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诞生对一个家庭都是大喜事,因为新的希望诞生了,新的快乐降临了。特别是那些初为人父人母的朋友,当小宝宝出生时,感觉整个世界都为他而转,爱宝宝爱到了极点。

当宝宝到了两岁时,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来临,他不再是那个乖乖听话的天使,而是会不停说“不”的小恶魔,让父母开始操心……

等宝宝三岁后上了幼儿园,他的朋友圈渐渐扩大,眼里不再只有爸爸妈妈,也会找自己的小伙伴玩,让父母心里有点点失落……

待孩子上了小学,许多父母会蓦然发现,曾经完美的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缺点,比如拖拉、爱说谎、骂人打架……特别当老师告状时,父母头疼不已,也心痛不已——为啥自己的娃越来越不乖,甚至成了问题儿童?!

等孩子翩翩长大进入中学,青春期也来临,早恋等问题也接踵而至,开始跟父母对着干,放学回家就关上房门,极少跟父母交流沟通……

以上这些经历,是大多数父母迟早会经历的,而那些曾经把孩子当成世界中心的父母,会不断的被打击,所以渐渐的发现:孩子越长大,自己越不爱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事实让不少人很难接受,特别随着亲子关系可能也渐行渐远,这些父母们都在反思:我教育孩子是为了啥,这么多年是找罪给自己受吗?

正因为如此,现在不少人也不愿意多生,感觉生养孩子就是来还债的,得不偿失。

其实,有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悲观则大可不必。

为啥会有这种心里落差,感觉不“爱”孩子了呢?

我觉得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大多数父母都搞不明白这一点,或者在潜意识里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所以孩子在长大过程中,当他们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有了价值观和理想,自然会跟父母有分歧甚至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们读一读纪伯伦的诗作《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並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著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相信读完后,各位父母会有不同的感觉。

当你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体来对待,相信你对他的日后的种种“叛逆”行为会从排斥转为欣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要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

根据心理学研究,孩子的成长有几个叛逆期:两三岁、八九岁和十二三岁,主要是主观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所以会变得有自己想法,有朋友圈子,不在崇拜父母等等。

其实回想一下,我们做父母的,不也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过来的吗?

再者,爱孩子就是祝福和见证他的成长。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当父母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念来看待他们。

人是不断变化的,不要将孩子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襁褓时期,一直认为他要对自己言听计从。要接纳孩子的变化,要认可孩子的不完美,也要祝福他的成熟,见证他的成长。

这才是一种对孩子深沉的爱,而不是狭隘的对“宝宝”的爱。

今日话题: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越长大越“不听话”,你是怎样应对的呢?欢迎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