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国际幸福日”。2012年,联合国宣布每年3月20日为国际幸福日,将对幸福的追求确立为人类生活的普世愿望。

如何提升幸福感?

一部分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摸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万人点赞的“摸鱼课”

“摸鱼学”有多火?

火到清华大学专门开课。

相关话题“如何评价清华大学《摸鱼学导论》这门课程?”在知乎上被浏览700w+次,开课教师@顾介涟 亲自下场回答:自己其实是一名清华的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创建了这门课程,本来是半开玩笑的一次尝试,没想到课程规模从十几个人的小群迅速扩大到了上千人选的大课,并 “被互联网的风口选中”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分享自己的开课体验时,顾老师表示“很多人与我分享了他们被这个玩笑所逗乐而获得的开心,我想,即使给这么多人带来了或许仅仅一笑的放松,我们的课程也是有意义的。

“摸鱼”来源于成语“浑水摸鱼”,成语本意是趁混乱的时候牟取利益,现代的“摸鱼”则是指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摸鱼学”盛行,连微信都在操心工作党们能不能在上班的时候好好摸鱼。

▲ 最近更新的Mac版微信中增加了“刷朋友圈”的功能,网友直呼:摸鱼更方便了!

在“996”“内卷”的暗流下,摸鱼是当代年轻人的变相抵抗。这种抵抗可以从流行词的变化中窥见一斑,太“丧”了就“佛一佛”,“996”就“摸一摸”。面对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的环境,这一届打工人率先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在渔网之下,有一颗“我的时间还能拯救一下”的心。

所以即便是“摸鱼课”,课程内容也一点都不“摸鱼”:课件中不仅有《学会提问》等参考书目,还有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TED演讲《谈论积极心理学》。

70万人在看的“幸福学”

“摸鱼课”开设的本意是缓解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压力”,得到摸鱼小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同学们的幸福感。

它的爆火让人想起了同样曾火爆一时的“哈佛幸福公开课”(文中简称“幸福课”)。“幸福课”的本名就是「积极心理学」,它由Tal教授开设,热门程度甚至超过了当时在哈佛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导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福课”在互联网上观看量超过了70万次

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物。有别于认为人受奖惩驱动的行为主义和通过潜意识分析的精神分析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本质是自尊和自由,我们需要研究幸福感、乐观主义、善良、美德、爱、两性关系等积极的课题。

“幸福不是0或1的二进制”

提到幸福,很多人会马上想到那个经典的问题:你幸福吗?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在管理决策中,最大的错误是没有问正确的问题。不论是管理组织还是管理生活,最大的错误都是没有问正确的问题。对于某些问题,知道决定性的答案很重要,但是积极心理学提供的不是关于美好生活和幸福的答案,而是关于辨识正确的问题。

在对成功因素的研究中,管理学教授John Cater发现那些在收入、影响力、抑或是总体生活质量上格外成功的人身上能找到的共同点只有两件事。

第一是“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一部分人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既有目的,又有动力。

第二件事,就是这些人“一直在问问题”。最初是问他们的老板,后来是问他们的员工,问他们的伴侣、朋友、父母、孩子。他们一直在保持着好奇的心态,用开放的态度了解世界。

所以当Tal面对“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时,他也没有回答。

我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幸福呢?是和别人比较吗?还是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之后就幸福了呢?

幸福不是二进制的非此即彼,不是0或1,幸福是存在于一个连续中的统一体。

这门课探讨的不是“你幸福吗?”,而是“什么会使我们更加幸福呢?”

“同一种信息,不同的解读”

在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之后,Tal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关注信息本身是不够的。

在一场比赛中,你的目标是进入前三,但是只获得了第八名。你会如何解读这个信息?是“太失败了”感到垂头丧气?还是“我需要更加努力地训练”从中获得动力?

在同一则客观信息 (“目标前三,获得第八”) 面前,有截然不同的解读,一个认为是灾难而失去动力,一个认为是机遇而增加动力。

信息无法决定幸福感,解读通常比信息更重要。这在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如今对更多信息触手可及,却没有感到更加幸福。重要的不仅仅是获得了什么信息,而是如何解读,这是由承载信息的容器——我们的思想决定的。

快乐并非是对痛苦的否定,摆脱正在经历的抑郁或焦虑并不意味着同时就变得快乐。但是预防困苦的有效方法,实际上是专注于培养积极心态。

在一次课堂实验上,Tal请学生们在30s内数出屏幕上的几何图形个数,但是当他再问起其他问题,比如“最左边的几何图形是什么颜色”“汽车上有几个小孩”等很简单的问题时,却很少有人能答出来。

当我们关注某个特定的问题时,这个问题会让我们注意现实的某一部分。噪音会使人分心,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要记得,这种集中精神的能力带来的后果并不总是有益的。

特定的问题给大多数人制造了一个特定的现实,一种只有几何图形的现实。

如果我们只是问“什么出了差错”,如果这是唯一的问题,那么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有这件事,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出了的差错、身上的缺点。如果不问积极的问题,好的东西、我们的长处、美德就不存在,就如同刚刚实验中被忽略的汽车。

问题缔造现实,我们所问的问题通常决定了我们追求的东西、我们会走的路、我们会过的生活。

和“心灵鸡汤”最不同的是,积极心理者会行动,会承担责任,经历痛苦之后会到处走走。行动会增强我们的自信,结果是带来更多希望和乐观,变成自我应验的预言。

作为积极主动者,并不意味着不给自己时间、空间去感受痛苦和摆脱这种情感。我们一定会摆脱它,但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去行动,可能是在现在,也可能是一两天后。

就像“摸鱼”不是现实困境的最优解,积极心理学也不是保持快乐的万能药。 但是在提升幸福感的路上,抱有期待和积极行动确实能让生活有所不同。

幸福是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通过行动提升的能力。

明天是“国际幸福日”,希望你每天更加幸福!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幸福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Positive Psychology Harvard Open Course;

封面及插图来源:知乎@顾介涟,《 凪的新生活》,《非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