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一家陵园推出“墓地按揭”,0首付购买墓地,贷款额度最高可贷20万,贷款期限可达10年,年化利率9%。

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喷。

对于这种突破常理的认知,喷绝对是政治正确的。

赚活人钱也就算了,死人都不放过,还要分期付款。

人活着为资本家打工,人死了,让儿女继续还贷,真的是死不瞑目啊。

这场景,像极了给女朋友贷款买手机,但是分手以后自己依然在还贷款的场景。

很多人把这个墓地贷和前几天江西的那个彩礼贷相提并论,认为这两者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西。

其实吧,这两者还真有那么点区别。

那个彩礼贷的主要噱头其实就是个名字,撇开这个名字,它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消费贷款,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广告页上可以看到,贷款的用途在于旅游,买车,首饰,家电等,和我们理解的彩礼基本是两码事。

传统意义上的彩礼是男方给女方家长送一笔钱,不开收据的那种。

如果银行知道你拿着它的钱去送人,心脏肯定也要跳慢半拍,但用去消费就两码事了。

所以在我看来,这个彩礼贷错就错在,它取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名字,刺激到很多人内心的恐惧和矛盾,于是被放到台面上来批斗了。

要是真的上纲上线究其本源,所有消费贷款都有原罪的,岂不是应该禁止消费贷款,而不是仅针对彩礼贷呢?

撇开它的名字,从贷款产品本身看,这个彩礼贷是有市场需求的,钱贷出来以后具体做什么,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你只要还得上就行。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缩小版的经营贷,表面上说经营,实际拿去炒房,基本一个道理。

如果说这个彩礼贷还能符合一点经济规律,那么这个墓地贷完全是背道而驰了。

首先这个墓地贷是个奇葩的产品,它的贷款人和使用人居然不是同一个人。

比如老王想用墓地贷给自己买墓是不行的,必须由老王的子孙来承担这个贷款,等老王落地成盒以后,子孙后代继续还债。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悖论,子孙后代并没有用到这笔钱,他们之所以愿意还贷,完全建立在对老王的感情基础上,那么这个感情,能维持多久?

我们别说为死去的亲人还贷了,就说扫墓吧,一年一次,大家可以坚持多少年?

时间是最好的健忘药,再亲密的感情都敌不过岁月的消磨,更别说还要继续还贷款了。

只会越还越窝火。

——老不死的不给我留点钱也就算了,变成盒子的还要让我分期付款。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当一个金融产品最后的落脚点居然是感情和道德,那这个资方一定会亏得血本无归。

从来没有任何感情和道德,经得起金钱的推敲。

估计正常情况下,能坚持还半年,已经算个大孝子了。

此外,这个墓地贷完全是一个信用贷款,它不需要贷款人任何抵押品,完全靠个人信用去贷。

而银行为了刺激大众贷款,却把贷款年龄放宽到男性65岁,女性55岁。

这表示贷款人已经是退休状态了。

你说一个退休的人,他坚持不还钱你能把他怎么样?

起诉拉黑名单么?

一个连买墓地都要贷款的退休人员,会怕成为失信人员么?

有人说,兴许这个产品是针对年轻人的呢?毕竟年轻人才是贷款的主力军。

话是没错,但要看这个贷款是用在谁身上。

如果是用在自己身上,房贷车贷消费贷,年轻人大部分也就认了,银行想割韭菜,大家配合就是。

但这个墓地贷,一不用在自己身上,二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越来越开放,自己挂了都想一把灰洒在海里,还要贷款给老头老太搞这事?

所以这个贷款所针对的人群就很含糊,说它针对年轻人吧,理念不合,说它针对中老年人吧,人家根本不怕不还钱。

既然如此,做了这么一个贷款产品,去哪里找客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我总觉得这个墓园贷没那么简单,因为它的逻辑里还有个很大的bug。

大家都知道,公墓的持有年限并非终身制,而是20年。

也就是说,20年后如果你还想保留这个墓穴,你得继续续费,如果不续费,墓园有权利把这个位置让出来,卖给下一个死人。

跟我们70年产权房有点类似,区别在于房产是可以交易的,但墓穴不行。

也就是说,我们即使买了一个墓穴,也只是买了20年的使用权,并且无权转让。

再说得直白一点,我们只是一个租客,但一次性为亲人付清了20年的租金,20年后不续费,房东完全可以把亲人赶出去。

而这次的墓地贷跟房贷又有点类似,就是这笔贷款钱是到不了你手上的,而是由银行直接打给墓园,然后你再每个月还款给银行。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这不就是长租公寓租金贷的套路么。

租金贷中,风险最小的就是平台方,也就是墓园,风险最大的就是资方,也就是银行。

因为墓穴的所有权不属于贷款人,所以银行没有任何抓手来约束这笔贷款,基本属于放鸽子状态。

很难想象银行的风控部门,怎么会通过风险如此之高的信贷产品。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如果银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客户断供呢?

反正客户和墓园之间是租赁关系,银行和墓园的交易,对客户来说完全是黑匣子状态。

只要客户断供,墓园就可以立刻收回墓穴的使用权,然后转而卖给下个客户。

对于银行来说,完全可以和墓园谈一个最低的“批发价”,众所周知,殡葬行业是暴利行业,一个墓穴成本顶多不到售价的20%。

只要客户还款金额高于这个“批发价”,那么银行就是盈利的,然后在“批发价”以上的额外收入,银行和墓园在相互分成。

这样银行可以极大的降低风险,而墓园可以提高墓穴的流转率,双赢,岂不乐哉?

我想,这恐怕才是银行开展这个产品的真正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