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取更合理的工作模式,改变两班倒、12小时长时间工作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用工模式,使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技能工人的队伍。”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洛阳制造运营中心正极制卷班长邢京龙将这一条建议带到北京。

邢京龙代表的建议在河南青年时报新媒体平台发布后,20小时内阅读量破百万、评论破万,引发了网友对企业用工制度的广泛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邢京龙

建议:改变两班倒、12小时工作的模式

“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且目前年轻人不愿意进入技能工人领域,更愿意从事快递、外卖等一些相对约束性小的工作。”邢京龙说。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上班时间实行12小时两班倒的制度,工资构成主要依靠加班费的工作模式,员工两周倒一次班或者一个月倒一次班,长时间的加班工作带来的不仅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成为技能工人,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社会效应,如长时间工作、夜班影响员工身体健康,如过劳死现象等。长时间的加班也会抑制消费,影响第三产业发展。

对此,今年两会期间,邢京龙建议,按照中央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要求出台政策,加强激励,同时鼓励企业完善机制,促进企业收入分配向一线职工倾斜,提高工人工资待遇水平,改变按工作时长进行工作分配的方式,采用按技能等级的方式,鼓励更多的技能工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企业采取更合理的工作模式,改变两班倒,12小时长时间工作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用工模式,使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技能工人的队伍。”邢京龙说,只有不断改善技能工人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才能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供给,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得高技能人才能够适应整个产业发展需求,为“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声音:政府要作为杠杆,调节企业和工人的关系

走访调研中,邢京龙发现,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3年多来,各相关部门加快改革、鼓励创新,通过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学徒制培训、组织产业工人赴海外交流学习、建设网络公共学习平台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产业工人技术技能,近2亿人的产业工人队伍茁壮成长。

“全社会正在形成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并结合五一劳动节、7·15世界青年技能日等重要节点,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做好集中宣传,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邢京龙说。

就邢京龙代表关于用工模式的建议,记者咨询了郑州大学社会学老师董中昱。

“建议是个很好的建议,关键是如何落实。”董中昱说,很多企业在执行上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何设置一套制度让议案在现实中可执行,最为关键。

“打工人很火,打工人很苦。”董中昱说,这个建议反映了一些老百姓的心声,但企业和工人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作为工人,有这样的一个欲望,而作为企业,则需要控制成本,如何让企业积极去给工人减压,需要政府作为杠杆,通过税收等政策,给中小企业创造减负的条件,调节双方之间的关系,让打工人享受到实惠的政策。

反响:阅读量破百万,网友热议,引发央媒评论

在过去一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中,邢京龙扎根基层,总结经验。工人在工厂打工,白天黑夜两班倒,生活中这一件普通的工作制度被全国人大代表邢京龙捕捉到,并形成两会建议带到了北京。

3月5日上午,邢京龙关于改变两班倒、12小时工作的模式的建议在河南青年时报新媒体发布后,20小时内阅读量达127万,评论1.1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6日上午,“代表建议改变工人两班倒工作模式”的话题登上今日头条“头条热榜”,占据第一位,话题在24小时内阅读量达2851万余次。3月9日上午,网友留言还在进一步增加。

网友中不乏基层工人,他们对待“两班倒”制度的态度在文章评论下可见一斑。记者梳理发现,多数网友支持邢京龙代表的这项建议,称他是真正为人民考虑的好代表,也有网友直言相关社会保障部门要落实好政策,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记者整理了部分点赞量较高的网友评论,可以反映大部分基层员工的心声。

@征服者124:我是做机械加工的,这个行业大部分都是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工作时间长,因此现在大学毕业生没有人愿意干,留不住人。

@铭湫锅锅:确实是好建议,现在年轻人不愿进厂有一部分原因是束缚不自由,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上班时间太长,又是反复机械性且枯燥的职业,日复一日很容易产生厌倦。

@时间lucky:国家最好能考虑照顾一个双职工家庭,至少有一个有双休节假日,用来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样协调工作才能全身心。

@根深叶茂:这个建议好,真是提到广大打工者的心声,12小时确实太长了,都没有自己私人空间,熬一晚上下来,人都是蒙的。

@打工人n号:我们工人是人不是机器,我们需要时间营造自己的生活。

@文娱快报:给代表点赞,全国劳动保障部门能严格执法,把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落实下来,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所有用工企业买社保,8小时工作制,适量加班给加班费,那样年轻人才能更多地去生产一线。

3月6日,央广网针对邢京龙代表的建议,发布了题为《改变技工“两班倒”模式 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网评文章,文章里提道:“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迄今仍实行每天12小时、两班倒的制度,员工工资构成主要依靠加班费,严重影响员工身体健康,这也导致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成为技能工人,不少制造业企业长期面临‘用工荒’‘招工难’的问题。因此,邢京龙代表的建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技能工作者的心声,也是在给制造业企业提个醒儿。”

文章还称,“唯有让用工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企业才能获得更多高技能人才,制造业才能涌现出更多‘大国工匠’,汇成‘工匠之师’,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制造业用工难,咋破解?

1.临时工跟着劳务公司转,权益咋保障?

企业诉求:苏州敏煌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给华为等生产配件的高新企业,董事长孙中正最头疼的是“缺工”。企业里干几天就走的临时工有40%,有20%的订单因缺人不敢接,因临时工技术不熟练致使产品返工成本增加15%。孙中正发问:“临时工不在企业沉下来,谁来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产业工人?”昆山志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有30%的临时工,董事长张心志也忧心地说:“临时工学不到技术,40岁以后谁要?”

工人咋说:正在敏煌公司做临时工的何万春,1998年出生,云南楚雄人,18岁外出打工至今。他手机里有4、5个劳务公司微信群,哪家劳务公司一小时给的工钱高就去谁家;而在志达公司,类似的临时工也不少。

劳务市场现状:昆山市人力资源市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琦介绍,公司一年从全国各地招到2万至3万正式工,但进入企业后,不少人离职进入临时工队伍。原因是,临时工不用缴社保,劳务公司给临时工的时薪高于企业正式工。昆山诚翔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月良介绍,昆山有近千家劳务公司,都在抢人;不提供时薪,就抢不到人。

政府回应:昆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许继华分析企业招工难指出,昆山GDP每增长3%,就业人口需同步增长1%,而劳动力供给在下降。为解决企业招工难题,维护临时工权益,昆山正打造“人人首选”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劳务公司“红黑榜”2.0版,加强中小微企业挂钩联系和定期走访。

代表建言: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段俊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建议尽快将灵活就业纳入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不能让劳务公司和临时工成为不缴社保的空白之地,维护临时工的合法权益。

2.高技术工人需求迫切,咋解决?

企业诉求: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是卧龙集团北方最大的家用电机制造基地,企业人力行政部部长高绍静说,目前一线工人缺口仍在四分之一左右,高端电机研发等专业技术人才更缺。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马几个大项目,需要约1500名技术工人,企业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燕俩表示,高技术工人很难招到。

政府回应:济南市章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士锋介绍,章丘拥有制造业企业12000余家。要开展紧缺工种、新就业形态等特色培训,积极引导技能培训学校、劳务公司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精准靶向助力企业解决高技术用工难问题。

代表建言: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说,制药行业要求操作人员要掌握化学、质量控制、信息化、自动化控制等技能,齐鲁制药集团明显感受到“合适的人”难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议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加大对具有较好数理化知识功底的高中毕业生的职业培训力度,将他们培养成高水平技工人才。企业则要为每名员工量身制定职业规划并持续进行技能培训,成立企业大学提升职工专业技能。

3.年轻人就业观念变了,如何留住?

企业诉求:河南郑州荥阳市高山镇一家阀门企业面临员工老龄化、后继乏人的困境。“公司职工平均年龄47岁,部分工人即将退休。机械制造行业部分岗位属于重体力,年轻人不愿意干,一线核心岗位招工难,工人老龄化影响企业产能。”李先生说,企业正在用技术改造替代人工,但有些岗位机器无法取代。

企业之变: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二厂制造中心到4月还需要招2000人至2500人。制造中心总监王天宇介绍,为解决招工难,企业实施技术补贴等办法留人。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超说,企业设招聘冠亚季军进行奖励,实施稳定产业工人方案。东莞市丰熙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伟则表示,把工厂布置得像高端写字楼那样洋气,让工人喜欢留下来。

代表建言:全国人大代表、东莞瑞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认为,“90后”年轻人对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和教育养老等需求有更明确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她建议,促进教育公平,健全社保体系,让务工人员在城市扎根发展。(据新华社)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弯文奎

编辑 杨阳

校对 王艳锦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