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是件大事,掏空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所有钱包。

讲一句俗不可耐的大实话:买错一套房,十年也枉然,买对一套房,马上有新娘。

所以,往往多数人在咬紧牙关,作出决定之前,都会万分纠结,难免会问问别人,“你觉得这个房子怎么样?能不能买?”

所问的对象,多是周围的亲戚、朋友和同事。

也会有关心你的人,或者好事者,听说你要买房,给你提出各种意见建议。

接收的信息太多,可能会让你更加纠结,最后感叹一句“买房真的太难了!”

我今天想要聊的是,买房前,别人的意见到底要不要听?什么样的可以直接pass?什么人的可以听?

01 基本不用理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这种人,大多数出现的群体是对你们很关心的长辈,不好意思,我并没有恶意,但是事实往往如此。

十多年前吧,爸妈想要买房,看了五四北里面的三盛果岭,忘记具体单价,应该不高于5000。

本来看得挺满意的,伯父一来,一直说:“那里有什么好啊,五四北山沟沟的地方。”

买房的热情,瞬间又被浇灭。

后来又看了一套,温泉公园边上的新贵公馆,当时想着单纯就是投资,不需要自住。

结果伯父又说:“那里太贵,小小一间,也没什么小区。”就这样,又凉凉了。

结果呢,一个虽然现在旧了,也翻了3倍有吧,另外一个现在变成学区房了(哭晕在厕所)。

还有一次,我签了合同后让长辈帮忙去交剩下的定金,长辈跟收钱的财务大姐聊天,大姐说这个小区开发商的电梯不好,千万别买。

然后,长辈就特别激动打给我,说她求了大姐老半天可以给我们退定金。我哭笑不得,思索了几秒钟冷静下来后,跟长辈说:帮我交掉定金!

因为房子位置、价格、户型什么的都很满意,电梯是不好,但对这套而言,利大于弊。

至今我还庆幸没被动摇。后来搬进去后,给力的邻居动用了维修基金把电梯给换了,现在可放心多了。

当然,有人会说,最后决定权是自己,买不买都是自己决定的,能怪谁?

但我想说,买房,通常是理性的选择和感性的冲动,二者结合的结果。

大部分的城市中产家庭,能够有买房这个念想的,都是有些闲钱,但是不多。房子对他们来说永远是贵的,但是咬咬牙是可以买得起的。

买完房意味着可能就要节衣缩食,生活压力变大。

买房的过程很累,买完还有贷款压力,不买的话钱拿在手上岂不更自在?尤其是一家人本身买房意志就不是很坚定,耳根子又比较软,当“不买”的声音跳出来的时候,是很容易受影响的。

大多数家庭都是掏空所有钱包买房,如此重大的决策,有时候是需要一些冲动的,因为在任何阶段,谁都不敢说房价是涨是跌,这么多钱抱出去,怕怕啊!

有人跟你说再等等,说不定还会跌的时候,是不是很容易就放弃了?

要知道,没有十全十美的房子,当他们跟你细数缺点,让你去选更好的房子的时候,不好意思,好房子自然价格高,谁都想住豪宅,问题是在我能买得起的范围该怎么选择呢?

一套房子都没买过的人,根本不会帮你理性分析房子的各种利弊,只会说出一些主观判断。

不是他们要害你,而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帮你。

02 可以听一听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买过一套以上商品房或二手房的亲戚朋友同事。这类人,通常是自己真金白银抱出去买过房子的,所以分析房产会客观全面一些,不会那么嘴炮。

他们通常也有一些基本的房产知识,房子的地理位置、容积率、户型、配套等等,可能还能帮你分析个二五八六的,有助于全方位的了解房子。

但是其中有的人可能只是正好买到好房子升值了,并不是眼光有多么老道,可能有的买二手房的连砍价都不会,经验不够丰富,所以可以听,但不必全盘吸收。

五年以上乃至十年以上经验的中介。中介是对市场反映最敏感的人,他们是城市毛细血管的最末端,触角遍及城市各个角落。

但是中介的话慎听,所以有时候我会伪装成卖房的人,去打探消息。

还有多接触一些中介,看房也不要只跟着一个中介看,不要仅听一家之言。

03 值得请教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买过三套以上商品房或二手房且有升值的亲戚朋友同事。这类人通常是你周围能够碰到的买房神人了,他们自己往往已经总结了一套购房经。

听他们选房的理由就可以听出来,他们是对房子较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形势的准确预判下做出的分析。

三套以上的交易经验基本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参考,至少可以较为理性地帮你分析利弊,甚至会说出一些对房子很关键但是可能你没有注意到的因素。

关系好的人更会手把手教你很多门道,省了不少事,避了不少坑。

房产投资客。这类不用说了,通过炒房赚钱的。虽然我们不鼓励这种行为,但是确实这些人对市场行情往往把控地非常精准。

他们对于熟悉的版块,具体到哪个小区,多大面积和楼层,大概多少价格拿下是比较合适他们都懂。

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个多次投资有道,同时又很乐于分享的大哥,在我的买房路上帮了不少忙。向他们讨教经验绝对受益。

现在的房产公众号良莠不齐。本土的公众号我会看一些,全国的会多看一些,主要是觉得他们有的观点觉得比较赞同,但切忌全盘接收啊!买房还是要从自身需求出发。

从计划买房开始我建议就通读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公众号的文章,紧跟房产走势,绝对对最后买房有帮助。我自己买房,也会私下问这些“大神”,很多人会耐心解答,感恩斯密达。

一味唱衰的或一味唱多的,我都会在心里打个问号。

比如说,拿一套华侨小十一中的学区房笋盘,来论证鼓楼学区房降价的做法。

且不说十一中算不算学区房,这种用一套房子论证整个市场的逻辑,你可以说是以小见大,不好意思,我觉得这是以偏概全。

你只要最近真的在跑学区房,就知道市场真实的状况是什么,热门校卖到没有房子。

强烈建议要买二手房的,先跑遍你目标区域不下10个小区30套房子,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看大v的文章,才会有一些基本的鉴别力,才能够汲取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不会被随便误导。

与其问这个问那个,不如自己真正迈开步子跑跑市场,才能去粗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