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从文字的历史,来推断中华文明的历史。

从考古的年表看,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千多年前的蚌埠双墩遗址,发现630多刻划符号,丰富多样,就同期国内外文化遗存来说,都十分罕见,惊人。符号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同时期其他遗址所无法比拟的。双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

距今6000年前的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即半坡陶符。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抽象成比较定型的"甲骨文"。可能大部分人或专家,把甲骨文的时间当成中华文字的时间起点,本人从不这样认为,中华文字的产生应该更早,最到可以推演到旧石器时代后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因为记录工具等原因,文字难以存留下来。

文字的起源,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生活。中华文字是一部活的历史,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场景,记录着当时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文字来源就是图画,文字是不断抽象的过程,即使是现汉字,本身也是一幅幅图画。当然,有人会说,刻符不是文字,这是国内考古学界不够自信,为什么承认埃及、巴比伦、希腊等地刻符,出土刻符考古资料很少,他们还读不懂,就可以当成文字呢,中国的刻符却不能当成早期的文字,是不是笑话!

其次,从考古实物的出土时间,也可以轻松把中华文明推到万年以上。

河南博物馆珍藏的贾湖骨笛是我国(也是世界)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如此精美的骨笛,可见当时新石器时代打磨技术之高超、精细。打磨工具的应用也是炉火纯青,这难道不是活生生的中华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等考古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遗存。特别说明下,2004年11月19日,在道县进行水稻起源考古研究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在玉蟾岩遗址又发现了5粒已经炭化了的古稻谷。而上世纪九十年代,玉蟾岩遗址就曾出土了4粒最原始的水稻谷壳以及最原始的陶器,将人类栽培水稻的历史推进到了1.2万年前,中国栽培水稻起源于一万年前,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100项考古发现之一。

三皇与五帝所在的上古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在没有文字记录的年代,也是一代一代口口相传而来,三皇,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炎帝、黄帝,发明火与在土地上农业种植,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为"皇"或"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人类迎来了三皇五帝时代。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后世将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