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P评论是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精力和资金的限制,拜登必定难以兼顾国内和国际事务。(图源:网络)

作者:

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资深经济学家,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政策与全球经济治理。

译者按

在贸易政策上,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一直存在巨大分歧。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的重要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待双边贸易逆差、多边解决机制以及决策过程的态度上。然而,拜登的政策也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1)国内和国际事项的取舍;(2)拜登对贸易谈判的猜忌;(3)与中国的竞争与合作。若上述矛盾无法得到调和,美国可能将陷入困境。

国内和国际事项的取舍

近期,美国正遭受新冠疫情、经济下行、种族矛盾、政治撕裂等多重危机。拜登多次强调,内政是美国的第一要务。与此同时,他还表示将重新领导世界,回归多边主义。拜登在2021年2月4日的演讲中概述了其外交政策思路,并提出了“中产阶级外交政策”,即以服务于国家建设、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外交政策。

但是,由于精力和资金的限制,拜登必定难以兼顾国内和国际事务,国际事务(例如国际首脑会议、突发危机事件等)会分散其大量精力。再者,拜登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的一些内容与其外交政策目标相冲突,例如,他的“买美国货”行政命令可能不利于修复盟友关系。

即便如此,政策相互冲突是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来解决的。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各部门各有各的政策、任务、安排,且牵涉各自利益。本文认为,拜登需要设立一个专司协调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的机构。

拜登对贸易谈判的猜忌

是否重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拜登政府贸易政策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TPP是由美国推动达成的,但拜登在竞选期间表示,如果TPP保持原样,美国不会加入,需要重新谈判。

白宫亚洲政策专家均一致认为,印太战略必须涵盖经贸层面。为了巩固美国作为稳定与和平守护者的角色,美国需要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力量。即便美国无重返TPP的打算,也需要制定一个可替代TPP的新区域经济战略。

为此,拜登需要在今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年度峰会上表明在适当条件下美国重新加入TPP的可能,并提议有意愿的合作伙伴参与新区域经济战略的制定。数字经济领域是该战略的重中之重,拜登可以考虑将亚太经合组织、TPP和《美日数字贸易协定》涉及数字经济的议题和条款进行整合,并纳入到新区域经济战略框架之中,以形成一个有利于统一亚洲数据标准及电子商务规则的“全面数字协定”。此外,该战略还需要关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与监督。

与中国的竞争与合作

拜登明确表示,将沿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强硬路线。拜登政府很可能会对中国开展“非对称竞争”,即在科技和经贸领域实施“选择性脱钩”战略,并在人权问题走强硬路线。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希望重建在特朗普时代停摆的中美对话机制,这意味着美国可能会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核扩散、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上寻求与中国合作。

但对抗和接触是自相矛盾的,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一言以蔽之,拜登需要有效平衡对华关系的竞与合,以防对抗和接触走向冲突。例如,与世界卫生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组织一道,推动中国在公共卫生和气候变化等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同时利用双边对话机制在经贸或人权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另外,拜登政府还需要考虑恢复奥巴马时代建立的高级别沟通渠道,杰克·沙利文、库尔特·坎贝尔和布莱恩·迪斯(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可作为与中方的联络人选。

★ 本文系IPP独家译著。本文英文版首发于CSIS网站,阅读原文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译:曾辉,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

编辑:IPP传播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资创建。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