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秦国灭亡的根源在于统一六国后的转型失败,准确地说,是因为没有转型而失败。汉高祖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后,君临天下,陆贾对汉高祖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由此确定了中国古代王朝武功建国后转文治久安的治理模式。后世开国皇帝汉光武刘秀、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典型的优秀代表。秦国自商鞅变法后,以耕战立国,人民只有三件事:种田和打仗,还有生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消贵族特殊权利,人民上升的唯一渠道就是上战场砍人头,以此获得爵位与田产,是所谓军功爵制。这套高效的战争机器很好用,秦国将不断攻取的六国土地奖励士卒的军功,士卒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更加拼命地耕种和砍人头。这时秦国越打越强。但是,凡事总有个但是。当秦国统一六国后,华夏大地所有的可耕地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在这套耕战体制下,人民想要升迁继续获得爵位和利益,只能再向外扩张,于是便有了南平百越,北击匈奴。

但是南方烟瘴之地和北方大漠荒原并不适合农耕啊,土地的收益根本补血不了浩大的军费开支和秦始皇志得意满后的穷奢极欲。于是,原本高效的耕战体制,这时就变成了苛政暴政,六国遗民揭竿而起反抗暴秦了。汉初在承秦制的基础上,转型文治,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直到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之前,国家大权由军功集团把持(吕氏想夺权但是失败),军方利益得到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末大乱导致人口锐减土地富余,人民得以安心生产,无需通过军功获取土地。所以结论:1、秦国亡于统一天下后的治理模式转型失败。2、上升渠道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自隋施行科举制后,中国大一统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分裂时间,只在改朝换代天下大乱期间短暂分裂。晚晴在废除科举后,失去了传统的士大夫支持,便迅速败亡了。3、农耕时代,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

古代中国由于生产力不足,通常王朝末期,人口增长超出土地承载力,土地兼并严重,底层民财穷尽只能揭竿而起。与此同时,大量自耕农破产,卖地依附于士绅阶层,朝廷直接掌握的人口和税收锐减,国力衰败,要么亡于农民起义,要么亡于外敌入侵。北宋末年、明末清末则兼而有之。纵观秦国发展,从边陲胡人牧马之地到封邦建国,到变法自强伺机东出,再到逐鹿天下定鼎中原,秦人走过了一条血与泪之路。

最后在与胡人的厮杀中秦人博得了一席之地,人们为了生存,强大统一的信念众志成城。到了穆公之后,秦国陷入了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四代乱政,又恰逢山东诸国变革的巨大时机,秦国错过了发展,被魏国打的大败,丢失了河西。秦献公即位废除了人殉,以血洗百年国耻再次凝聚人心。秦献公的连年征战把人心逐渐消磨,而秦孝公商鞅的变法休战,恢复生产又给了人们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