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位列第八位的徐向前,在知名度上要远低于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等老帅。作为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元帅,他也同样用热血铸就了共和国的丰碑,在革命和战争岁月中,展现出了不畏生死的男儿本色。

1901年11月8日,徐向前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永安村一个极度贫困的晚清没落秀才家庭。他的父亲徐懋准是清末秀才,母亲赵金銮则是一位家庭主妇。按理来说徐向前也属于出生在书香门第,但由于父亲赚的钱根本无法维系一家人生活,所以他很小就和母亲一起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母亲作为典型的贤妻良母,一直都非常重视徐向前的教育,即使在家庭极度困难之际,也要挤出一部分钱供他读书。后来徐帅在回忆儿时往事时,总是说母亲赵金銮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因为他在母亲身上,他学到了中国人民那种勤劳、善良、朴实的优秀品质。

除此之外,由于徐向前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她平日里就算生活再苦,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也会尽己所能,乐善好施。这对于年幼的徐向前而言,无疑是最好的身体力行的教育。有的时候榜样的力量要比说教更好,这也为他后来平易近人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来的

而他的父亲虽然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秀才,但是却没有读书人的“酸腐”,而是一直都以平等待人的态度,与所有的相处,为此也同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父亲的榜样作用让徐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相邻

徐向前的黄埔军校往事‍‍

1924年4月,23岁的徐向前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据说由于他家庭困难经常吃不饱饭,当年报考黄埔军校的时候,身材瘦弱、脸色灰暗,看起来一副病殃殃的样子,所以考官曾怀疑他是一个“大烟佬”,并因此差一点将其拒之于门外。

幸好徐向前的考试成绩很优秀,所以才会被顺利录取。按照当时黄埔军校的惯例,校长蒋介石需要和每一位学生面谈,进而了解一下他们的实际才能。有一次老蒋叫徐向前去谈话,没有几句就打发他出去了,看来蒋氏心目中的这个人,将来很可能成不了大气候。相反,蒋氏对同期的胡宗南、杜聿明等人则另眼相看,推崇有加。

虽然这只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民间传闻,但却足以证明老蒋的眼光实在不能说太好。因为他要是知道20年后,这个不被他看好的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最后竟然成为了解放战争中的一员虎将,想必一定会肠子都悔青了。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也不允许假设,就像同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陈赓大将,虽然当年备受老蒋赏识,可最终却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分道扬镳。徐向前毕业之后曾留校任排长,第二年一开春,便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

东征结束之后,24岁的徐向前被调任民军第二军第6旅任教官,后来一直做到了团副等职。在国民党军队中他的革命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并意识到了国民党并不是一支为贫苦大众谋福利的军队,也根本无法肩负起拯救国家和人民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3月,徐向前毅然决然加入了共产党,而当时他正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担任少校队长一职。导致徐向前政治信仰愈发坚定地站到共产党这一面的原因,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针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做法,导致轰轰烈烈的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摧残。

徐向前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看清了国民党的丑恶嘴脸,并真正实现了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历史飞跃。

徐帅政治信仰转变的真正原因‍

徐向前进入黄埔军校之后,受到的都是三民主义的教育和影响,原本应该是一个虔诚的三民主义信仰者,但在这个过程中国民党的腐败,以及社会制度的残酷和黑暗,让他看清楚了国民党的本质,所以才会对自己的政治信仰进行调整。

徐向前曾说:“经过几年的颠沛流离,耳闻目睹军阀混战、国民党腐败、人民遭殃等现象,使我不得不想,而越想则越觉得国民党不如共产党。”或许这才是促使他及时改变政治信仰,并积极投入到共产党怀抱的主因。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早在黄埔军校,以及后来在国民党军中任职时,他经常能接触到进步同学或同事,这让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并且也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启发。早在黄埔军校迁往武汉之时,有很多教员和学生都是共产党员。

而徐向前在和他们来往的过程中,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的嘴脸,以及共产党为国为民的政治思想。在这期间他在还是阅读过很多进步书籍,列宁的《二月革命》、《远方来信》,以及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等,都让他感受并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真容。

自1927年加入共产党之后,徐向前从一个国民党军官,蜕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1929年他受命到鄂东北工作,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开拓精神,担负起了开辟和发展鄂豫皖根据地的重任。

反对张国焘冒险军事计划‍

1930年春由于徐向前的突出工作表现,以及对革命的积极热情,再加上成熟的斗争经验,他被委任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此时的徐向前刚满29岁,作为一名年轻的革命者,却拥有无比老道和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后来徐向前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开始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总指挥。曾先后指挥了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并且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正因为有了这些战争的胜利作为契机,红军规模才能因此而得到迅猛发展。

从1930年4月开始,徐向前率部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次大规模的围剿;1931年担任红四军军长的徐向前,曾坚决反对过张国焘的冒进计划,即“攻打安庆,威胁南京”,并率部南下打了几场大胜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安、商潢、苏家阜、潢光四大战役中,曾以少胜多歼敌6万之多,并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使得红色方面军成为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后来张国焘又提出“不停顿地进攻”路线,徐向前再一次提出了反对,至此,和张国焘分道扬镳。

服从军委意见离开西路军,却因此抱憾终身

1937年3月14日,一向谨慎的徐向前也“犯”下了一个令他抱憾终身的“错误”。他在指挥西路军作战时,由于战斗陷入了被动局面,所以只能一路退到了石窝一带的山上。而此时他接到了陈昌浩的通知,要求他赶紧去石窝山顶开紧急会议。

但是当徐向前来到了山顶开会,却到了令他难过的一幕,因为西路军师团级以上的干部,只剩下了二、三十人,即便不懂军事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场多么惨重的损失。

此时陈昌浩告知徐向前军政委员会决定,要求其离队回陕北,剩下的部队则开始坚持打游击。实际上此话一出就已经预示着,西路军西进计划彻底失败。但个性平和的徐向前却开始执拗起来,他告诉陈昌浩既然部队都打散了,我还怎么有脸回去呢?

徐向前坚持认为,他就是死,也要和战士们死在一起,但由于陈昌浩坚决执行军委的命令,并告知徐向前,如果你私自留下来目标太大了。无奈之下徐向前听从了陈昌浩的告诫,但是多年之后,徐向前却将此事当成了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他曾写道:“我迁就了陈昌浩的意见,犯了终身抱憾的错误,愧疚良深。”

据后来的有关数据统计,西路军21800人几乎是全军覆没,回到家乡的人仅有二千多。并且阵亡将士中包括红五军军长董振堂,以及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1936年12月,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为敌人吓倒而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的破产。“

第二年开春,毛主席又不忍言辞过于激烈,怕伤害到部分指战员,于是又写道:“西路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4个月,歼敌2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西路军之全军覆没是中共军史上最悲壮的一页,其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继续的研究、探讨。”

虽然毛主席将西路军这次的失败,归结为在“极端困难”、“敌众我寡”的条件下,才会成为西路军覆没的原因,可是徐向前却依然对此耿耿于怀。因为他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后来在晚年时甚至从来都不穿元帅服,可能就和这个事情有关系。

1955年,中南海怀仁堂群星闪耀,将帅们的徽章在灯光的映照下星光熠熠。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都按照任职、素质、能力、资历、军功等条件被授予军衔。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任命为十大元帅。

徐向前作为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八位。但相比较而言他的存在感,似乎并没有其他元帅高。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和西路军的遭遇自是有部分关联,以及徐帅本人为人太过低调、内敛。

“布衣元帅”徐向前‍

徐向前作为我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不仅战功卓著而且为人谦逊、低调。还记得有一个关于徐帅的故事,据说他当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之后,为了表达祝贺之情,曾经有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曾为他买了一张新地毯,并送到了徐向前的家中。

徐帅看到之后非常不高兴,询问秘书地毯的价格,秘书不肯告诉他,为此徐帅还生了一阵子气。后来他听说三座门招待所,装修的时候正好缺块地毯,便让秘书把他家里那块地毯送过去了。

秘书认为徐帅太不近人情,但徐帅却告诉他,国家还穷,每一块钱都要用在建设上。这件看似不近人情的小事,却体现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操。关于徐帅被称为“布衣元帅”的事情,坊间流传着很多版本,但最靠谱的就是这个故事。

由于徐向前平时对每一个人都平易近人,平日里从来都不会以元帅自居,总是穿着一件洗了又洗的旧衣服,就算是破了也要缝缝补补再穿几年。据说有一次他为客人开门,由于穿着比较朴素,所以被客人当成了看门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之所以不穿元帅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本人认为自己有过失,所以将这种遗憾一直存在心里。每当看到元帅服的时候,就会想到西路军牺牲的将士,所以他平时在非必要的前提下,不仅不会将元帅服穿在身上,甚至连看都不去看一眼。“布衣元帅”之称,便来源于此。

“元帅”是徐向前一生的荣耀,但也是他一生不敢触及的痛苦。查阅军史档案不难发现,无论是指挥能力、水平,还是资历,徐向前绝对不亚于位列前茅的其他几位元帅。

当年,徐向前还曾创造过一个无人能打破的记录,他在山东建立根据地之时,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扩增队伍人数40万。

他在驻守山西的时候麾下仅有3万地方民兵,但却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击强的军事奇迹。没想到的是,徐向前率领的这支队伍,经过了数年的发展,最后竟能攻下了山西首府太原,为此受到了毛主席的嘉奖。

与其他元帅相比,在抗战晚期,徐向前有两年多时间在延安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并没有亲临战场指挥战斗。

西路军的遭遇一直都是徐向前的一块心病,当年这支队伍的处境何其悲惨,那么多女战士的牺牲与被凌辱,他同样也无法忘怀,自己化装成乞丐才回到延安的一幕幕。

虽然这一战之后毛主席曾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可是晚年的徐向前每每想起这次战役,都会悲情难以抑制、十分自责。为此,他觉着自己愧对这一身元帅服,平时的一袭布衣出现在人们面前,才能让他的心情稍得平复。

性格决定了徐向前的命运‍

共和国十大元帅,各个战功彪炳,但每一个人的成长足迹与军事思想都有不同之处,性格也各有不同,徐向前是一个谦虚、内敛、坚韧不拔的人,在他的性格中也有隐忍之处。所以他可能会给他人一种疏离之感,但其实,他的内心却像燃烧着一团烈火。

徐向前性格中的隐忍,其实还有一段令人伤心的往事作为注解。当年,张国焘曾大搞“肃反”活动,而徐向前第二任妻子程训宣,就曾被下令抓起来,在严刑拷打后,她坚决不陷害徐向前,导致最后被杀害。

徐向前一直以为妻子是在战斗中失踪了,多年后才得知真实的结果,事后每当想起妻子被冤枉致死的事情,都会认为自己对不起妻子。

徐向前元帅既没有陈赓大将那样的幽默感,也没有陈老总的豁达,但却活出了自己的风采。徐帅一生都很俭朴,这也是他得名“布衣元帅”的一个原因。生活中的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对子女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他和子女的衣服坏了,从来都不会随便买新衣服,而是自己拿起针线缝补,甚至他还会为子女织毛衣。这个上战场时能拿起枪杆子的人,也有铁汉柔情的一面。由于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以对读书、书法、戏曲等尤为钟爱,称他为儒将,并不为过。

徐向前位列十大元帅第八位,论起来,其实他的能力和功绩,的确有被低估的嫌疑。因为在各个阶段的战争时期,我军参与的十大经典战役中,他一个人就参与打了四个。

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在川陕反六路围攻时,徐帅作为总指挥曾率领将士们歼敌近10万人,纵观我党军史中也极为罕见。而且徐帅还曾以6万地方部队起家,最终解放山西,他率领的这支部队还诞生了皮定均旅,以及天下第一旅“光荣的临汾旅”。

有人曾特意做了一个统计,徐帅的丰功伟绩跃然于纸上。作为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指挥,年仅30岁就曾指挥大规模战役。并且在所有红军将领中,他曾是指挥部队数量最多的指挥官。

在黄埔军校全体毕业生中,他是第一个当上方面军军事主官的人。胡宗南、陈庚当时只是师长,而林彪也不过是军团长而已。作为我军中第一个指挥过飞机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徐向前的经历真可谓让太多同侪望尘莫及。

徐向前曾历任参谋长、国防部长、军委第一副主席等职位,这种大“包圆”在历史上也仅此一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真金永远都不怕火炼,他的元帅之名,名至实归。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在北京逝世,在90年的生命旅程中,他从一个贫苦的学徒成长为一位合格的革命者,并用毕生的时间去践行真理。

徐向前生前曾说:“端正党风,首先要从我自己做起。”作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以及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徐向前一直都以一个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用这种态度去约束自己的家人。

这位生于贫苦书香门第家庭的共和国元帅,在8岁的时候就辍学了,为了生活还曾在杂货铺当过学徒,但是却始终都没有放弃学习。18岁那年考入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并于20岁成为了小学教员,此时的徐帅开始接触爱国主义思想。

从23岁考入黄埔军校开始,他便积极地投身于革命,从开始信仰三民主义,到最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政治信仰的转变,他也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革命战士。一路走来,在整整长达60多年的革命岁月中,徐帅用生命诠释了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终身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