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曰:

《论语》,可谓是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圣经》!

但现代中国人却几乎不读了!我也不例外。当年学过的几篇文章,早已淡忘,只留下模模糊糊的只言片语,也似懂非懂。

如今我已年过四十,有了些人生阅历,也略懂些中国的历史文化了。我想,现在是时候,再好好学一学《论语》了。

我打算跟随历史学家钱穆的《论语新解》,一句一句去领略这数千年来中国人最精妙、最睿智的人生智慧。如果你也有兴趣,那就一起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学而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之前讲过,是大路,就是正确的道路。

前几天,听王东岳解释这个字。道,是人工修建的笔直的宽阔的大路,对面人走过来,能看到人的脸。“道”字上面的“首”,便是人的脸。春秋之前,土地采取井田制,“道”的本意很可能就是划分“井田”的大道。

“乘”,音shèng,车的量词,指代战车。一车四马,是古代军队的基本作战单位。 春秋初期,晋文公在“退避三舍”击败楚国的 城濮之战中 (公元前632),出动战车700辆,还不到“千乘之国”。

而一百多年后,孔子22岁那年(前529年),晋国召集“平丘会盟”称霸,“甲车四千乘”。可见在孔子时期,“千乘之国”已不是大国,而只是一个普通的诸侯国了。

“道千乘之国”,就是治理一个普通的诸侯国。显然,这是孔子在给一国之君讲治国道理。

“敬事”,严肃认真地处理事情。

“信”,前面讲过,以实之谓信,是诚实的意思。

“节用”,好理解,节约器物,不铺张浪费。

“爱人”,许多人理解为爱人民,泛爱一切人。

但上一篇我们讲过,《论语》中的人,是指高级贵族的“大人”,有时也包括低级贵族的“君子”或“士”,而不包括平民。

所以这里的“爱人”,是劝国君要关心爱护“大人”和“君子”。因为这些“人”,与国君是同根生的利益共同体,是国君治理国家所要依仗的主要力量。

“民”,是平民百姓,也称为“小人”。“时”,指农时。

“使民以时”,意思是说,如果要役使百姓,应考虑农时,应在农闲时,以免影响生产。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1.5】孔子说:“(国君)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做事认真,要诚实守信,用东西要节俭,对贵族要爱护,役使百姓要考虑农时。

这是《论语》的第五句,孔子在给国君治理国家出谋划策。

为国君效力, 这 与孔子的低级贵族、“君子”代言人的身份,是相匹配的。

孔子的目标是“仁”,是解决人群相处的社会问题,以避免惨绝人寰的大动乱。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途径,是要到国君这样的“大人”手下去做官,借助国君的力量推行合适的治理办法。

孔子劝要国君“爱人”,是特指要爱护“君子”,也就是“士大夫”,而非爱天下百姓。事实上,孔子也并不太关注平民。

鲁迅曾写文章《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鲁迅说得对,但批评得太过,孔子还是有为民众考虑的,毕竟建议要“使民以时”嘛。

各位朋友,本文一半是参考钱穆的《论语新解》,一半是我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如果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