弘昼不顾颜面,并且不顾礼法地上演“活出丧”的闹剧,这就是在用“自黑”的方式,告诉雍正自己对于皇位、对于权势没有丝毫的兴趣与奢求,希望雍正不要因此而怀疑他,他不会与弘历争夺皇位,这也要让雍正放心。

再次,弘昼不去参与抄家,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坦荡以及与胤禩等人毫无瓜葛。

可以说就是这样一出“活出丧”,让雍正放下了对弘昼的戒心,弘昼也得以自证清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三阿哥胤祉的表现,同样让他不再继续被雍正所怀疑。

胤祉在接到雍正的旨意后,可以说是丝毫没有犹豫,立马走进了轿中,做好了前往查抄的准备,如此主动的表现正是说明了他自己对此是毫无胆怯与逃避之意。

在见到弘昼进行“活出丧”闹剧的时候,他先是对雍正的决策与安排予以了充分的认同和肯定,还积极劝谏弘昼要跟随一同前往,这是他当众拥护、支持雍正的表现。

更为关键的是,胤祉在到达胤禩等人的府上的时候,并没有进入府上进行查抄,其目的也是和弘昼一样,要以此表明自己的坦荡,不管办差的人怎么查,查到什么,都相信会与自己无关,以此来向雍正证明自己与胤禩等人没有任何关联。

可以说,不管是三阿哥胤祉,还是雍正之子弘昼,似乎都从雍正的旨意中看出了浓浓的“杀气”,于是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保,从而将自己重新置于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境地之中,就此实现了明哲保身。

而与之相反的是,弘时的做法却给自己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也为他最后的惨淡结局埋下了伏笔。

弘时的行为招招致命,彻底中了雍正的“圈套”。

雍正安排胤祉、弘时、弘昼前去查抄胤禩等人的家产,本就是给这三人出了一道“二难命题”。

如果说查抄的时候态度温和,处处留有情面,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与胤禩等人有所交集而手下留情,就是不满雍正的处置结果,而对胤禩等人怀有同情之意,不管哪一种,都是不能为雍正所容忍的。

那如果查抄的态度极为严苛和绝情呢?不好意思,同样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因为越是这样,越是代表着心虚,希望用积极的表现来撇清自己的关系,而这样的处置方式只能说是欲盖弥彰,更加容易露出马脚。

其实,雍正已经给出了解决这道“二难命题”的方法,那么就是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做,安安心心地看着图里琛带人查抄,顺便监督一下其他官吏们有没有徇私枉法、偷盗夹带的问题就可以了。

然而, 弘时的做法可以说是每一步都踩在“雷”上。

弘时不仅没有像胤祉那样选择回避,反而亲自上阵,指挥起了查抄胤禩家产的工作,甚至还在未向雍正请示的情况下,就擅自处理了胤禩的家眷和府上下人。

可是在面对胤禩本人的时候,弘时的态度不仅是毕恭毕敬,不仅支开了图里琛,与胤禩进行了单独的照面和交谈,更是利用手中的职权,安排了胤禩与家人们的见面。而这一切,图里琛必然是原封不动的报告给了雍正。

于是,雍正就这样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儿子弘时已经“背叛”了自己,与政敌胤禩走到了一起,至于“逼宫事件”弘时也是难逃干系。更为重要的是,雍正也正是通过此事,看穿了弘时的野心,这才命令图里琛与李卫共同保护好弘历,从而挫败了弘时的暗杀阴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能够看出雍正此举用心的三阿哥胤祉与弘昼,弘时的表现太过于急功近利了,最终落入了雍正所精心设计的这个“陷阱”和“圈套”之中,而这也最终导致他极为悲惨的人生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