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昔日的“牛市旗手”中信证券,如今却成为了投资者讨伐的对象。

2021年2月26日,中信证券的一纸公告引发了市场热议:公司拟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1.5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80亿元,拟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子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券商“补血”并不罕见,2020年也有不少的券商进行了再融资补血,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到一年前的2020年3月4日,中信证券就已经通过增发新股募集了134亿资金,如今通过配资的形式再次巨额募资,也难怪投资者会不满。

作为券商龙头,在全国近百家券商中,中信证券被誉“券商一哥”,其实力和地位可见一斑。不过,根据观察发现,近年来中信证券开始出现增长乏力的情况,2020年业绩增速低于行业的平均值,而且在近年来,中信证券更有被东方财富超越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作为行业龙头、证券一哥,为何中信证券会如此缺钱?巨额募资的背后,其又隐藏着什么秘密?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后浪”们步步紧逼,中信证券又该如何破局?

不到一年两次融资!

虽然被誉为“证券一哥”,但近年来中信证券却已多次“圈钱”。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加上2021年的巨额配资,自2002年上市以来中信证券已经有过4次“补血”:分别是2006年、2007年、2020年的三次增发以及2021年的配股。

前三次增发分别募资了46.45亿、250亿和134.6亿,累计金额达到了431亿元,若加上本次280亿的配股,中信证券上市后再融资已经超过700亿。

由于2021年的配股募资距离上一次增发新股募资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再加上在近期行情持续走弱,中信证券的配股行为多少有点“不讲武德”的意味,而这也导致了投资者用脚投票。

根据统计,在2月26日发布了配股募资公告后,3月1日开盘中信证券股价大跌超过3%,最终收盘下跌5.98%;随后的几个交易日,中信证券股价继续下行,截至3月6日,中信证券股价在5天内下跌了8.07%,市值较公告发行前蒸发了284.46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巨额募资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为何在市场大跌、距离上一次融资不足一年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巨额的配股募资,中信证券将募资的原因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中信证券表示称,此次发行的必要性是响应国家战略,打造“航母级”券商、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助力公司“成为全球客户最为信赖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国投资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提升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不过,这解释明显有些牵强,毕竟“补血”最多只能充实公司资本,可以说和打造航母级别券商的关联性并不大,那么,中信证券巨额募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答案就是监管压力。

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末至2019年末和2020年上半年末,中信证券母公司风险覆盖率分别为166.31%、183.92%、166.90%、154.85%;流动性覆盖率分别为290.32%、247.92%、151.15%、135.33%;净稳定资金率分别为122.03%、156.16%、123.95%、123.16%,三个数据都呈现下降趋势。

当前,中信证券母公司风险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这三项风险控制指标近两年皆持续趋近100%的下限,尤其是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这两项指标,离100%的下限更近。

从这一点来看,其实中信证券巨额募资不过是打着“航母级券商”的幌子,实则是对自己近年来的激进发展“填坑”。

行业发展愈发激烈,“一哥”不讲武德?

除了巨额配股募资引发争议之外,近年来中信证券的发展也开始逐渐乏力。

根据业绩预告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信证券业绩实现的小幅增长,营业收入增长25.98%,净利润增长21.82%。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20年证券市场走好,绝大部分的券商业绩都实现了增长,而中信证券的营收增长数据仅在行业平均线,净利润增长更是低于行业的平均值。

而且,目前券商的同质化非常严重,中大型券商和小型券商除了体量上的区别之外,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分度,证券行业的竞争也日渐激烈。

目前,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的势头十分凶猛,2020年业绩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45.73%至167.57%,增速是中信证券的7到8倍,按照如此势头,恐怕几年内东方财富就能够赶超中信证券。

近日,中信证券还因为保荐的企业一个月内终止上市审核数量达8家而被证监会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这也侧面说明了中信证券的发展不顺。

募资“补血”当然是企业扩大的一种手段,但真正要使企业壮大,单单靠“补血”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