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值得注意的是,连日来,拜登政府就加强印太区域“四国集团”的联络频频释放信号,继承、推进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意图日趋明显;作为“印太战略”中的“北锚”,美国在亚洲的“关键盟友”,日本一厢面对的是日中关系于去年出现改善势头的客观事实,另一厢是美国加强与亚洲传统盟友关系,以图遏制中国的压力。在此背景下,王毅就中日如何保持双边关系定力的表态广受关注。

香港《南华早报》8日提及日本共同社的提问,指出对于中方《海警法》的出台,日本国内对中国戒备感提升。

对此,王毅回应,“中国颁布实施的《海警法》,这只是一项例行的国内立法,不针对特定国家,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实际上,包括日本在内很多国家早就制定了类似法规。通过友好协商处理海上争议,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也是中方同周边邻国之间的长期共识。”

《海警法》是一时一事,问题背后的指向是“印太战略”下,中日关系可能生出的不确定因素。

中方学者认为,对中国而言,稳定的中日关系至关重要,但随着拜登政府加强美日联系,美国很有可能在诸如人权、香港以及台湾议题上寻求日本方面的支持,此举可能给中日关系成熟稳定地发展制造麻烦,甚至增添变数。

近日,美国频频释放信号,笼络之意昭然。据美国彭博社此前报道,拜登或将于近日同“四国集团”成员国日本、印度以及澳大利亚进行会谈。日本共同社7日报道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拟于三月中旬访日,日本方面将力争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

不过报道也指出,若与美国步调一致对华采取强硬姿态,日中关系恶化的风险将加剧。正因如此,围绕拜登政府关心的所谓人权问题,日本国内认为就此与美国协调意见将大费周章。事实上,日本政府就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与美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舆论认为此举旨在日方避免该议题成为中日关系的“祸端”;共同社认为,在香港议题上,日本于外交上的措辞也比美国“克制”。与此同时,即便在“印太战略”下,就该区域的多边合作议题,日本并不排除携手中国;在北京冬奥会议题上,共同社指出日本也同中国约定开展合作。

显然这些符合中日两国利益的合作不遂美国之愿,无论是美国“尚未决定是否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表态,还是在印太地区针对军事,撺掇意图遏制中国的“小北约”,都不同于日方的涉华立场。共同社为此用美日问题“堆积如山”来形容当前的局面。

对于双边关系,中方的态度理性而坚定。王毅在谈及中日关系时表示,近年来,中日两国领导人就双方“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达成重要共识,两国人民在抗疫合作中谱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佳话,两国贸易投资合作克服疫情影响逆势增长,这些积极进展表明,中日关系的改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他表示,中日关系要走向成熟稳定,需要保持定力,不受一时一事的影响。对于中日交往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双方都可以通过对话沟通增进了解,建立互信。希望日本社会能真正树立起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打牢有利于中日关系行稳致远的民意基础。

值中日两国将先后举办奥运会的契机,王毅呼吁,双方完全可以,也应该相互支持,共襄盛举,使这两场盛会成为加深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平台,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机遇。

作者:苏展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