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晚清的危局,汉臣李鸿章是争议最多,满臣就是恭亲王奕䜣,两个人都用毕生的精力,意图力挽狂澜拯救清朝,可惜最终的决策权力,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清朝最终在时代的发展下走向灭亡。

无数国人推崇恭亲王奕䜣,甚至连出任清朝海关的美国人马士都评价“一般人认为如果恭亲王不死,可能会挽救国家很多的不幸”,恭亲王奕䜣究竟有何能力,可以得到国内外如此高的赞誉,若为帝王就能挽救民族危亡吗?本文回顾清末风云际会,剖析清末恭亲王奕䜣治国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咸丰帝奕詝难分伯仲的恭亲王奕䜣!

从乾隆皇帝以后清朝皇嗣锐减,嘉庆皇帝共五个儿子,道光皇帝共九个儿子,咸丰皇帝仅同治帝一子,同治、光绪与溥仪均绝嗣,“家天下”的传承模式下,子嗣减少意味着可选择性减少,民间说“矬子里拔将军,短中取长”,咸丰皇帝因此而被立为储君。

道光帝九子中,长子奕纬生母和氏是端茶婢女,使奕纬不受宠爱并英年早逝;次子奕纲与三子奕继皆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育,很遗憾都周岁即殇逝;道光帝1846年立奕詝为储君时,除皇五子奕誴与皇六子奕訢其他诸子皆为成年被排除。

从子以母贵的角度,奕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奕訢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奕誴母祥妃钮祜禄氏,受到荣宠高下立判;从个人性格角度而言,奕詝正直且和善,奕訢机智且聪慧,奕誴莽撞且不受管教,因此道光帝将其继给惇恪亲王绵恺,宣告奕誴退出储位之争。

在奕詝与奕訢两者间道光帝考察数年,很多人说奕詝靠杜受田取胜,但杜受田不会时刻跟在奕詝身边,奕詝冷静并能听取劝谏使道光帝欣赏,奕詝懂得尽孝在奕䜣骑马射猎时陪伴道光帝,无形的陪伴更能让道光帝感受到亲情,加之对孝全成皇后思念使奕詝愈加占优势。

保守的道光帝病重时刻,由内务府大臣宣示旨意“皇四子立为皇太子”,同时遗诏“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奕詝虽因坠马落下残疾,性情宽厚难以驾驭群臣,但奕詝出过天花避免猝然离世,而且延续道光帝节俭很放心,从咸丰帝因国库空虚未修造陵寝及满汉共同顾命辅政,道光帝确有体恤爱民振兴社稷的志向。

可惜,清末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新疆阿古柏、各地灾祸连年加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不止道光帝束手无策,恭亲王奕䜣同样茫然,上书房老师们赞誉其,儒家经典,诗词歌赋,武功骑射无一不通,但对时代变革与国内矛盾缺乏了解,最直接的证明是与列强和谈时,恭亲王奕䜣不知欧洲在哪,更畏惧照相机。

恭亲王奕䜣之所以能够和谈成功,主要是对列强所有要求予以满足,如俄国通过《北京条约》与《瑷珲条约》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如英国通过《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增开南京、汉口、九江等口岸与商埠,如法国通过《天津条约》“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使1884年“马尾海战”埋下隐患。

列强相互制衡,尤其是英法远隔万里,难以与沙俄正面交锋,清朝未被肢解是幸运,恭亲王奕䜣有苦劳却算不上有多少功劳,毕竟重新聚拢军队安抚民众,更像是奕䜣自保的手段,作为清朝皇室成员与清朝是荣辱与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洋务运动却仍固守皇权的恭亲王奕䜣!

恭亲王奕䜣与英法议和,是其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集结起自己的利益集团,并开拓了对西方列强的认知,同时赢得西方列强的好感,但奕䜣始终未能执掌中枢,条约签订后英法陆续撤军,却未完全撤离天津,而条约中“亲递国书”,咸丰帝深恐成为第二个“楚怀王”,因此命奕䜣继续与英法交涉。

咸丰帝过度酗酒及吸食鸦片导致身体虚弱,于1861年7月病重,“乱世危局,主少国疑”是大忌,但咸丰帝与亲信臣属,组建起“顾命(赞襄政务)八大臣”,协助两宫太后代同治帝处理政务,远在北京的奕䜣,没能成为候选倒也坦然接受,但连辅政的资格都没捞到,就触及到其底线。

肃顺等宗亲权贵,嚣张跋扈、贪赃枉法、又排斥异己,而杜翰等军机大臣,皆无所作为,却又位高权重,最终由两宫太后授意,恭亲王奕䜣在取得列强的谅解下,联合朝中权贵里应外合,废掉顾命大臣制度,奕䜣被封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

《清宫遗闻》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说明慈安在世时,才是满清实际的掌权者,而慈安“凡恭亲王奕䜣所呈报之事,皆依所请”,奕䜣遂重用曾国藩等彻底击败太平天国,继而用“洋务运动”弥补战乱造成的江南地区伤害,缓和汉族与清朝的尖锐矛盾。

后世称“清朝亡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讲,洋务运动使江南汉族地区工业势力迅猛增强,清朝公费留学使国民视野得到扩展萌生革命思想,但洋务运动至少在当时而言使清朝短暂复兴,汉族将领创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所生产武器装备,极大提升清朝的国防力量清朝税收从洋务运动起达到亿两。

凭借充裕的国库粮饷,清朝得以重建国防军队达到约60万,武器装备也向着世界一流靠拢,北洋舰队曾被冠以亚洲最强海军之名,险些炮轰日本长崎令日军赔款,清军列装来复步枪与机枪等世界先进武器,更配备数千门钢制火炮等,尤其是驻朝鲜清军从装备角度而言并未比日军差,这都是恭亲王奕䜣支持洋务运动奠定的基础。

然而,洋务运动实施后才发现,需要配合各种基础工业,清朝根本无力持续投入,奕䜣为首的清朝统治阶层采用“巧取豪夺”,在“公私合营”招牌下用民营资本实现发展,待获得利润后将民营资本全部剔除,典型的例子便是李鸿章创建的轮船招商局,3年便为清朝赚千万两,财富全部被清廷所征用,民间资本损失惨重。

恭亲王奕䜣曾对来访的,英国的公使阿礼国说:“中国人非不知电报、铁路、轮船、开矿之利,然主权不能自操,与中国无益,虽有不若无也。”其盲目自大与乾隆时,对英国公使马戛尔尼的回复如出一辙。

洋务运动之外的奕䜣,仍然延续农耕治国,对底层民众征收重税并限制商贸发展,使得清朝呈现“国富而民穷”失掉民心,未解决军纪败坏的根本问题,官僚体系使骁勇的湘军与淮军,在“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锐气尽失,如同之前的八旗与绿营,而朝堂之上仍在勾心斗角,即便恭亲王奕䜣成为皇帝,远离底层民众呼声,终究也会走向衰败!

综述:清朝腐朽至极,奕䜣根本不具备改变的能力。

恭亲王奕䜣虽然在镇压太平天国,与发展洋务运动,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他及整个满清集团的短板,始终围绕延续帝国,而不是民生百姓。

奕䜣纵然才能高于咸丰帝,却也极为有限,否则也不会令道光帝思量多年,世人先入为主咸丰朝的衰败,与奕䜣取得的成就形成反差,历史的机缘与局势发展,奕䜣意外提携曾国藩等人,否则清朝未必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而且与咸丰帝还有另一点类似,便是子孙不兴旺,长子载澄又是以顽劣著称,孙子辈溥伟也是野心大过能力,同治和光绪帝虽无治国良策,至少勤勉而忧国,而这也有可能便是奕䜣不愿踏出最后一步的原因,即便奕䜣成为皇帝也改变不了清末窘境。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文宗实录》、《清朝十二帝》。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