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是北宋代有名的画家,他的绘画技法从名家顾恺之、吴道子等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他的笔法行云流水,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自成一家,他根据杜甫的名诗《饮中八仙歌》中的人物形象,创作出了一幅《饮中八仙》的画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饮中八仙图”

这幅长卷以白描勾勒,含蓄而刚劲。尤其是对人物服饰上褶皱的描绘非常精炼,简洁明确,毫不拖泥带水。景物、器用的配制也恰到好处地起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在表现技巧上此图也相当成熟,图中的人物、衣饰、景物、器用等的用笔纯属中锋,均以单线勾勒,寓清刚圆劲于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之中,显示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

李公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是传尽心曲,入木三分。因为他的这幅画作就是以杜甫的诗歌为蓝本进行创作的,杜甫诗作中的八个人都生活在唐代,他们都是以饮酒著称于当时

所以李公麟在描绘这八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本着忠实于杜甫诗作原貌的精神,进行的艺术创新。因而在图卷中所绘制的这八个人都带有写实的肖像意味。

话说回来,杜甫为什么要将这八位饮者写进诗中,这还得从诗与酒的关系说起。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诗歌历史的国度,也是一个有着悠久的饮酒传统的国度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以诗歌形式记载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在《小雅·宾之初筵》的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肴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这一段诗歌描写的就是一次盛大的酒宴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说酒最早是由杜康酿造而成的,后来“杜康”还成为了酒的代名词,无怪乎曹操会对酒当歌,临江唱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我国古代的诗歌与酒有着很大的联系,陶渊明说“酒中有深味”,晏殊说“一曲新词酒一杯”

诗人们以酒助兴、借诗抒情,他们与酒的微妙关系让两者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与酒交融交织,相得益彰。诗中有酒,酒中有诗,二者的契合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诗情酒意的全景图。诗酒联袂,寄意遣怀,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段美谈

“杜甫行吟图”

那么再回到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诗人像一位高明的画家,以写生的手法,抓住每位饮者鲜明的特征进行描绘,工笔细描,泼墨渲染,一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饮者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既是一首自然质朴、韵律谐美的七言律诗,又是一幅豪爽飘逸的、醉态萌生的人物饮酒肖像画。也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诗与酒的真谛。杜甫的原诗如下: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在这首诗中,“饮中八仙”之一的贺知章是杜甫第一个描写的人物。贺知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唐代诗人,他的《咏柳》是一首家喻户晓、传唱不衰的千古名作,更是因为优美的意境被选进了语文课本。

杜甫用“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来描写贺知章的酒后的状态。贺知章,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后任太子宾客,秘书监。他性情豪放,不拘小节,自号“四明狂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知章不仅诗文一流,而且还是一位特别喜欢饮酒的人。在杜甫诗中,贺知章由于饮酒过量,醉眼朦胧,眼花缭乱,骑马的姿态就像乘船一样,上下起伏,摇晃不定。

即使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掉在路旁的水渠里,他还是一副酒醉未醒的样子。其实诗中的“井”字,并非指水井,而是水渠、水沟或者下水道的意思。

诗中虽然只写贺知章醉后的神态,描绘他喝醉酒后,骑着马就像乘船一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曾经眼花缭乱,跌进水渠,竟在水里熟睡不醒。

贺知章在八人中是资格最老,年纪最大的一位,杜甫利用夸张与写实并重的艺术手法描摹这位长者一时兴来喝得酩酊大醉,似乎有点失态。

诗人用惟妙惟肖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贺知章纵酒豪放、旷达飘逸的性格。贺知章谐谑滑稽、富有浪漫的形象跃然纸上

关于贺知章,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话说唐天宝元年(742年),诗人李白结束了他的漫游生活,独自来到长安。有一天,他和贺知章不期而遇,贺知章早就听闻李白的诗名,两人一同来到一家酒店,把酒论诗。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这一喝就是一个下午的时光

“金龟换酒”

当他们准备结账离开酒店时,贺知章一摸口袋,才想起出门的时候忘了带钱,于是贺知章毫不犹豫地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这个金饰龟袋是唐代官员的一种配饰,也是身份的象征。

唐初官员的服饰,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三品以上的官员才会佩戴金龟袋,官员的名字和官职都会记在上面。史料记载:鱼符材质“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贺知章时任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是一位三品官员,所以佩戴着金鱼袋

李白连忙劝阻说,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拿来换酒呢?经过这次以酒会友的相逢,李白和贺知章也建立深厚的友情,后来,贺知章向朝廷推荐李白,李白也得以进入翰林院任职,可以说也是因酒结缘。

当贺知章去世后,李白思念友人,对酒独酌,想起当年金龟换酒的故事,一时间百感交集,还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的诗歌来追忆这位老朋友

汝阳王李琎是杜甫第二个描写的人物。杜甫连用三句来描绘李琎饮酒与醉酒的状态:“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李琎,是李宪的儿子,唐玄宗的侄子,史料记载李琎“眉宇秀整,性谨絜,善射,帝爱之”。李琎的花鼓打的也很好,李隆基还给他送上了一个“花奴”的称号,可以说李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翩翩公子。由于他身份显赫,深得李隆基的宠信,所以他在饮了三斗酒后,才上朝面见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琎与贺知章等人有诗酒交,常有来往,他对酒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即便是路上遇到卖酒的车辆,闻到空气中散发出的阵阵酒香,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口水,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去这是如何理解呢?

原来酒泉就是一个以酒得名的城市,据《三秦记》记载:“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所以李琎才会这样说。

杜甫当年来长安初期,曾在李琎的府中作宾客,彼此切磋诗人,饮酒作乐,可以说杜甫对李琎还是很了解的。杜甫在这首诗中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李琎不拘小节、贪杯酣酒的心态和醉意,真可谓描摹精工,点指画字。诗人也很有分寸地拿捏住了李琎饮酒与醉酒时的状态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这是杜甫描写的第三位人物形象,说的是谁呢?原来他就是李适之

李适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历任通州刺史、河南尹,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担任朝廷左相一职。

李适之性情豪爽,人际关系很好,他的朋友圈云集了当时文坛的逸士名流,他常摆酒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对于这样的生活,他在《朝退》一诗中无比自豪地说:“朱门长不闭,亲友恣相过。年今将半百,不乐复如何?”

性格开朗的李适之每天沽酒待客,酒逢知己千杯少,欢酣豪饮就成为李适之的待客之道,所以杜甫说他喝酒的样子恰似长鲸吸纳百川。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适之罢相后,到宜春当太守去了,一时间门庭冷落,平日里和他推杯换盏的逸士名流也都刻意回避,不再去李适之家里饮酒去了。

此时的李适之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喝酒时也是独自对酒独酌,人生浮沉,饮酒时的心情也就不一样了。这时的李适之在诗中道出了自己的喟叹:“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杜甫诗中的“衔杯乐圣称避贤”一句就是化用了李适之的诗句,诗人杜甫满怀同情和怜悯,用抑扬顿挫的笔调勾画出一位带着几分无奈和凄凉心态饮酒的人物形象

崔宗之是杜甫描写的第四个人物形象。“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这三句就是诗人对崔宗之饮酒时的状态的描绘。崔宗之袭封齐国公,是一位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

崔宗之在八人中年龄最小,可他潇洒自如,气压群芳。他高举酒杯,眼睛望着天空,开怀畅饮,俨然一幅傲世独立的饮者风度。

尤其是他醉酒的姿态,摇晃的身躯,宛如一棵玉树在风中摇曳,光彩照人,令人叹服。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崔宗之潇洒的醉态,这神来之笔,把一个风姿绰约、睥睨一切、醉态可掬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五位出现在“饮中八仙”序列中的是苏晋。苏晋自幼聪颖灵慧,辩古通今,文章出众。出家后,曾得慧澄和尚的绣弥勒佛像一面,并挂于禅房,爱不释手,整天叩拜,长斋念佛。

寂寞单调的斋房生活,再加上酒的诱惑,使苏晋一时忘记了佛门的各种规章制度,我行我素,开怀畅饮,追求人生的最大快慰。“醉中往往爱逃禅”或许是作为出家人的苏晋对贪杯酣酒的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注脚吧。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饮酒剧照

杜甫诗中的苏晋的这个人物形象,让人想到了《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们两者之间还真有些相似性,鲁智深不也是违反了清规戒律,跑到山下去喝酒的吗?但是人们每每读到鲁智深的这段情节时,往往对他违反清规戒律是持有包容态度的,反而为他下山喝酒的这一情节大呼过瘾

因为人们在鲁智深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情感饱满、有血有肉的、甚至有些许可爱的人物形象,或许苏晋也是这样子的,这样一比较的话,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李白醉酒图》

紧接着,杜甫用活色生香的、浓墨重彩的手法,一连四句刻画出“饮中八仙”序列中的第六位。他就是被人们称为“诗仙”的李白

李白,品味着诗酒山水文化的奥秘,更加淋漓尽致地发展了这种诗酒情缘。他以诗酒来解愁,以诗酒为乐趣,在诗酒中忘情,在诗酒中陶醉。

李白或许是一位真正的饮者,他在《将进酒》中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还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诗意图

李白饮酒不但解愁,还是他内心情感的宣泄,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且李白饮酒的状态是酣畅淋漓的豪饮。

他在《赠内》诗中如此表露心迹“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在《襄阳歌》中,李白甚至豪情满怀地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怀。”

美酒就是李白才思的源泉。酒能排除忧愤,同样酒也给诗人带来无比美好的遐想。在《月下独酌》中,李白写道:“花间一壶 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李白对月饮酒,尽情欢歌,他就情感寄寓在酒中,这是何等的豪迈与飘逸。酒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启发了诗人的才思,也释放了他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诗歌,诗人借酒得到灵感,酒成就了诗人的名声,正是诗与酒的完美融合,才成就了李白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盛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传神之笔,生动地道出了李白与酒和诗的关系,写出了李白饮酒的疏狂与洒脱,才华的高超与横溢,性情的豪爽与洒脱。

“饮中八仙”中第七位飘然而过的人是张旭。张旭,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当过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张旭是唐代很有名的书法家,他与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并称“颠张狂素”。

尤其是张旭的草书,笔走龙蛇,千变万化,被人誉为“草圣”。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当时又并称书、诗、剑“三绝”。

与张旭的书法一样出名的就是他饮酒时的状态。张旭也是一个贪杯好酒之人,酒过三巡,狂奔大叫,提笔疾书,这在杜甫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局部

而张旭醉酒后脱掉帽子,用头发蘸上浓墨,以发代笔,实属罕见。所以杜甫认为,在王公贵族面前,张旭不拘礼仪,无拘无束,毫不掩饰自己,这是多么洒脱风流、个性张扬的一个人啊。

杜描写张旭饮酒的状态,虽然只写了三句,却写得淋漓尽致,是怀着深厚的感情落笔的。后来当杜甫来到成都时,一次偶然见到张旭的遗墨,睹物思人,诗人一时间不能自已,在《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一诗中说:“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

杜甫将焦遂排在“饮中八仙”序列的最后一位。这最后一位出场的叫焦遂人可不简单,他虽然是一介布衣,但是能与以上七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并列在序列中,必有其过人之处。

原来焦遂生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因而,平时少言寡语,与世无争。“焦遂五斗方卓然”,当焦遂五斗酒过后,仿佛象打开了一道闸门,神情奇异,飘然洒脱,侃侃而谈,这时才显现其卓越的才能。他“高谈阔论”,妙语连珠,惊动了宴席上所有的人。

杜甫将焦遂饮酒后的气质拿捏得准确到位,诗人充分把握住了焦遂的心理动态,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平时沉默寡言,酒后语惊四座的的饮者风度

《饮中八仙歌》,韵律严谨,个性鲜明,轻松欢快,杜甫以酒为串联全诗的情感纽带,把八个人物形象连接到一起。他们虽有不同的习性、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经历,但他们却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志趣,那就是对就酒的爱好,酒让他们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更加饱满,更加真实,更加生动。

杜甫的这首诗,酒中有诗,诗中有酒,二者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为人们呈现了描一幅诗情酒意的全景视图。杜甫以不拘绳墨的艺术手法,以超凡的才情和深厚的文字功力,将八位人物形象刻画描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杜甫留给后世的不仅是一首传唱不衰的诗篇,更是一幅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不朽画卷。后世画家每以这一首诗为蓝本,绘制出一幅幅主题明确的《饮中八仙图》,从这一点上说,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完美地诠释了诗与酒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