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两会点名“唯分数论”

3月7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回答记者“教育的真谛是什么”的发言火了!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也没有核心竞争力。”

“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这不是本届两会第一次谈“唯分数论”。

3月6日,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的时候,他一语道破“教育焦虑”的根源: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确实如此,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分数是头等大事。

尽管现在的教育方针要求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面对教育新政策,家长最关心的似乎只有两件事:影响升学吗?影响的话,我们做什么孩子才能拿高分?

学校和各种课外培训班,更是为当下的教育焦虑又添了一把火。

一些学校拼命鼓吹自己的升学率,将中考、高考状元的巨幅头像挂在学校门口,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敲锣打鼓庆祝高升学率的情况。

一些培训班大力营销提分,甚至挂出“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的竞争对手”等宣传标语。

终于,“全面发展”演变成了“分数发展”。

二、为什么说“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

在总书记亲自点名“唯分数论”之后,北京各区开始整顿辅导班乱象:严查校外培训机构,各线下学科类培训班全面停课整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一出,家长群炸锅了!

有的家长说,孩子学习差,我跟他爸没时间辅导,不上培训班还能怎么办?

说实话,我举双手同意整顿利用家长焦虑心理,过度营销提分的培训班。

这些培训班只是把高年级的内容提前教给孩子而已,二次学习的孩子,当然比那些第一次学习的孩子理解得快,也考得好。

但是,分数高并不等于孩子的学习力强。

标准化的考试是在“对知识的掌握”范畴里的评测,并不是对“知识的使用”的考量。

比如口语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目前的语文考试当中,没有办法来量化这种能力。

所以,“唯分数论”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家长只看到冰山上面的部分,而不关注冰山下面的部分。他们会为了孩子短期、显性的分数而拼命,而忽视了长期、隐形的能力的形成。

对此,有家长提出了质疑,高考作为大学的“敲门砖”,对一部分家长而言,是一个选项;对很多家长而言,是一个必备的证书;对另一部分家庭而言,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小镇做题家”的出圈就是在警示家长:高考结束预示着下一段人生的开始,在全新的旅途中, 比考多少分更重要的是视野,是思维,是心态,是价值观。

而这些东西,极有可能在那场“你死我活”的高分追逐中,被大大地抹杀掉了。

因此看重分数不是问题,将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而不去寻找促使孩子一生持续成长的动因,才是问题。

三、分数不重要,什么才重要?

也许有些家长就会问,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幸福是最重要的。

但是提醒家长,幸福的感觉是主观的,是不能被人强加的。

心理专家陈默老师曾经讲个两个妈妈的例子。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我们看到她在干吗,这个妈妈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

所以,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什么样的孩子才会幸福?唐江澎校长的演讲视频已经给出了答案。

“好的教育就应该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以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

1、培养生命力旺盛的孩子

旺盛的生命,离不开睡眠和运动。

唐江澎校长曾说过:“人作为一个生命体,一定是讲究张弛有度的。我的基本观念就是充足睡眠8小时,充足运动1小时,合理地安排沟通、交流、艺术等活动时间。在这个前提下,有效率地提高学习成绩。”

运动除了强身健体,让孩子有足够的体力应对繁重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运动能够改变孩子的大脑,让大脑变得更聪明。

在美国,许多机构通过运动项目来激发孩子的潜能,比如“零时体育计划”。

芝加哥一所中学,要求学生早七点到学校跑步、做运动,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之后上文化课。

结果显示,运动后的孩子更清醒,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运动,睡眠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唐江澎校长讲过一件事情。

他到一个学校听课,有4个孩子一直站着听讲,下课后唐校长问他们原因,原来这些孩子昨晚熬夜学习,现在坐下去就睡着了。

听到这句话的唐校长深感痛心。努力学习当然值得提倡,但为增加学习时间而牺牲宝贵的睡眠,不仅不能够学到更多内容,反而会降低第二天的学习效率,得不偿失。

更何况,长期缺乏睡眠,还会导致孩子的认知能力下降,神经衰弱和抑郁。连身心健康都不能保证,更别谈学习成绩了。

相反的是,长期睡眠充足,对于孩子巩固记忆力,促进脑功能发育、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以及促进生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美国公认的“学习第一书”《学习之道》的作者乔希·维茨金认为:让精力充沛的大脑阅读一个小时,强过疲劳的大脑读上三个小时。因为缺觉的大脑根本无法保证在正常思考活动中一如既往地进行思维联结。

所以睡得好,常运动的孩子,不仅精神状态好,更重要的是学习效率更高。

2、培养擅长解决问题的孩子

唐江澎校长,好的教育,是培养问题解决者。

不少家长都认为,孩子上了好的大学,选了好的专业,很大概率就意味着拥有了好工作。

真实而残酷的职场,怎么会那么简单。

美国大学协会针对雇主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3%的雇主认为,相比求职者在大学里学了什么专业,他们所展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清晰的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来说,这是未来社会最有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美国,一个叫戴恩的9岁小男孩,凭借一己之力改写了家乡一项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法律条文。他是怎么做到的?

大雪覆盖了整个小镇,戴恩很想打雪仗,但妈妈却告诉他,在本地扔雪球是违法的。

戴恩天真地说“那就改变法律”,妈妈表示自己做不到,但她鼓励儿子自己去尝试。

戴恩真的开始行动了,还想到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和父母一起了解修改法律的流程;

情真意切地给镇长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想要合法打雪仗的想法;

找同盟,让学校同样想打雪仗的同学在信上联合签名;

在小镇的听证会上独立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获得大家的支持。

谁也没有想到,戴恩成功了!他得到了乡亲们的支持,改变了百年不变的法律!

成年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个9岁的男孩做到了。

我们都知道,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没有谁拥有完美的环境。不同的是,有的孩子会选择逃避困难,有的孩子会选择迎难而上。

戴恩显然属于后者,他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解决,他分析问题、研究方法、分解任务,然后步步为营,各个击破,最终达成目的。

这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就像英语启蒙一样重要,家长需要把它当成家庭教育的重点,在生活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法地去培养。

3、培养能够独立生活的孩子

唐江澎校长认为,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让他们早识字重要。

还记得那条名叫《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公益广告吗?

初到美国的留学生不会做西红柿炒鸡蛋,为了招待朋友,他发微信跟妈妈求助。

大洋彼岸,为了及时教会儿子,父母大半夜爬起来录教学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当朋友问起美国跟中国的时差时,男孩才想起家里是凌晨四点。

视频在朋友圈刷屏,有人感动,有人批判。

批判的多是对男孩的吐槽:

十几岁孩子,一点儿自理能力都没有。

简直是“巨婴”,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跟视频中的男孩一样,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孩子不会做家务,不懂得基本的生存技能,甚至有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

但是孩子最终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也许有家长会说,孩子上学的时候,只要成绩好就够了,家务早晚会学会的。

事实上,让孩子从小做家务,并不是为了培养自理能力那么简单。

为什么要让孩子做家务?《少年说》里的一个妈妈给出了堪称满分的答案。

在妈妈的“逼迫”下,小男孩学会了洗碗、焖饭、煮粥、拌凉菜等许多家务活。

最后他疑惑地问妈妈:“我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我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习吗?”

台下的妈妈回答:

“家务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你将来的另一半,也是千娇万宠的,为什么她要承担全部的家务呢?”

“家务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这句话真的让人忍不住叫好,值得很多父母回味。

是啊!孩子的学习绝不该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都来自于日常生活。

做家务的时候,孩子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规划流程。这种能力放到学习上,是一种很强的统筹安排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做家务还能够让孩子感受自己的责任,体验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到了职场上,做事主动、内驱力强的人往往更能得到老板的青睐。

这样的孩子,想不成功都难。

教育是“人”的教育,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教育才算是成功。

面对教育内卷,面对剧场效应,我们也许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孩子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是应对考试的能力,还是获取幸福的能力?

要学习本门课程,请上春藤学院家长APP,从APP里更好的学习怎样教育孩子正确理解分数和未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