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不管是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关于男女平权、生育福利、自由选择等话题的讨论度又再次火热。

编辑部在上周决定做这样一个选题,想与身边的从业者聊一聊,关于他们所热爱的工作、事业、生活以及她们对于女性话题的见解。

我们通过朋友圈、自己认识的好友、以及朋友的朋友,联系到了她们,其中有刚刚入行的新人、有边工作边做歌的斜杠音乐人、有进入社会几年,时刻拼搏在工作岗位的职场“打工人”、也有入行十年有余的创业者,已经成为音乐行业的中流砥柱。

对于不同对象,我们的采访问题大致相同,只针对个体情况的不同进行了一些细微调整。面对受访者不同的反馈,我们看到了每个人因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而感受到的个人与社会的摩擦、对生活的态度,甚至于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所看到的世界的不同。

在整理她们的素材时,她们的讲述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我们坐在办公室里,聊起了“年龄焦虑”、现实与理想的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取舍等话题。面对这些短时间内无法说清楚的深刻话题,让我们更受感染的,则是她们身处行业中,对于自己当下所做之事的笃定感。

以下为受访者的自述:

01

李冬昱:南京大华文化公司CEO、森林音乐节创始人

"在避风的港湾里,找不到昂扬的帆,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我所认识到的行业内的女性从事导演、制作人、艺人、艺人统筹、经纪人、作词作曲、编曲、混音、媒介,各工种都有,舞美方面少一些。

因为自己长期从事音乐行业,所以看上去比较年轻。在一些中年男性比较多的商务场合就会有一些劣势。比如甲方信任感降低,觉得气场上没有男性强大,哪怕我专业上比他优秀一百倍,也因此丢过项目。

还有就是中国的家庭总是要求女性付出更多,那些经常需要出差的工作,比如各城市去落地演唱会,高密度的练习生海选,高强度的加班,家人都不太赞成我去参加,会错失很多工作资源。

当事业和家庭发生时间冲突的时候会出现压力。音乐和演出行业经常需要熬夜,而孩子要早起,会发生时间上的矛盾,导致我长期缺觉,消耗自己,情绪也不太稳定。那些失控和痛苦的时刻实际上家人和同事都看不到,必须自己消化,这时候我就要给自己一些只属于个人的时间,去喘口气,然后再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年龄,会觉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些社会赋予的年龄时钟给女性很多压迫感。规定到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应该上学,什么时候应该工作,什么时候结婚等会让人产生焦虑。

也有很多女性会给自己一个心理年龄,不管生理年龄多大,心理上永远25岁,这是一个好的心态。但随着40岁的到来,精力不够、脱发、皱纹等不可避免的问题现象还是会出现,我们必须学着接受每个阶段的自己。

身边有人会用“女强人”“文艺女中年”来定义我,还问我,难道你这么忙,想当“董明珠”吗?但我都不太理会这些标签,因为他们不是我,要想工作出色,并且还能胜任家庭生活的角色,本身就是有难度的,但这些都是自己选的,我必须尽量去平衡,而且我知道,无论是职场女性还是全职妈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我也享受自己的生活,工作之外会安排旅行、看书、聚会等。事业总是起起伏伏,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未来先给自己一个小目标,然后慢慢去实现。一眼看到头的生活没有意思,老了估计也闲不住,可以继续做音乐或者上个老年大学,做有关文化投资和经营的工作,出国陪读也说不准。十年后的社会也许会有更多新鲜的玩法。

我大学的专业是文艺编导,从事音乐行业也算是自己的初心,后来也做过电影。只是早期十年前还是传统媒体,类似大型晚会的导演,我做的节目类似明星歌会,每周全国的艺人都会来我们频道宣传新专辑。

现在走网易云、QQ音乐,线下都是livehouse的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如果不做这个职业,我觉得我的状态应该还是会做文化行业相关的,比如电影、媒体、艺术品等。

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外部和内部的不可抗力。比如去年疫情打乱了很多工作节奏,我就需要尽快让公司根据外部环境转型,提供活动服务、策划服务、音乐制作等。所以整个2020年虽然音乐节的收入降低了,但我们公司的营收没有降。

内部的困难在于公司壮大的过程中出现管理和人才缺失的问题。我们今年在很多招聘网站上都加大了合作力度。疫情后也给了自己很多反思的时间,学习很多先进企业的经验,重新建立公司的管理制度。

即使做了七年音乐节,在大项目快来临的时候,在每个现场开演的前一周,都会焦虑和不安。工作中付出的最大努力是彻夜检查各种细节,尽量做到没有疏漏。还有在争取项目的时候,会连轴工作,把标书做到完美无缺,甚至会住在公司。

原来我是个很内向的人,曾经指导过我的老师、领导,他们亦师亦友,在为人处事方面,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教会我如何和人打交道。我有音乐的梦想。这个行业会和政府沟通,还要和音乐人交流,并且要跟企业进行商务合作,他们是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很幸运,我都遇到了很好的领路人。

温柔、果敢、坚定、细心,有些女性优势确实是男性不具备的。在音乐行业,女性可以打扮的美美的,尽量去发挥这些优势,这是一个很适合女性的行业,并且让你更有知性美。

对于刚踏入行业的年轻女性我想说,活出自信,主动争取话语权,时刻提高和学会欣赏自己,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坚定一个梦想努力和坚持。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女性必须要去拼搏。

我们南京森林音乐节的大数据也表明,女性观众多于男性。这说明音乐市场针对女性群体已经做出了调整,而且女性的消费力和购买能力我想也是远远超越男性的,女性还可以引导她们的朋友和男性伴侣消费。

我觉得可以给女性更多的自由度,大家现在讨论最多的就是,不要过分自我强化性别意识。很多女导演说,为什么要加一个“女”字,这本身就有小小的问题。

02

玉米:某传媒公司市场部

“你看见你想看见的,你将它发生”

我的工作更加偏向传媒类,所以日常工作主要都在做传播相关。

我之前在大学实习的时候,有在一个综艺节目做过实习生,当时就对传媒很感兴趣。但是因为本科学的跟传媒无关,所以研究生就决定去纽约学习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慢慢进入这个行业了。

其实我经常会想“要不就不赚钱了,就去做自己想干的事儿好了”,但是每次都是在深夜思考了半天后发现,目前我想干的事儿,就是把我现在在干的事儿做到最好。

我现在所处的这个行业,女性的比例比男性要高出很多,身边的所有女性不论私下是什么样的性格,一旦进入职场,几乎每个人都是风风火火使命必达。我不敢说女性比男性更擅长沟通,但是就我观察,在我身边的每个女性都会用自己独有的沟通方式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对我自己而言,坦诚和真诚,这个是我一直想坚持的沟通方式。

因为本身职业原因,我也有关注到最近基于女性视角和为女性发声的音乐类综艺和剧集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有更多的女性音乐人在用自己的作品为自己或者群体发声。Apple music在今天(国际妇女节)就发布了一个“Women Making History”的三分钟记录短片,Demi Lovato在里面说,“我等这一刻等很久了,想把我的故事告诉大家。“

很感谢她们,把一些所谓的“劣势”转化成了力量呈现给大家。

“乐队里的女性成员好像一直很少。”这应该是很多人已经发现的现象。因为《乐夏》,刘敏、付菡、李青、石璐、赵梦……这些女乐手被大家熟知,真得让人感到非常开心,也观察到了不少女生会选择去参加一些选秀节目让自己被看见。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女乐手和女性独立音乐人,我会一直关注着她们,为她们加油。

虽然现在女性音乐人越来越多,但是每次看到音乐节阵容公布的时候,我还是会暗暗叹一口气,女性的占比还是偏少。

最近出现了一个微博词条是#为什么女老板越来越多#,也许不仅仅是女老板,是女生在工作中的表达让她们的勇敢和创造力被更多人看到了。在我身边工作的女性朋友们都很有信念感,在受到质疑的时候,没有人会就此消沉或者混过去,就是要做给你看,我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目前工作所涉及到的每一个项目,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表达,观众们看完每期节目也会发布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做传播的时候,每当看到很多人因为某个人的观点或者某个节目片段受到触动和启发而去更积极地生活,我就会觉得:“哇!这就是意义啊。”

做每一个项目之前,遇到了不熟悉的领域范围,我都会做系统性的研究,只要这件事是我热爱的,我一定会大干一场。

其实我算是一个比较活在当下的人,只要还有我热爱的事儿,我就会尊重生活并想方设法地去享受它。

工作其实对我来说算是一种安全感满足,最迷茫的时候应该就是还没入职的时候,一切都很未知,也不知道我即将进入什么样的世界,但是慢慢接触之后,我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关于年龄的问题,我现在其实还没有产生过年龄焦虑。今天正好看到李银河的那句话:“女性除了作为性对象外,如果你的生命还有其他价值的话,你就不会有太多的年龄焦虑。”希望我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得不同阶段的喜悦。

送一句话给行业内新入行的年轻女生的话,我会说:“你看见你想看见的,你将它发生”。

03

马马马:准毕业生,佛系十八线厂牌主理人

“一个个强壮的日子仍然等在前面,像刚烤出来的面包一样诱惑。”

18年暑假的时候因为学校的纪录片课,我拍了一个关于Livehouse的纪录片,去蜗牛的家、School、DDC做采访,认识了一些独立音乐人、乐队和从业者。《乐队的夏天》第一季的时候,我去米未节目组做制片实习,就算是入行了吧。

我从去年开始经营一个小厂牌,叫做“黎明超市”。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自赏迷幻这些风格,这两年主要也想帮助一些玩这种风格的年轻乐队的发展,4月18号也筹划了一个演出叫“祂在自赏”。其实厂牌现在一直在做着,比较佛系,但是有机会可以抓住的时候就一定走起。

我觉得做厂牌和做乐队差不多,它的根源都是个人审美需求的满足。乐队可能就是音乐上的一些具体审美需求的满足,包括视觉,包括艺术层面上。然后厂牌可能是更加多元化的审美的满足,我喜欢的音乐风格,我想看到这些我喜欢的东西能够更加发展起来,我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视觉元素,都可以通过一个产业链去满足,就很好。

因为团队主要是影视专业出来的,所以我们目前还是以视觉内容作为主要的业务跟收入来源,也会做一些演出策划、经纪业务。

去年10月末的时候我们厂牌和指人儿乐队合作了一个MV,他们乐队的人都很好,交流起来非常亲切,我一直在跟JOJO(指人儿乐队主唱)沟通,而且看到我们是学生剧组就还挺帮助我们的。

从我入行到现在,有无数个前辈还有同行扶持我,在各种方面帮助我,根本就数不过来。

比如说自媒体老师们给我演出推流去促票,乐队信任我们答应参加一些没有保底的演出,我们还收到了无数个乐队和在校大学生投递来的Demo和简历,都是很实际性的帮助。包括其实做演出也好,做厂牌也好,很多非常原则性的问题,比如怎么去收益分成,有很多前辈都会不吝教导,这些都是大学教科书里不会教你的。

在音乐行业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是很纯真,很real的那种,大多数情况下沟通都是比较轻松的。气场不合的人我会尽量避开,现在这个阶段还是通过做自己的事情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吧,没有特别在意怎么积累人脉,还是比较佛系。

从厂牌起步到现在,虽然也会有各种意外,但所幸也没有遇到特别困难的事情。

我现在还是大四在校生,没有全职工作,业余时间还是挺丰富的。我会去看好多新乐队的演出,平时没事也看看电影看看书玩游戏,也弹贝斯练琴,每周还要线上返课,过得挺充实的。现阶段多积累一些营养和审美,也能够运用到厂牌的业务里。

有些人可能觉得给自己打工会更有劲头,而且比上班更自由。左手抓公司,右手抓自己,时间精力的分配是一个大问题 。但这其实是各有利弊,在大厂的实习经历会学到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办公习惯。

包括之前在摩登天空M-LAB实习的时候,无论是推送排版文案,还是公司内外部工作对接都是特别标准化的,你的思路会非常清晰,可以让你汲取到很多养分然后用到自己的厂牌。

我现在大四马上要毕业了,还要准备毕设和论文。我在行业内对接过很多工作,很多从业者就非常难以想象我是一个大四的在校生,他们都觉得我毕业了很久。因为大家可能觉得说很难平衡学习跟工作。

就像任何一个行业一样,音乐行业从不缺乏优秀的女性从业者,如果真的非要细数一下的话,可能运营和经纪岗有更多女性的身影,灯光音响这种舞美技术类的岗位,女性从业者会比较少。当然我认识的人中也不缺乏很优秀的女性灯光师和音响师。

但是我觉得过了一段时间后,会有更多的女性从业者涌入舞美技术这个领域。因为就我在中国传媒大学看到的,灯光、录音艺术这些对口专业基本都是女同学会更多一点。所以我觉得几年之后,这批高学历的舞美技术从业者走向社会成为中流砥柱时候,女性从业者会更多。

在某些有心人眼里,可能会觉得女性在社交能力上会有一些优势,那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对于我来说大家都一样。不应该以性别论能力,还是要看个人。

我之前有段时间压力也很大,下班以后经常需要靠吃东西喝酒麻痹自己。但是现在除了喜欢的人不回我微信之外,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非常满意,给自己的生活要适当做做减法,就不会那么累。2021年的话争取实现PS5自由!

最后送给刚踏进音乐行业的女生一句来自我最爱的诗人——夏宇的一首诗,“一个个强壮的日子仍然等在前面,像刚烤出来的面包一样诱惑”

商业 | 音娱行业性别病症与“她经济”的并行

在音乐乃至各个行业,要真正改变女性从业者的困境都任重而道远。

MTM演讲 | 邵夷贝:“希望女孩子们能挣脱刻板印象和约定规训”

希望未来大家可以摘下口罩尽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