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时代》周刊3月9日文章,原题:我们如何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梦游般一步步滑向与中国的战争 美中如今有走向碰撞的势头。权威人士亨利·基辛格一年多前曾表示,美中正处于“冷战的山脚”。我们评估认为目前两国正迅速登上这座山的山坡,并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陷入全面的类似冷战的状态。到2034年这会不会导致两国发生热战?甚至是核战?不幸的是,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两国在南海地位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还有各种贸易和关税规则分歧,以及两国围绕新兴5G网络的主导权等。历史上不乏“修昔底德陷阱”的例子。每当一个崛起大国(现在是中国)与一个老牌大国(现在是美国)对抗时,结果往往是一场全球冲突。多数情况下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但还是会发生。

如今感觉不同的是,一连串的分歧越来越大,加上太平洋两岸(美中各自)的国内政治压力。对双方来说,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指责对方是军事和经济上的侵略者。再加上疫情这个额外压力,显然双方的关系充满矛盾。

可能的爆发点在海上——广袤的南海争议水域。美国进行频繁的“航行自由”巡逻,将军舰驶过争议水域,往往非常接近中国的海岸。中方对此的看法,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当邻居开始在我们家的草坪上打洞时的感觉一样。中国海军和空军经常做出强硬的回应。但美国继续进行此类巡逻,并会向盟友施压要求他们参与。

双方出场的都是相对年轻的军事领导人。我们了解这些年轻战士的胆量、自豪感和态度,他们不会退缩。任何一方都容易误判,而另一方就会做出攻击性反应,从而导致事态升级。比如,如果一架中国飞机被(美方)击落或一艘美国驱逐舰被中方导弹击中,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并激起北京和华盛顿的民族主义,特别是在美国大选后,民主党与共和党都把中国视为靶子。

这样的事件发生,可能在台湾海峡,加上中国人对台湾是中国主权一部分的自豪感和民族主义的因素,极易引发比我们迄今看到的警告性射击和近距离接近更大规模的军事交锋。

这就像踢开一扇门进入一个漆黑房间。结果变得更加难以预测。任何一方的更大规模打击都可能接踵而至,也许是更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也许是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双方的航母打击群可能会正面对峙。若损失加重,采用战术核武器的冲动可能会上升。

所有这些似乎难以想象。但我们在应对最大威胁的挑战时,往往不是智力不行,而是想象力的缺乏。我们从没想象过会有珍珠港事件;也没想象过美国的世贸大楼被摧毁;没想象过阿富汗20年战争;也没想象过全球性疫情。如今,我们必须想象中美之间可能发生的战争灾难,这样就可以逆推并防止它发生。

美中意外开战的风险真实存在且在增加。我们不仅需要想象力,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去创造一个能够运用所有重要国家工具(外交、经济、军事威慑、文化、交流)的国家战略——如果想要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梦游般一步步滑向一场21世纪战争。(作者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等,乔恒译)

延伸阅读

美国国务院单方面发布:中美将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

【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国务院在其网站发表声明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及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将于3月18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晤,并将与中方就一系列问题展开对话。

此前,路透社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美正同中方商谈近期邀请杨洁篪主任、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布林肯国务卿、沙利文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阿拉斯加举行中美“2+2”高层会晤。美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对此应询表示,拜登总统与习近平主席已经通了电话,我们期待双方进行接触的机会,但目前无确切消息可以发布。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中国农历除夕成功通话,双方同意中美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目前我没有可以向你提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