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两座并峙的高峰,也是古典诗词阆苑中的两朵奇葩。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将唐诗和宋词并称为“一代文学”。或许有人会这样问,唐诗和宋词有没有可比性呢?或者说谁的艺术成分更高一些呢?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因为唐诗是唐代诗人们智慧和才华的结晶,宋词则是两宋词人们艺术手法的表现,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可好参照的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有一个人,他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为唐诗和宋词的比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这个人就是王国维,他说的这句话是:“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王国维的这句话信息量是很大的,光是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就包括了十几位唐宋诗词大家。先解释一下这些诗词大家的名字,其实他们的名字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只不过王国维用的都是字号,听起来就稍微生僻一些。

王国维的原话中,“东坡”指的是宋代词人苏轼,“太白”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欧、秦”指的是宋代词人欧阳修和秦观;“摩诘”指的是唐诗诗人王维;“耆卿”指的是宋代词人柳永,“乐天”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方回”指的是宋代词人贺铸,“大历十才子”指的是唐代大历年间以诗名著称的几位诗人,他们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细思一下王国维的这句话,从诗词这种层面进行比较,虽然能提供一定的参照,但是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不仅是诗或者词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而且他们在诸多的文学领域都是一个时代扛鼎式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说苏轼吧,苏轼是“一代文宗”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诸多领域,苏轼都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苏轼的散文成就可以媲美韩愈,在文学史上,有“韩文如潮,苏文如海”的说法,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两人又都以散文成就入选“唐宋八大家”。

这其中还有一个人,也不得不提一下,他就是欧阳修,欧阳修字同叔,文学造诣极为突出,文章和诗歌独步千古,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画像

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风向标,苏轼父子,曾巩、王安石等人都受到欧阳修赞誉与推奖而名噪于世。欧阳修不仅文学功底深厚,而且精通史学,他与宋祁合撰《新唐书》,他又独自完成了二十四史之一的《新五代史》的编撰与修订。可以说欧阳修是兼长文史,诗文赋俱佳的一位学者

在欧阳修诸多的成就中,词的创作也是他的一项煌煌巨著。欧阳修的词辑录在《六一词》,又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今存260多首。放眼整个北宋词坛,这一数量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欧阳修画像

欧阳修的词作不仅篇幅多,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对北宋许多词人都提出过批评,但是她对欧阳修的词作还是赞赏有加,李清照曾说: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著名词学评论家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也说欧阳修的词作“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欧阳修在词学上的取得的极高的艺术造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阜阳西湖风光

在欧阳修的诸多词作中,他在安徽阜阳创作的词作《采桑子》,又是不得不提一下的经典作品。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十五岁的欧阳修退休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安徽阜阳,打算在阜阳安度余生

来到阜阳后,在风景迷人的阜阳西湖,欧阳修荡起一叶扁舟,在湖光山色与接天莲叶的美景中,小舟载着欧阳修优哉游哉地穿行在藕叶深处。

他在阜阳的西湖上感受到了生命中从没有过的轻松和惬意,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欧阳修写下了十首《采桑子》,表达了词人对阜阳西湖风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其实欧阳修在此之前曾来过一次阜阳(古称颍州)。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四十三岁的欧阳修被任命为颍州知州,他被当地的优美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深深吸引,由此爱上了地方,这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

他想永远地待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体验山水的情,体验民风的爱。他想与阜阳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融为一体,他想与阜阳的人物风情长相往来。以至于当欧阳修在阜阳任满结束后,阜阳成了他心心念念,魂牵梦萦半生的地方

阜阳西湖

二十二年之后,神宗熙宁四年(1071),欧公六十五岁,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他终于来到了颍川,终于回到了阜阳山水的怀抱中。

欧阳修选择定居在这里,平生的夙愿也终于了却了,他也可以心无牵绊地荡起一叶扁舟,在阜阳西湖中度过欢愉的时光。

阜阳的西湖在宋代也叫颍川西湖,因为阜阳在北魏以后改称颍州而得名。阜阳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所以阜阳西湖的水量很充沛。

据明代地方志《正德颍州志》记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还有文献资料记载:“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时俱佳,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景名胜,慕名前来观光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他们在阜阳西湖乘舟漫游,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也为阜阳西湖的人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熙宁五年,在一个春光烂漫、柳绵似雪的暮春季节,欧阳修的老同事赵概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到阜阳来专程探望在这里定居的欧阳修。

多年未见,这次老友重逢,他们把酒言欢,杯酒之乐自然是少不了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欧阳修邀请老友赵概轻舟短棹,泛游阜阳西湖。

小船儿轻轻,推开阜阳西湖的层层碧波。船行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荷花丛中,他们在载着欢乐与友情的小船上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这一件老友重逢的高谊雅兴的聚会,被传为文坛佳话。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叫欧阳修动容。他的其中一首《采桑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作而成的: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看一下这首词作描绘的画面,上片几句,欧阳修用轻松轻快的笔调,描绘了在青山的怀抱中洋溢着春风的阜阳西湖美景。

开篇几句就给人带来了一种悠然自在的愉快与舒适。词句不仅呈现出湖畔碧绿色的青草,还有绿波荡漾的西湖春水,在绵长的堤岸掩映下,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湖光与春色的画面。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短棹”,这是一种不长的船桨,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由此也可以看到,欧阳修和友人这次泛游西湖的闲情逸致。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了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词人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动感。

在轻舟短棹,泛游西湖的过程里,随着船儿的前行,整个湖面都会听到柔和的笙箫,这动人的旋律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

这些乐曲处处伴随着词人的游船,仿佛是为着词人而歌唱。这么短短的几笔,就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春光骀荡的氛围中,这是多么赏心悦目的一件事情啊

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此时的阜阳西湖是波光粼粼、水光潋滟的迷人景象,水色与天空宛如一色,词人用琉璃来比拟湖面的滑溜和澄澈,再也贴切不过。

在这样的湖面上行船,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所以不待风吹,而船儿已自在地漾去。游船在不断地在前移,歌声也就不住地在后随,词人是觉到的,偏说是不觉,就有力地显示了水面的柔滑感。

但船移毕竟不可能绝不触动水波,于是词人又以“微动涟漪”四字补充说明了一下,随着船儿的前移,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从这四个字中可以看出,词人的观察力和艺术构思是何等的细致入微

词作以极具动感的“惊起沙禽掠岸飞”一句收尾,这一句描写的画面是:层层涟漪在船边荡漾,正在湖面水草中栖息的水鸟,受到游船的惊吓,他们展开翅膀,跃出湖面,腾空飞起,向岸边飞去。

水鸟的飞翔划破了湖面宁静的境界,使整幅画面都跳动了起来。西湖荡舟,绿水碧波,芳草长堤环绕,景色迷人,何况还有笙歌妙曲,隐隐伴随。

无风的湖面,恰似玲珑剔透的琉璃,轻舟短棹,船儿缓慢移动,泛起小小涟漪。要不是水鸟的飞动,简直感觉不到船儿的漂移。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情致呢?

欧阳修的这首《采桑子》,展示了他退休之后闲居阜阳的逸致闲情和热爱山水,拥抱大自然的真切感受。欧阳修以即景抒情的词来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他对阜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真切的情感体现。

《采桑子》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阜阳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阜阳西湖风景画。词作清新动人,读来美不胜收。

在《思颍诗后序》中,词人就就表露了自己对阜阳的心迹:“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欧阳修在阜阳任职时,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人物风情,深深地烙在了词人的心里,成为欧阳修的梦里水乡

当词人终于从工作了多年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便将希冀付诸行动,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阜阳。他想趁着有限的生命时光再多眷顾一下这里的山水,再多感受一下这里的气息,再多流连一下这里的风情。

欧阳修去世后,后人遵照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了阜阳,他魂牵梦萦的阜阳与深深爱着阜阳的词人终于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契合。

真正地付诸了生命感受的、寄寓了情感体验的词作,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篇佳作,也是一件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欧阳修用生命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谱写的《采桑子》,无疑是他用真挚的爱诠释了对阜阳西湖的爱,对阜阳山水的爱,这样的词作在佳品纷呈的宋词中也应该是占有一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