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日前,据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新冠疫苗已逐步放开接种年龄限制,为部分有接种需求且身体基础状况较好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

而此前,各地的新冠疫苗接种主要针对18至59岁年龄段人群。

此前为何把接种疫苗年龄限制在18到59岁?

专家表示年龄太小和年龄过大的人群本身也免疫力较差,不确定因素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18岁以下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轻,或者无症状的比例高,因此不属于疫苗接种的优先人群。随着其他优先人群接种完成,接下来就要为18岁以下的人群接种。目前,全球对18岁以下人群接种的还比较少,相关数据还在收集中。

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否能推进疫苗接种速度?

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始终处于全球前列,目前已经有四款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这其中就包括由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共同研发的首款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也是唯一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新冠疫苗。根据预计,5月左右,一般市民可以开展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单针接种,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副会长 朱涛:真正大规模的使用我们的疫苗可能要到五六月份,因为到时候我们会有更多的产品来供应。目前,我们这个疫苗是可以进入到18岁以上的所有人群,包括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是我们疫苗的一个优点。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老年人,因为他们的严重程度是最高的,所以保护这部分人是我们做疫苗最早的初衷。所以我们这个疫苗可以用于60岁以上人群的话,是它的一个优点。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对于人群没有区别。目前实际的这种方案,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要打一针,灭活疫苗需要打两针。当然,单针接种确实能够推进疫苗接种速度。、

什么是“群体免疫屏障”?“免疫屏障”的形成有什么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接种疫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免疫屏障是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方面,被称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根据流行病学原理,形成免疫屏障要看两个因素,第一要看病毒自身病原的传播强度,一个人能够传多少人、传多远、传播速度有多快等;第二要看易感人群的保护率大概有多少,只有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那么目前我国如何才能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呢?听听专家怎么说。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按照新冠病毒传播系数计算,人群形成免疫屏障一般需要约70%~80%的人接种疫苗。对于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需要对10亿到11亿人接种疫苗。实现这样一个集中目标,仍然有巨大的挑战。

北京累计接种新冠疫苗突破1000万剂

另据北京日报,截至3月14日9时30分,北京全市累计接种1000万剂次(朝阳区、海淀区均超150万剂),累计接种达666万人,其中334万人完成两个剂次接种。

据新华社,记者日前从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北京市西城区、丰台区、朝阳区等区已经开始为部分有接种需求、且身体基础状况较好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北京市丰台区卫健委主任刘婉莹介绍,针对60岁以上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已经启动一周,目前平稳有序。60岁以上人群主要通过所在街道乡镇和社区村进行报名,从报名情况看,接种积极性很高。“身体基础较好,没有其他疾病的均可接种。如果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方面疾病,则不建议接种。”刘婉莹说,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老年人,能否接种取决于控制情况。如果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管理较好,身体的各项机能和指标正常,则可以接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北京日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