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513年,赵简子和中行寅一起向晋国的百姓征集了四百八十斤铁,然后把四十年前范宣子制定的刑书刻在了鼎上。这也是中国第一尊刑鼎,虽然成文法最早是有子产在郑国公布的,但是公然刻在鼎上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次,所以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反对声音最高的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

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也。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

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

孔子不光批评了赵简子和中行寅的作法,还提到了晋国之前的三种刑法制度和这次的做比较,这四次分别是晋国开国之君叔虞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时期,范宣子时期和现在。

咱们就顺着孔老夫子的话看看这四种法度有什么区别,为何孔子会认为晋国最后会造成分裂和这四种法度有关呢。

首先来说说叔虞,叔虞被封在唐地,所以也叫唐叔虞,他这个被封很有意思,因为叔虞既不是因为功劳有的封地也不是因为作为前朝的遗老遗少有的封地,而完全是因为周天子的一句话,白捡的封地。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桐叶封唐。

话说周武王在建立周朝以后,没多久就死了,死了之后继承王位的就是武王的大儿子姬诵,也就是后来的周成王,武王一共俩儿子,还有一个小儿子叫做姬虞,因为是成王的弟弟嘛,所以又叫叔虞。称王呢非常喜欢这个弟弟,所以没事就陪着弟弟玩,有这么一天,外面阳光明媚的,于是成王和叔虞就跑到外面一起玩游戏,玩的啥游戏呢,我也不知道,估计是很简单的游戏,因为当时叔虞不过十来岁的孩子。

俩人玩高兴了,成王就从地上捡起了一片桐树的叶子,递给叔虞说道:“我就把这个封给你。”

叔虞也很高兴的收下了,本来只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玩笑,但是旁边的史官这时候过来了问成王:“大王要把哪里封给叔虞啊?”

成王这个时候满头的问号,愣了会儿说道:“我们兄弟俩这开玩笑呢。你咋还当真了啊?”

史官很正经的说道:“天子说出的话怎么可能当玩笑呢,您有权保持沉默,但您说过的话都要记录在案的,您既然说了要封叔虞,就一定要封的。”

成王心说:我是要疯,这不开个小玩笑吗,可他看史官也不像开玩笑的样子于是说道:“我是天子,我说是玩笑就是玩笑,你不要搞不清楚你自己的身份?”

结果史官一点不怵的说道:“我做的就是记录您的一言一行,包括您刚才说过的话我都会记录下来,我的身份就是干这个的。”

这一下成王傻眼了,当天子也得守规矩的道理他是懂的,而且他也真不能把史官怎么样了,于是搪塞道:“行行行,这样,等我四叔回来我和他商量一下总可以吧。”

成王的四叔肯定不是尼古拉斯赵四,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公旦。史官也没说啥,这事就这么过去了。结果过了一阵子周公打完仗从外面回来找到成王说:“大王,据说您要封叔虞了?”

成王愣了下说道:“四叔,我这和弟弟开玩笑呢,他还这么小,也管理不好封地啊,等岁数大点再说吧。”

周公正色的说道:“天子无戏言啊,既然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办到。”

成王说道:“可是也没有地方封给他啊,能封的地方都封了。”

周公说道:“那就把我刚打下来的唐地封给他吧,看来这是天意要把这块地封给他,不然怎么我打下来之后就听说了这个消息。”

于是叔虞就被封在了唐地,那么唐地在哪呢,其实就是现在的山西南部,大概就是现在的临汾那一带,在当时挨着北戎和东狄,说白了就是挨着少数民族,所以人员构成比较复杂,这样管理起来就很麻烦。也没办法完全照搬周朝的制度来治理国家,于是周公就给叔虞提出了解决办法,因为唐地以前属于夏朝的故土,那么就像卫国因为封在了殷商的故土而使用商朝的制度一样,唐地就用夏朝的制度来管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夏朝的管理制度是什么呢,周朝商朝夏朝的制度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咱们就得翻翻古书了,好在《礼记》上还真有记载。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这话啥意思呢,我大概翻译翻译。孔子说:“夏人的治国之道是尊重君上的政教,虽然敬奉神灵但却不把它当作政教的内容,接近人情而忠诚,把俸禄放在第一位而把威严放在第二位,把赏赐放在第一位而把刑罚放在第二位,所以他们的政教可亲而不可尊;到了政教衰败的时候,它的百姓就变得愚蠢而无知,骄横而粗野,朴陋而缺乏修养。殷人尊崇神灵,君上率领百姓敬奉神灵,把神灵放在第一位而把礼仪放在第二位,把刑罚放在第一位而把赏赐放在第二位,所以他们的政教可尊而不可亲;到了政教衰败的时候,它的百姓就变得心意放荡而不安静,争强好胜而不知羞耻。周人尊崇礼法,贵尚施惠,虽然敬奉神灵但却不把它当作政教的内容,接近人情而忠诚,它的赏罚办法既不同于夏,又不同于殷,唯以爵位的高低作为轻重的标准,所以他们的政教可亲而不可尊;到了政教衰败的时候,它的百姓就变得贪利而取巧,花言巧语而大言不惭,互相残害,互相欺骗。”

别看这段说的很啰嗦,不过你仔细琢磨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从叔虞第一代建立唐国之后,到他儿子姬燮父改迁到晋水之畔改国号为晋以后,一开始倒是顺风顺水的,可是到了晋昭公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乱子,也就是曲沃篡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事说起来其实挺搞笑,现代人估计无法想象。公元前745年,也就是晋昭侯元年,昭侯把自己的叔叔成师封在了曲沃这个地方,当时晋国的首都在山西翼城,这就很尴尬了,曲沃要比翼城大,换句话说,他给自己叔叔的地盘比自己的还大,当时就有人劝他,不能这么做,不过晋昭侯是不听不听就不听,马保国说过年轻人才不讲武德,我叔叔都快六十的人怎么可能不讲武德偷袭我这个年轻人呢。

结果他叔叔还就是不讲武德,本身有能力,底盘又大,在曲沃发展了一段时间,心里对晋国国君这个位子就有想法了,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子啊,真说上来就开战也让国际上笑话啊,于是他就暗中联络了希望成师能当晋君的大臣潘父暗杀了晋昭侯,潘父还就成功了,他一看说我得着吧,就派兵准备去当他的晋国国君了。结果没想到,他还没到呢,潘父先被杀了,结果等他到了人家翼城已经立了晋昭侯的儿子晋孝侯当晋国的国君,并做好了战争的准备,自己打又打不过,只得就又灰溜溜的跑回去了,到死也没当上晋国国君。

他死了以后他儿子曲沃庄伯就继承了他的遗志,说我得替我死去的老爸争口气啊,我也得当晋国的国君,于是他也有样学样的学他爸爸找人暗杀了晋孝侯,结果结局也跟他爸爸一样,还是没打下来翼城,人家又立了晋孝侯的弟弟当晋国的国君,也就是晋鄂侯。

别看曲沃庄伯输了,但是并不气馁,一边积极备战,一边继续寻找机会,正所谓上天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很快机会就来了,晋穆侯由于不拿当时的周桓王当回事,于是引起了周桓王的不满,曲沃庄伯一看连忙去找周桓王说:晋鄂侯这孩子太不懂事了,您别生气,看我去教训教训他给您出气,谁不爱听拜年的话啊,于是周桓王立刻同意了曲沃庄伯的做法,曲沃庄伯这就算师出有名了,于是又联合了郑国和刑国,准备一起去再夺取晋国的国君,一是师出有名,二来这次确实有了郑国和刑国的加入实力雄厚了,还真就拿下了翼城,赶跑了晋鄂侯。晋鄂侯跑到了随地,也最终死在了那里。

赶跑了晋鄂侯以后那就甭说了,准备准备他就要当晋国的国君,但这时候周桓王不高兴了,你不说是帮我教训教训吗,怎么你还要自己当国君了,这不等于你把我卖了我还帮你数钱呢吗。

周桓王自然是不同意曲沃庄伯当晋国的国君,这时候的曲沃庄伯满脑子就是当晋国国君,哪有心情管周桓王怎么说。周桓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看曲沃庄伯不听自己的,立刻命令虢国的国君领兵去攻打曲沃,曲沃庄伯一看犯了众怒也怂了,只好又踏踏实实的回到了自己的曲沃,再也没敢对晋国国君的位子有任何想法。虽然没想法,可是心里憋屈啊,没多久也就死了。他的儿子曲沃武公闪亮登场,曲沃武公也有一个梦想,他的梦想不是加入汪峰的战队,而是当晋国的国君。那么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吗,咱们明天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