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王维·《画》

王维的这首诗题目是画,描写的却是画中的山水花鸟。前两句从色彩和声音出发, 描写画中的山色分明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画面中永不凋零的花卉和不怕人的鸟儿。短短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卷,全诗对仗工整,节奏清晰,韵味十足,读来朗朗上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维的这首诗,既是一首山水诗,又是一幅山水画。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山水诗的杰出代表。他在山水诗歌的创作中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其中,他以画家的眼光来描绘山水风光,诗意清新淡雅,意境悠远。在他的诗歌作品创作中,他能更细致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这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读王维的诗,如同欣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仿佛让人置身于这诗情画意中。宋代大文豪兼画家苏轼读了王维的诗并欣赏了王维的画后,曾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是王维的字,这既是苏轼对王维诗画风格的总结,又是一种赞誉。

王维画像

王维山水诗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他把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他以一个画家的视角出发,对于山水的描绘显得更加形象生动。

读王维的诗句,往往眼前会浮现出一帧帧优美的山水图画,在诗人的笔下,这图卷展现出的是山水的幽深、静寂、精致

如《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水的月光洒在松林,松林间的清冽泉水,潺潺流泻在山石之上,泉水在月光的辉映下,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闪闪发光。读到这样的诗句,眼前就是一幅幽清明净的松林月光图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诗人描写的是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苍翠的青山、缓缓流淌的秋水。

诗人选取的季节和时间,充满浓浓的秋意。秋天的远山极富色彩感染力,潺潺的秋水呈现出流动美。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山水画卷

王维的山水诗主要是对自然山水幽静美进行描写,他的山水诗在对山水艺术美的创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善于在诗中构图、着色、讲究动静结合,善于将诗情与画意融合在一起来表达景物的幽静美。

王维《青溪》·诗意图

提到王维的山水诗,他的《青溪》这首诗可以说极具代表性,不管是构图还是着色,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精美的画面,所有的诗句结合起来,就是一幅有机的青溪山水图卷

你看,那溪流随山势蜿蜒盘旋,河床上铺满乱石,溪流在山涧自由欢快地奔腾着,溪流穿过静谧的松林,松林间顿时传来潺潺的流水声,这声音打破了树林的静寂;水面微波粼粼,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漂流;溪边的巨石上,坐着一位老翁,他在悠闲自在地垂钓。

王维《青溪》·诗意图

王维的山水诗《青溪》,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节奏舒缓,韵律谐美,读来回味无穷。原诗如下: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维退隐之后选择居辋川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作为居所。青溪,一条普通的山间小溪,在终南山辋川的山脚下流淌着,诗人爱极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一有时间他就来到青溪。

溪水沿着河谷流淌,诗人则沿着水流的方向在岸边闲庭信步,他随波逐流,追逐的是溪水的活力。山间的溪水清澈而透亮,流速缓慢但声音清脆。幽静的青山因为有了溪水的潺潺声而变得灵动欢快。

青溪水随着山势蜿蜒绵亘,流过铺满乱石的山涧,流过郁郁葱葱的树林,青溪水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诗意图

王维笔下的青溪水线条明晰,他利用线条来勾勒溪水,通过线条的变化让青溪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一气呵成的整体美

诗开头四句,是诗人对青溪山水的一个整体上的构图。接着采用空间转化的写法,诗人移形换步,顺流而下,随着映入眼帘的变化着的景物,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青溪水各具特色的画面。

王维画像

当青溪水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

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深、和谐。溪水的声音和树林的静谧,这一动一静,使人读后就像是听到了溪水撞击乱石的声音,看到那苍翠的树林。声响与景物的结合,使青溪更加宁静秀丽,这样的美景不禁让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声音和景物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也是王维心灵世界的外化。这两句,表现了青溪幽美清新的环境和在所描写的景物中所表现出的色彩。

冷和静在感觉上互相沟通,诗人以静的感受来表达对松声的印象。而在这一动一静中,诗人又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画面的意境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溪水的喧闹和松林的寂静,呈现出不一样的姿态。在无边的秋色中,一场秋雨让自然景象更加清新,山明树净,皓月当空。此时清澈的溪水缓缓流过山石,静态的景物随着溪水的流动也呈现出随波舞动的美妙姿态。

澄澈的溪水与河床的石头,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山石,在石头的映衬下,溪水愈发清澈可爱。在这幅图画中。

如果只有单纯的景物的话,感觉缺少了一份生机,而诗人给这画面加上潺潺流淌的小溪,这点睛之笔,让视觉、听觉瞬间融为一体,从而营造出有声有色的动人画面

诗人以景物的特点表达内心的感悟。这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托物言志,用景物呈现出来的特点与声响表达内心无法言说的感觉,具体形象,更加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营造出声情并茂,引人联想的意境美。

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漂浮在青溪水面上,水面一片碧绿,流水经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像一面镜子一样明净澄澈,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水中,画面天然生色,美不胜收。

王维的这首诗不仅注重画面的布局构成,也讲究色彩的铺设和点染,通过色彩的搭配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色彩的运用使得青溪水具有色彩的美感,他用诗歌的语言勾勒出了具有不同色彩画面的青溪美景图画。

色彩是表现诗歌形式美的重要方面,王维对自然景物色彩的感受特别敏锐,他擅长以色彩的感染力来带动诗歌的画面美。

在这两句中,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描绘手法,那就是动静结合。“漾漾”是水波荡漾的动感形态,“澄澄”又是形容水面静止的静态美,这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

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诗人也是步履不停,诗人犹如一位摄影家一样,在漫步溪边的同时,他手中的摄像机也记录下了青溪水的每一幅值得抓取的画面。

青溪水一帧帧盎然的画面被诗人及时地捕捉了下来,并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让画面呈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正是王维诗句中彰显出来的画面美,人们在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情境中能感受更丰富的情感。

“漾漾”和“澄澄”,正是诗人王维抓住隐逸生活中感受到的青溪水的细节加以描绘,诗人闲逸的心情与幽静的环境相融合,人与景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

意境之所以感人,是因为诗句中包含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以景托情是王维诗歌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以自然之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通过对山水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当自然景物被反映在诗歌中时,它就不是单一的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一种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是诗人情感的表达。

王维以景托情,以诗歌的艺术再现青溪的美,通过对青溪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人格美,从而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这不正是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最好诠释吗?

王维善于描写静的景物,在内心平静中,在山谷幽静中时刻都感受到生命的颤动。只有有了青溪水这种清脆的生灵,寄情山水的乐趣才体现得更加完美

青溪只不过是辋川一条普通的溪水而已,在我们看来,它并没有什么别致的地方。可是为什么在王维的眼中,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在这两句中道出了他钟情于青溪的原因,因为这淡雅素净的青溪水正是诗人的写照,以青溪水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人格,此刻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物的物境早已融合为一了。

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严光是东汉初年的著名隐士,他秉性清高,学识渊博,刘秀曾多次邀请严光辅佐自己治理朝政,但他拒绝了刘秀的征召,甘愿做一个隐士。

相传他退隐之后,选择山清水秀的桐庐富春山作为隐居之地。平时严光就在田间地头耕作,农闲时节就在富春江上垂钓。

严光淡泊名利,从不以曾经的恩宠为荣。后人很欣赏严光的品性,也非常尊崇严光泊名利的高风亮节,将他在富春江的垂钓处命名为“严子陵钓台”。

王维在诗歌的结尾引用东汉严光的故事,除了对自身隐逸身份的认同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表达对青溪山水的钟爱之情。这是诗人对青溪发自内心的喜爱,更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淡泊心境的体现

王维的这首诗中,青溪山水有着自然、清淡、素雅的风貌,诗人借景抒情,但写景与抒情都是自然而然,不是刻意为之,所以诗歌呈现出来的画面才是这样自然流畅。

王维的《青溪》,诗歌的韵味隽永醇厚,诗歌的画面清新自然,诗与画的完美融合,在平淡中又增添了几分韵致。

王维的《青溪》,在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中饱含着深情, 诗人描绘了了许多生动的画面,他将画的结构和美感融入到诗歌创作当中,使诗歌的层次分明,远近相宜,动静相兼。诗人把画面美诗歌美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清新柔美的青溪美景画,给人带来艺术的美的享受。

王维在《画》中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他以画家的艺术审美来描绘山水风光,他以诗人的艺术手法描摹山水风光。

而王维的这首《青溪》,山有色,水有声,在诗人绘声绘色地描写中,诗人有情,山水有情,这正是对苏轼那句“诗中有画”的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