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建议高考可以让学生选择性考试;建议取消13年级任何形式家庭作业;建议调整小学入学年龄划分节点;建议教师工资免税......

今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多位代表委员的建议频频冲上热搜。今天,“京城教育圈”摘录部分引发网友热议的建议,一起来看看,哪些说出了你的心声?这些建议你同意么?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唐江澎委员:建议高考可以让学生选择性考试

据@央视新闻,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表示,不唯分不是不要分,而是别把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建议高考实行双考双筛制,第一次是资格线、水平线考试,题目简单些,不给学生过多压力;第二次可以通过划定分数线,学生有侧重、有专业地选择性考试。

马光瑜委员: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推迟小学放学时间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主委马光瑜针对小学生作业问题提出提案,他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厘清学校与家长的责任边界,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一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

何金英代表:建议取消1至3年级任何形式家庭作业

据北京头条客户端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第六中学教师何金英代表建议,妇女孕期常规检项目免费,6岁以下儿童按月发放育儿补贴,小学5点放学,取消1至3年级任何形式家庭作业,厘清家校责任。

宋治平委员:建议产假延长至3年到6年

据中国妇女报消息,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宋治平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出台生育福利政策,助力解决女性就业难问题。

宋治平表示,当前女性就业一直是难题。因为企业不愿意承担女性产假、哺乳期造成的劳动力损失,特别是二胎后的女性找工作更难。且多数家庭的家务、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等都由女性承担,女性职工存在经常请假、不能出差等情况,确实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多数企业只雇佣已经生育的女性或根本不招聘女性职工。

宋治平建议,建议产假延长至3年到6年,以便于孩子在上幼儿园或者小学前能得到好的照顾和教育;减免二孩入园、入学费用等,同时给予一定补贴,减轻二孩家庭因抚养、教育支出造成的经济压力;鼓励企业聘用女性职工,同意产假女工停薪留职并继续发放五险一金,但必须减轻企业负担,政府可通过退回企业总社保比例数额来给企业补贴。另外,延长幼儿园、小学放学时间至晚6点,以便于双职工父母下班后接送,以免因无法接送孩子造成女性职工离职,同时也可减少课后托管班的费用支出。

刘三阳委员:调整小学入学年龄划分节点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三阳表示,小学入学年龄应以年度划线,将学龄时段的划分节点从每年8月31日调为12月31日。

他认为,此举优势在于,避免“晚生一天,则需迟一年入学”的困扰;同年级学生年龄基本相同,便于管理;给早慧儿童提供了较早的上学机会。

刘维朝代表:建议小学初中取消英语

全国人大代表刘维朝建议,小学初中阶段不开设外语科目。

刘维朝代表表示,基础教育外语学习呈现低龄化特点。“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为了弥补小学外语学习的低效率,初中阶段的外语学习不得不从零开始。过早地开展外语学习不仅对母语学习造成严重干扰,同时还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由此可见,过早地进行外语教学只会造成高耗低效的局面。”

刘维朝表示,外语学习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当前外语教学陷入机械化训练,以传递理论知识、讲解语法句型为主,旨在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笔试成绩。刘维朝代表建议高中阶段开始开设外语科目后,外语课程和学习内容也应当进行相应调整。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提升。

曹永鸣代表:建议教师工资免税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建议,通过对教师工资免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她同时建议,加大对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有中小学标准体育运动场地设施。

刘希娅代表:建议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校”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下放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权到学校,提高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评审标准由学校根据上级统一标准进行调整并备案实施。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由学校自行负责申报、审核、评审、审批等,并报上级部门备案。因组建评审委员会等原因导致学校评审存在困难的,可以申请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评审。

她同时建议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分配。她建议以区县为单位,根据上级确定的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职称比例结构,在县域内各校间统筹协调,拿出一定比例指标进行弹性调整与分配。

徐睿霞委员:建议规范家长微信群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徐睿霞指出,近日,一学生家长发视频愤怒抨击帮老师批改孩子作业并退出家长群的消息在网上迅速发酵,引发舆论关注与讨论。随后,“孩子学3门课,我被拉进8个家长群”的新闻又登上了各大媒体的新闻版面。“家长微信群”本该是沟通学校、教师、家长的桥梁,但在新闻中却变成了教师开展各种非教学活动的平台、检查学生作业的工具、发布各类与教学无关任务的“布告栏”。“家长微信群”在使用过程中既为学校、教师、家长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效率,但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现象,亟待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相应规范,以使其能够“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有益的作用。

徐睿霞建议,教育部出台教师如何规范使用“家长微信群”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禁止通过微信要求或变相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在“家长微信群”中安排与教学无关的各项任务。同时对“家长微信群”的发起、组织、管理进行规范,避免存在作用重复、覆盖面小、没有实际意义的微信群。教育部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对“家长微信群”重要性的认识,审慎建立微信群。

编辑| 江远

内容来源| 央视新闻、北京头条、中国妇女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营报、中国网等;“京城教育圈”进行内容补充和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