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奉命追比户部欠款的过程可谓是举步维艰,各种手段用尽也仅仅是追回了三分之一的欠款,并且还出现了魏东亭自尽谢罪,十阿哥胤䄉带领官员们当街变卖家当,以及一众老臣跑到康熙诉苦等一系列突发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胤礽来到了户部,当众提出了分两年还清欠款的方案,引得在场百官们的拍手称快,只留的雍正一人独自郁闷。

当然,此时郁闷的不仅仅是负责追比欠款的雍正,还有康熙皇帝本人。因为在他看来,胤礽此举非但是没有领会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还彻底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和康熙,而康熙对于胤礽的失望之情也是可想而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番追比户部欠款,康熙的态度是最为坚决的。

黄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灾患,两岸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可朝廷却不能在第一时间拿出钱来救济,只得靠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前往江南筹款,才最终顺利度过了这场危机。然而,造成这一窘境的根本原因,便是国库被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给“借”空了,这才有了康熙在面对灾患时的束手无策。

所以,从康熙的本意来说,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国库外借的银两能够被追回,从而使得国库就此充盈起来,以应对危局。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康熙才会在向雍正进行办差叮嘱时强调,希望他来做一介“孤臣”。

当然,康熙这个“孤臣”,实际上是包含了两层含义。

其一,就是让雍正明白“臣”的真正价值所在。

那就是作为儿子要对父亲康熙尽孝,而作为臣子,也要为朝廷和国家尽忠,所以应该把整个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摒弃掉其他的利益关系的干扰,从而认认真真的为康熙办差,为朝廷和国家办事。

其二,他还要让雍正明白“孤”的真正内涵。

所谓“孤”,并不仅仅是“孤独”,同时还有着“独立”和“坚持自我”的意思。康熙这也是希望雍正能够不结党、不徇私,一切以大局为重,不要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同时也要排除掉外界的干扰,只要是对国家、对朝廷有利的事情,就应该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

康熙这样说,可以说是将他的想法表达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不要有所顾忌,更不要担心得罪人,而是要认认真真的将追比欠款的这件差事办好,这才是康熙所最关心,也是最在乎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之后,康熙在对于两件突发事情的处理上,进一步表明了自己这样的想法。

这第一件事情就是魏东亭之死。

魏东亭与康熙相伴长大,又在之后的“智擒鳌拜”中立有大功,并且他为康熙镇守两江地区数十年,不仅在朝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就连康熙皇帝的众位皇子们也对其是礼敬有加。可就是这样一位与康熙皇帝极为密切的人,康熙皇帝都没有对其网开一面,也没有向雍正进行任何的交代和暗示,最终导致了魏东亭的自尽。而在魏东亭死后,康熙则用自己的体己银子为魏东亭还上了欠款,并为其举办了隆重的丧事。

康熙此举无疑就是在暗示众人,不管有多高的职务,多大的功勋,只要拖欠了国库的银两,都要如数奉还,谁都没有例外。

第二件事情就是康熙主动替老功臣们还账了。

一众老臣,结伴来到康熙所在的畅春园,目的自然是向康熙哭穷,当然,康熙也没有怪罪他们,因为康熙知道,不同于其他那些通过挪借国库银两牟取暴利的官员,这些人是真穷,而他们之所以挪借国库的银两也确实是因为生活所迫,属于无奈之下的举动。

当然,造成这一状况,康熙也是难辞其咎的。一方面,这些官员不贪不占,出现生活窘迫的局面就是因为俸禄太低,不足以维系生活;而另一方面,也是官场上普遍的奢靡之风所致。而这些都与康熙的疏忽密不可分。况且,此时的康熙已经失去了魏东亭,他也不希望因为逼债过紧,再让这些“老家伙们”出现什么意外,所以康熙再一次动用自己的体己银子为这些老功臣们还了账。

实际上,康熙之所以要如此,也是希望让这些老功臣们能够主动还款,从而做出表率和榜样,从而引导那些尚未还清欠款,并且有能力偿还的官员,尽快填补国库的亏空。

综上所述,从康熙在追比户部欠款前后这一系列的举动来看,康熙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方法,就是要将欠款追回,从而让国库充盈起来。

然而,康熙的这一想法,却因为太子胤礽极为荒唐的处理方案而彻底落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子胤礽没有领会康熙的意思,导致康熙计划的功亏一篑。

太子胤礽,是国库最大的“债户”,前前后后共欠了国库将近五十万两的白银,而为了能够偿还这笔欠款,胤礽竟然利用职权,擅自卖官鬻爵,而这件事情最终也为康熙所知。

不过对于此,康熙并没有责骂胤礽,同时也没有叫停这次官员的任用,反而是予以了批准。

康熙这样做首要的目的自然是维护胤礽的颜面和威信,如果太子卖官鬻爵的事情一旦曝光,那么不仅仅是胤礽的储君之位不保,就连康熙的皇权威严也会因为这桩“丑闻”而遭受巨大的打击。所以,本着“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原则,康熙并没有追究此事,当然,康熙这也是给足了胤礽面子。

除此之外,康熙实际上也是在借这件事情在暗示胤礽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国库充盈起来。

胤礽作为太子,虽然用了这样的手段来换取银两,但终归是还清了户部的欠款,既解决了眼前的燃眉之急,同时也算是给官员和皇子们做了榜样。至于之后的事情该如何处理,康熙暂时还没有想好,但是从当下的局面来看,也只能先照此行事了。

之后,康熙便和胤礽谈及到了此次追比户部欠款的事情。

“朕真的不明白,‘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做起来都会这样子难办?居然还有这么多人以死抗争!你说,我大清的官员真的都穷到了这个地步?我真的担心哪,这个追债再追下去还会出现一些什么意料不到的事情。”

然而,胤礽的回答却令康熙极为不满。

“皇阿玛圣明,追比国库欠款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说弄到如今这个局面都只怪四弟做事太操切了点。再加上他举荐的那个田文镜更是性格乖僻,不通人情天理,把一件原本可以慢慢办的事情给弄砸了。”

可以说,胤礽的这番回答,说明他完全没有理解康熙的急迫,更是在推卸责任,所以康熙这才不露声色,心中却暗暗在想:

“这就是我一手培养的太子?这就是我大清将来的皇帝吗?”

于是,康熙又对胤礽说道:

“你是太子,臣下做的事情哪儿不对,你应该多管管。”

按照康熙的本意,这里的“臣下”并不是指雍正和田文镜,而是指那些暴力对抗还款的皇子和官员们,包括十阿哥胤䄉以及其他靠着挪借户部银两谋利的官员们。

然而,胤礽却将其理解为康熙这是在说雍正,是在批评雍正等人的办事不力。

于是,这才有了胤礽前往户部,不仅阻止了老功臣们用康熙的体己银子还款,更是提出了分两年还清户部欠款的方案,雍正追比户部欠款的差事也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在之后的朝会上,康熙说道:

“朕还能有什么话说。”

康熙正是通过这样一句话,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无奈,以及对于太子胤礽的极度失望。毕竟,康熙此前的想法就此全部落空不说,还搭上了自己的“老伙计”魏东亭,同时也极大的挫伤了雍正等人的办差积极性。可康熙为了维护太子胤礽的地位和颜面,也只得压抑住自己的怒火,同意了胤礽的方案。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库空虚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依旧捉襟见肘,以至于康熙之后做什么事情都要谨小慎微,对此主管户部的皇子雍正也是抱怨不断但却无可奈何。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拜太子胤礽所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