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吕韬

女神们,今天你抄底了么?!

不久前,富达国际在上海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报告称,在其覆盖的所有市场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存款的市场。

钱多人美的中国女性投资者有个特点,口是心非,敢于抄底。

据富达国际报告,中国女性投资者常常口头表达自己是风险厌恶型,但在实际操作上,每逢大跌,往往比男性更容易抄底。

3月8日的市场,想必符合大跌定义,创业板下跌超过5%,主板跌幅也在2%以上。

如果富达国际的判断正确,那可以简单定性的得出一个结论:

本次下跌,大概率是机构和男股民抛售所为,女神们是市场中少有的有生力量,坚定的多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魔鬼的步伐 这是醉汉的脚步!

说实话,可能任谁也想不到,2021年春节之后,市场竟然跌成这样。

港股科技跌,A股茅茅跌,凡是2020年大幅上涨的,两地抱团最紧的全都在跌。

如果是跌一跌,稳一稳,再跌一跌,大家心里可能还好受一点,但每天跌,不停跌,让梦想窒息般的跌,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2020年,散户们见识到了机构的力量,抱团真猛,一路猛涨,缴械投降加入idol就对了,还折腾个啥。

2021年,散户们又一次见证了机构的勇猛,原来抱团瓦解如此惨烈,相互踩踏,你推我挤,夺命狂奔!

看看茅台的股价,2600——2500——2400——2300——2200——2100——2000……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一步一步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

这是魔鬼的步伐,还是醉汉的脚步?

赫拉利的老乡,犹太人列纳德·蒙洛迪诺,曾写过一本书叫《醉汉的脚步》。

里面说到: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表明,风险和回报是由多巴胺能神经元系统的某些部分来估定的,而多巴胺能神经元系统正是对于动机和情感过程而言非常重要的大脑奖励回路。这些图像还显示,当我们在一个不确定的局面下进行决策时,扁桃体这个同样与人类情绪状态,特别是恐惧感有关的器官,也变得兴奋起来。

都说散户情绪上来了,容易激动,事实证明,“喝酒成瘾”的机构们恐慌情绪上来了,没比散户清醒多少,安定多少。

恐慌的时候,市场往往对利好视而不见,对利空无限放大!

实际上,从上周五到现在,国内超预期利好非常多!

管理层说了好多次,会保持政策连续性,但似乎市场就是不信,甚至白纸黑字写出来还是不信。

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说:

2021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

要知道,此前市场主流预期,财政赤字率为3.0%,0.2%多出来的财政投入,从小数点数好像不多,可性质上意义重大。

机构的研报显示,2015年之后,实际赤字率往往大于预算赤字,按照这个趋势,超预期的预算赤字可能会得到超预期的实际赤字。

另外,据财新的统计,尽管2021年不发放特别国债,但地方专项债将发放3.65万亿,仅比疫情暴发的2020年低1000亿。

这个数字比疫情前一年,也就是2019年,足足多了1.5万亿。

从财政刺激角度看政策,岂止保持连贯性,仍然是战疫阶段的配置!

另外,2021年我们的GDP目标定在了6%。

不少人觉得偏保守。

实际上,如果我们观察地方的GDP会发现,地方给自己制定的KPI同样没那么高。

据机构的加权统计,31个省总和之后,GDP为6.8%。

6.8%比工作报告给出的数字高一些,但比市场预期的普遍要低。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按照以前的统计1%的GDP能够拉动200万左右的就业,1100万对应GDP至少5.5%以上才跟得上节奏。

货币政策大幅度转型的前提是预判经济过热,通胀高企,但仔细品品,2021年无论是GDP目标,还是CPI目标(3%),其实都相对保守。

保守态度其实刚好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可能大幅度变化。

要知道工作报告是一个体系,目标——手段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更缜密。

财政政策积极程度远超预期,说明体系里,论证之后认为这种积极才是合适的。

3月8日,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上表示:

货币财政政策不宜有大的调整,货币政策应该保持稳健,要更加精准支持经济复苏,同时防范金融风险。

经济转好,货币政策微调实属必然,但这种调整,相信是随行就市式的,而非主动加息式的。

现在市场好像吃了秤砣铁了心,只认2021年3月2日,郭树清的话:

我估计我们贷款的利率也会有回升,可能会有所调整。

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截:

但是总的来说,利率还是比较低的。

什么叫比较低?

如果对什么金融机构或者银行间的利率不敏感,打开余额宝自己也能看利率变化。截至3月8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仍然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区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一说利率会回升大家就信,而且能揣测为加息,而同一句话说利率仍然在低位,在低水平大家就没那么敏感呢?

沟通是一个大问题。

之前我们强调过,央行货币政策是一门艺术,尤其是预期管理,作为这门艺术的基本功,非常重要。

凯恩斯曾说,仅仅是预期的改变,就可以在预期的改变发生作用的过程中, 造成像经济周期那样的波动形势。

美国市场为什么成熟?

沟通的到位,市场理解偏差小是重要原因。

实际上,近期央行也意识到这一点。

在央行官方公众号央行研究版块里,最新的一篇文章叫《舆论影响力、适应性学习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公众预期管理的视角》,翻译成人话就是,央行在学习,借用和公众的有效沟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文章有几个结论,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 一是央行沟通的有效性不仅受到央行信息披露的影响,还与公众的“学习”能力有关。

  • 二是央行信息发布能够降低媒体信息噪声对预期的影响,且央行沟通对产出波动的平抑效果优于通胀,实体经济学习能力高度依赖央行沟通。

  • 三是央行信息沟通对公众预期影响时滞更短,且影响程度更大,媒体信息也能够对公众预期起到引导作用,但短期存在扰动、降低公众学习能力的负面影响因素。


  • 四是未配合央行有效沟通的数据公开可能削弱预期引导效果。

央行还进一步总结到:

央行公布的信息越准确,公众对央行信息赋予的权重越大,从而公众的预期也会更加准确。此时媒体信息被赋予的权重降低,可见当央行信息的准确度提高时,会挤出媒体信息,并且央行与公众沟通的有效性提高。

央行的文章很清楚,预期管理,只公布数据,释放信号远远不够。央行得用公众能够理解,公众能够解读的方式,释放信号才行。

何况中国资本市场一共发展也不过几十年,比欧美国家上百年的成熟度没法比。市场容易误读,其实是正常现象,央行在预期管理中,应该大幅提高投资者心智不成熟的因子,真正提高沟通有效性。

关于投资者心智不成熟,有个例子很明显。

我们之前文章中写过,中国货币政策微调早在7月份就开始了,10月份得到进一步印证。

可市场呢?却是看到美国十年期国债抬升了,才做出回应。

看看市场走势,近期A股明显比其他市场跌得多,即便和亚太比较,也是跌得最多的。

给人感觉,好像是美国十年期利率,才是我们市场的情绪锚。

财经杂志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个机构的大佬说:

“根据此前的推算,如果美债利率下行100个BP,会带来30%左右的估值扩张,而目前10年期美债利率已经由去年四季度的0.9%上升至接近1.5%,将带来估值收缩20%。未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有可能上升至2%,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仍会被美债收益率上行所困扰。”

这句话其实暗含了一点,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逻辑,尤其估值体系,实际上还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0年9月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说,外资持有我国流通股市值比重为4.69% 还非常低。

外资这么低的占比,按理说中国市场不应该出现被美国国债定价的结果。

那只能说,是我们市场里投资者的心态被美国国债占领心智了。

2020年,我们破天荒的提出,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判断,这个提法真好,不过仔细想想经济硬逻辑下的内循环容易做到,市场软逻辑(心智逻辑)下内循环实现起来,比想象中的更难!

中国究竟能否实现长牛,机构投资者的心智成熟,以我为主的成熟态度,也许是必须中的必须,不然去散户,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换了马甲的散户集成体,也成就不了中国牛市!

最后想对我们的散户朋友说,千万别灰心丧气,未来前景充满光明。

机构不成熟,散户够成熟,完全可以利用资金上的灵动和时间的优渥,反客为主。

记得冯柳还是茅台03的时候,曾总结过一套弱者体系,对于当前的散户其实很有借鉴意义:

清楚资金和信息上的弱势,利用心智上的成熟优势,就能够借机构的势赚钱,利用机构的恐慌赚钱。

想想看,还有比这更好的市场么?

-- END --

© Copyright

作者:吕韬编辑:景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