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日来

多家央媒关注

在滇全国人大代表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

在全国两会上的“云南声音”

一起来看

《人民日报》

卫岗代表: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老百姓“米袋子”足,“菜篮子”丰

3月6日,《人民日报》第14版刊发文章,聚焦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卫岗代表就保持物价稳定,保障粮食安全发表了看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这一目标设定合理,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供应有保障,为物价保持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卫岗代表表示。

“实现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要持续发挥我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优势,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老百姓‘米袋子’足,‘菜篮子’丰。”卫岗代表说。

保持物价稳定,一手抓生产保供应,一手还要强监测、严监督。卫岗代表表示,要加强市场巡查,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和市场秩序,完善价格监测信息发布制度,保持消费者维权渠道畅通,从严查处价格违法案件。

蒋立虹代表:构建匹配科创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生态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鼓励中小银行更好立足地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建议延续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民营企业、普惠小微等政策,延长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同时通过深化银政合作,运用创新引导基金等有力措施促进科创企业发展,构建匹配科创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生态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金融科技融合。

杨洋委员: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机制

当前,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威胁群众生命健康。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群众免费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期监测发现、确诊患者的健康管理。但受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等影响,慢性病防治管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亟须改进完善。

为此建议:一是“关口”前移,加大对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口筛查。二是“报病”管理,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慢性病发病和居民死亡报告,第一时间获取患者诊疗信息,及时启动患者管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调整慢性病防控策略。三是“医防”融合,依托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设立慢性病管理服务中心,协调预防、诊疗、健康干预等资源,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综合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四是在乡镇卫生院建设心脑血管救治站,将院前急救下沉延伸,更好实现与院内急诊的衔接,维护群众生命健康。

李学林委员:用科技支持乡村振兴

跑遍云南16个市州、60多个县——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去年的履职足迹,为的是与农户近距离交流,摸清云南省农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

“走访中,我深刻感受到,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农业技术支撑至关重要。”李学林每到一地调研,都会结合当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他还组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为全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编制“乡村产业发展科普丛书”。

云南是我国鲜切花、蔬菜、水果、野生菌等生鲜农产品的重要产地。李学林注意到,近年来,这些特色农产品外销量增长快,然而冷链物流环节发展滞后,成为影响农产品品质和新鲜度的短板。

不同农产品对冷链运输有什么不同的要求?不同主体的冷链物流载体体量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去年8月,李学林组织团队前往昆明、大理、保山、德宏等地,先后调研了物流公司、水果批发市场、蔬菜种植产销龙头企业。此后,他又到普洱、文山、保山等地的口岸走访,了解周边国家农产品在进口转运中的冷链物流情况。基于大量调研,李学林牵头撰写了《云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今年全国两会,李学林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提案。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支持农业大省解决农产品产销运输中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重视产地采后保鲜设施的建设,鼓励经营主体建设专业化的产地保鲜处理体系,支持线上农产品流通产地仓建设。同时,还要进一步打造特色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品牌形象,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

《光明日报》还刊登了 李学林 委 员

关于 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及运营管理的建 议

我国农业地理标志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和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目前我国无论在地理标志培育与保护层面,还是促进地理标志产业运营与开发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地理标志资源挖掘不足、分布不均;优势特色发掘不足、标准偏低,范围控制不严格、不规范,影响力和公信力弱,质量标准体系及质量追溯机制缺失,缺乏有效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地理标志产品运营能力弱;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及服务能力不足,缺乏建设规划和体系性构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我建议成立全国性的地理标志工作推进协调机构,加强规划引领和制度建设,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全面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和运营,支持建设地理标志及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建立地理标志产品溯源认证服务体系和大数据中心,实现产品认定及溯源管理,严格地理标志的使用授权的监督管理,搭建地理标志及高原特色产品知识产权监管保护中心,构建特色产品知识产权联盟;塑造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形象,各级财政加大扶持,加大推广地理标志产品力度,逐渐提高其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乡村农业品牌扶持政策,努力打造一批面向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增强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着力建设“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农业地理标志运营中心”和“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园”,引导我国地理标志企业与南亚东南亚企业合作“走出去”与“请进来”交互,建立统一的区域地理标志数据库,打造国际化农产品品牌运营平台。

新华社客户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宁安代表:做好农民代言人,带头建设边境小康村

春节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好伙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宁安忙着带领村民们培植黑皮鸡枞菌,他们要赶在五月份上市,卖个好价钱。

今年46岁的农宁安曾担任富宁县木央镇木杠村党委书记长达8年,在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主动退出选举,让年轻人接棒。他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人大代表履职上,并回归发展种植养殖业的“老本行”,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木杠村地处中越边境,曾经全村没有一条硬化道路,村民靠天吃水,全村主要传统产业是甘蔗。但由于产量不高,深加工不足,村民收入微薄,很多村民常年在外打工。

脱贫攻坚以来,木杠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硬化道路通到每家每户门口,村民生产生活逐渐好转。如何把村子发展得更好,让产业更兴旺、村民更富裕,一直是农宁安琢磨的问题。尤其是2018年农宁安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村民对他寄予了厚望,让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履好职、带领村民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三年来,农宁安通过履职和学习,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合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与其他代表委员交流的经验以及多年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经历,农宁安大胆提出木杠村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种植养殖业的思路,把最好的土地用来种植热带水果,贫瘠的山地则用来种草养牛养猪。

木杠村海拔落差大,河谷地带气温高、光照充足,适合种植热带水果。在农宁安的带动下,木杠村实施“甘蔗上山,水果下田”模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芒果、柑橘、百香果等热带水果,在1000米至1200米的地带发展黑木耳、巴西菇、黑皮鸡枞菌等产业,海拔更高处则种植甘蔗。

百香果是木杠村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2020年初,农宁安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到福建、广西等地考察,从福建引进100棵百香果苗,全部用于自己试种。但考虑到试种周期长、数量少、成果不具有代表性,农宁安多渠道筹措资金,在村里开辟了400亩百香果试种田。百香果种下后,当年就开花结果,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原本要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留了下来。

目前,木杠村已种植芒果、柑橘、百香果等700多亩,甘蔗1300亩,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殖了肉牛和生猪,全村年人均收入达1.3万元。

“产业是边疆乡村发展的根基,发展产业是边疆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农宁安说,2021年木杠村将持续巩固发展热带水果产业,扩大肉牛、生猪养殖规模,让群众的腰包逐年鼓起来,把木杠村建成边境小康村。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农宁安深知肩上的责任和重托。近段时间,农宁安忙着走访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他说:“我要做农民的代言人,为农业、农村发展带好头、谋出路,为边疆稳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日报》

朱有勇代表:让老百姓致富,是“农字号”科特派最该做的

3月6日,《科技日报》第8版刊发文章,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技特派员朱有勇对接续奋斗乡村振兴提出的规划和建议。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很多人征衣未解又跨鞍。刚从脱贫攻坚战场上归来的科技特派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在过往支撑脱贫攻坚中发生了哪些动人故事,对接续奋斗乡村振兴又有哪些规划和建议?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从云南普洱澜沧回到昆明,刚刚领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章和奖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技特派员朱有勇3月3日又赶赴北京,认真履职,全心投入,参加全国两会。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更是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澜沧科技扶贫的基础上,我们准备推进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进一步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朱有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朱有勇所说的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隅,蝶舞蜂忙,354亩连片的冬早马铃薯正值盛花期。“现在是我们蒿枝坝最好瞧的季节!”38岁的拉祜族村民组长刘扎丕说。

去年底,除了自家7亩地,刘扎丕还流转了8亩地,全部种上马铃薯。“以前全年只种一季玉米,带吃带作饲料,几乎没有现金收入。朱院士带着云南农大的专家、教授,挥着锄头手把手教我们用覆膜、滴灌和单垄双行技术,种反季节马铃薯,种子、化肥全免费。我自己还上了养殖培训班,每年能养20至30头大肥猪。”刘扎丕说,朱院士引进的“丽薯6号”薯种抗病、个大、芽眼少,亩产可超过3吨,好吃也好卖。预计4月份就可采挖,仅马铃薯一项就有1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今年他准备买辆轿车。

与刘扎丕一样,记者找到显毅杰时,他正在竹塘乡慕乃村自家林下三七地边忙着接水管。思茅松林间,一垄垄三七长势茁壮匀净。“现在是旱季,三七苗不能缺水。朱院士教我们注重水分调控,旱季用滴灌,省水保湿;雨季要给三七‘宝宝’打‘伞’。”显毅杰说,2019年,下决心种了50亩,虽然辛苦,但心里很甜。今年底可采挖,估计能有好收成。他还养了300头能繁母猪,去年出栏仔猪达到1000多头,“前期投工投劳多,院士团队的科特派们教我们养猪来补贴,全家人都动起来了”。

在朱有勇院士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体系指导下,显毅杰家的三七也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价格可远高于普通三七,亩均收入有望达到10万元,好日子还在后头。

四年多来,朱有勇院士团队本着“推广一批科技创新技术、培养一批乡土人才、示范一批科技成果样板、培引一批扶贫科技企业”的理念,在澜沧县推广林下有机三七11629亩、冬季马铃薯17000亩、冬早蔬菜10000亩,建设多个科技扶贫示范产业基地,培养了2220余位致富带头人。去年11月,澜沧县退出贫困县,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实现整族脱贫。

“朱院士是我们澜沧‘高配’的科技特派员。我们认定方向是正确的、这项事业是有意义的,队伍是团结的,我们奋力往前冲就是了!”郭存武是云南农业大学本硕博连读的毕业生,如今是澜沧县竹塘乡挂职副乡长,由于连续作战和风寒袭扰,他嗓子沙哑,但精神头依然很足。

郭存武说,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集科学研究、科技培训、栽培种植、销售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也是当地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的抓手,目前已建成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柠檬种植基地500亩。他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带着各村民小组,抓紧把基础工作做好。到4月份,示范园的先期工程——蔬菜水果博览园就会“惊艳亮相”。到那时,村民、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代表、来访院士专家可以在这里品鉴各种特色蔬菜水果,让企业有信心进来,还可起到科普示范作用。

示范园规划围绕中药材、蔬菜、水果种植进行,近期在澜沧建成两个一万亩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中药材良种,三七种苗和热带水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配套建设科技培训中心和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未来的澜沧将更美好。

“我常跟年轻同志说,我们‘农字号’科技特派员,要多到地里转转,多和少数民族群众交朋友,把所学知识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老百姓致富,这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什么都有价值。”朱有勇院士说。

半月谈微博

杨莲英代表:加快建立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河南村乡村医生杨莲英表示,乡村医生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乡村医生生存压力日益加大,特别是缺乏养老保障,已经成为稳定和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影响和制约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杨莲英建议,加快建立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相关优惠政策,实现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待遇与企业养老保障等现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建立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制度,积极探索为老年或不具备条件参加养老保险的乡村医生给予发放生活补助等形式,解决老年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和生活困难;考虑将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管理,工作人员由乡镇卫生院聘用,保障乡村医生的日常收入稳定。

央视频

茸芭莘那委员:家乡比歌里唱得还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全国两会上,云南代表委员有话说!

甄兰芳代表:教育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幸福感

全国两会上,云南代表委员有话说!

张岩松代表:2020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经济逆势增长

全国两会上,云南代表委员有话说!

《中国纪检监察报》

马正山代表:从千年贫困到整族脱贫

3月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文章《从千年贫困到整族脱贫》,邀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马正山,聊聊乡亲们脱贫奔小康的故事。

独龙族是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

马正山说,现在,乡亲们种草果、采蜂蜜,养独龙牛、独龙鸡、独龙猪,还发展其他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通过产业扶持,独龙族群众收入不断提高,这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关怀,离不开独龙族整族帮扶举措、精准脱贫政策,更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马正山表示,乡村振兴阶段,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还要更加规模化、标准化,通过兴旺的产业来巩固脱贫成果,这方面还需要做更多工作,让独龙族百姓的腰包更鼓。

《人民法院报》

杨晓雪代表:尽心守护家乡的碧水蓝天

3月5日,《人民法院报》刊发文章《环资审判:推进生态法治 建设美丽中国》,邀请多位代表共议生态文明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技术管理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杨晓雪表示,这几年,大理州全力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一手抓保护治理,一手抓转型发展,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

杨晓雪长期从事水、废水、空气、噪声的监测采样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每年审核各类水质数据2万多个,各种环境分析报告报表近百份。

她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要积极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声呼吁,干好本职工作,尽心守护家乡的碧水蓝天。”

《农民日报》

余小勤代表:路通了,希望就有了

3月6日,《农民日报》第3版刊发文章,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余小勤对家乡道路建设提出的建议。

关于加快实施云南省保山至泸水铁路的建议;关于将兰坪致福贡二级公路纳入国家“十四五”交通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议……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几年,余小勤最关心的是家乡的道路建设。

余小勤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她告诉记者:“我的婆家在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沙瓦村,以前村里没通公路,每一次回家都要走上四五个小时的山路。而且山里有很多好东西,比如菌子、蜂蜜,还有水果,但是路不通运不出去。”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是全国“三区三州”之一的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是最大的束缚,交通道路是最大的瓶颈。在怒江,像沙瓦村一样的村子不在少数。“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当地群众最大的心声。“群众的心声就是我们最应该传递的声音。”余小勤说。

几年来,余小勤始终坚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理念,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民意,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再将大家最关心的出行问题上升为提案、建议,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和办理。

如今,不仅沙瓦村的路通了,整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交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不通公路的地方路通了,曾经的溜索过江、人背马驼也变成了今天的畅通公路。

余小勤:“路通了,希望就有了。山里的好东西开始走上城里人的餐桌,城里人也能来到山里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了。以后大家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田静委员: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非遗”人才

3月6日,《农民日报》第4版刊发文章,报道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就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表的看法。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更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年轻人回归乡村便是活力的来源之一。如何吸引年轻人回归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呢?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为此,在2020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田静就提交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增设非遗技艺专业》的建议。在经过一年的深入调查研究,今年,田静又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高)增设非遗技艺师资的建议。

她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及广泛的影响。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高)的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类技能培训加快推进。通过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专业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并逐步完善非遗技艺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实施,必将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人才动力源。

田静建议,由县级以上人大的专门委员会认定所辖区域的职业技术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专业师资资格。已经公示的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资格同时担任非遗技艺专业的师资资格(双师型)。同时,县级以上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要将非遗的师资纳入少数民族人才范畴提供培养机会以及生活保障。

经济日报客户端

余小勤代表: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作为一名来自“三区三州”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验小学教务处副主任余小勤对此非常振奋。“怒江各族群众实现了跨越发展,由衷感谢党中央的关心、关怀。”

余小勤表示:“我将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落实好今年全国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发挥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能职责,推动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更好落实,和全州各族群众一道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

人民网

王耕捷代表: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耕捷说,作为联通中国、老挝两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全长1000多公里的中老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技术标准、中国设备应用于海外铁路建设项目,为老挝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管理和技术人才,带动当地建材、电力、物流等产业发展。

另外

3月7日的《云南日报》刊登文章

代表委员热议了这些事

许虹代表:健全监管机制助推医药事业发展

“药品监管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许虹说,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推动我国药品质量稳步提升,促进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许虹代表建议,要着力加强法规建设,做到监管有法可依,生产经营有章可循,全方位提升我国药品监管能力;严格执行药品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营销活动;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基本药物有效使用、优先使用;对危急重症的救治用药,应建立供货绿色通道,保障医院用药不中断;医保管理部门在政策上应对临床合理用药给予更多支持,扩大支付范围;把中药材种植作为一种特殊种植行业纳入药品管理体系,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质量;药监部门应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进一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数量和质量,落实药品生产企业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畅通消费者举报渠道,及时、有效受理消费者举报信息。

和向红委员:破解“空心化”倾力保护传统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重要的文化遗存,也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平台和抓手。”全国政协委员和向红介绍,当前很多传统村落“空心化”严重,以云南省为例,约50%的传统村落无人居住,呈现房屋破烂不堪、人去村空的景象,“空心化”也颠覆了传统村落的人文基础,传统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正在消失。

和向红委员建议,开展传统村落谱系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重要传统建筑进行测绘,把传统村落中有价值的要素全面记录下来;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并对囯家级保护村落的原住民给予资助;推动传统村落发展适宜的产业,让传统民居与新型产业相融合,恢复其经济功能,增强其自身造血能力,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村民收入水平,让原住民留下来,让新移民愿进来,文化传承才能后继有人;针对原住民维修不起、经营不起的实际情况,应积极探索农村传统建筑产权流转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让传统村落获得更多保护资金。

云南代表委员热议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杨斌代表

“十四五”时期,楚雄州将积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绿色能源、区位等优势,打造区域性国际绿色能源枢纽,推进绿色钛、绿色硅、绿色铜、绿色钛锆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李文辉代表

我国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对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需求十分旺盛,云南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如何生长出二者之间的产业之花?

李文辉代表说,未来,怒江州将以乡村振兴、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为契机,加大交通、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半山酒店、旅游综合体等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完善美丽公路配套,发展全域旅游,增强高端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朱有勇代表

朱有勇代表认为,培育壮大新动能必须要有新的技术突破,云南也要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云南实验室,但侧重点应该放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主要任务还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影响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解决产业链上瓶颈技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大力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云南实验室的科研项目除了把本省科研人员调动起来,还要面向全球招标,谁有本事谁上。

朱兆云代表

健康服务业、生物医药产业是我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培育的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同样离不开创新驱动。“如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研究,发展疾病防治等民生科技,开发新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朱兆云代表说,开发新药需要创新,需要突破传统的观念做法,把药物的机理研究清楚,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郑艺代表

“随着中老铁路即将建成通车,西双版纳州作为连接国内强大市场与东南亚国际市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郑艺代表表示,西双版纳州将紧紧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中老铁路开通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为龙头,以交通、能源、信息等互联互通建设为基础,以率先发展跨境物流、跨境电商、跨境旅游和跨境金融为抓手,加快推进滇浙合作浙商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综合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合作新产业,积极探索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新模式、新经验、新体制,深化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全力以赴做好大开放这篇大文章。

云南网(ID:yunnancn)综合自新华社、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新华网、经济日报、人民日报、央视频、农民日报、科技日报、“半月谈”微博、光明日报、云南日报

编辑:马正麟 徐琲童 杨静 王希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