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大家的选题,我去看了《锦心似玉》,剧情就不说了,嗡嗡的,主要来说说服装吧!

这剧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服装造型是写作陈同勋(他现在是鹅厂御用了吗?),读作宋晓涛吗?我们才在《近几年,古装剧里流行却费解的几个现象》里吐槽过的出自《延禧攻略》的白领子,在明朝背景古装剧里于正的还没放出来,倒让《锦心似玉》抢了先?一起被效仿的还有《延禧攻略》那个逮哪挂哪、一身琳琅环佩不嫌累赘的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锦心似玉》剧照 / 豆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延禧攻略》剧照 / 豆瓣

要不是梳的头不一样,是真分不出你俩谁是清宫剧、谁是明朝剧。我可没扯历史考据不考据的事儿,清宫剧作为古装剧里的一个相对成熟又特别的门类,是有自己的服装特征的

其实从看起来颇受好评的《女医明妃传》开始,明朝背景的古装剧服装设计所做的就是给现有的古装戏服添加一些从文物来的灵感元素。而且,也不一定是从文物的一手资料来的,毕竟现在网上仿明风格的古装很多,本身就已经有了一些成风气的改动,古装剧的服装造型如果从这些基础上进行变化,自然就会偏离更大。

话说回来,《锦心似玉》有历史向分析的必要吗?我对设计师独特的KPI更有兴趣,虽然影视镜头会带给服装设计一些特别的要求,但做得最极端,或者说最极致的,一定要把《锦心似玉》算上一份,否则是真对不起设计师这个用心了。

紧…身衣

从这部剧主要角色的服装看,我都开始怀疑本剧是有什么显瘦指标需要达成吗?女演员衣服那个小腰勒得,直接跨过清宫剧,直奔年代剧/民国剧而去啊!好几次我都怕动作幅度大一点,就把这个戏服给扯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锦心似玉》截屏

△ 《锦心似玉》剧照 / 官博

一部古装剧,显瘦的指标竟然超过了女演员的时装?看到官博出的照片,我都惊呆了,这不是显不显瘦,而是从衣服本身的轮廓看就很“瘦”。

△ 《锦心似玉》女主 谭松韵

影视剧的服装逻辑是非生活化的,更不讲究古风服饰圈追求的东方平面剪裁,要的就是最直接的效果。尤其是现在的古装剧,如果衣服穿上后此处该收,那么就会直接被修剪或收省,比如《知否》就有明显的立体剪裁痕迹。所以,这些衣服在做一些特定动作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别扭,好在宅斗剧本里女性角色只要端着手走来走去就可以了,仿佛一个移动的人台,降低了“穿帮”的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陈同勋的获奖作品《妖猫传》里的圆领袍,袖子和腰身尤为局促

但使用古装设计师眼中非传统古装的“明朝元素”进行再设计,貌似新奇,其实做出来的成品就会特别清朝、特别民国、特别东南亚……因为“明朝元素”能走的路线早就被先人走过一遍了。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劝所谓国风服装设计需要更深入学习的原因,因为很多元素的源头相似,不加以分辨就会“巧合”,尽管在许多网友的“爱国”情绪下会更偏向于维护这些设计的中国属性。

△ 《锦心似玉》海报 / 官博

△ 明代陶俑

点睛…设计

为了考虑到影视剧镜头基本停留在特写部分,也就是胸、肩、头这些领域,所以一般古装剧会着重在这些部分添加设计。像「齐胸襦裙」之所以长盛不衰,也是因为这个古装款式本身就是基于影视语言的设计,非常适合摄影。

虽然可以理解这个需求,但《锦心似玉》也未免做得有点过了。

△ 《锦心似玉》剧照 / 官博

我爱看的装修改造类节目里经常会有一幕,设计师测量委托人的身高数据,然后设计出适合委托人的操作台、柜子什么的。看《锦心似玉》时内心的疑问也是,难道设计师专门测量过女演员端手的高度?怎么能如此精确地把一大堆繁复且看不出内在逻辑的装饰层层叠叠地堆在了端手以上的高度,精准露出,一点也不挡着。

这个设计结合前面说过的显瘦指标,带来这部剧的更一个别扭之处:外衣的固定点不对

△ 《锦心似玉》剧照 / 官博

这个衣服竟然是掐在了女性最丰满的地方加了扣子,这加重了视觉上的紧缚感。这个位置太高了,为了让对襟的衣服在固定点往下依然可以保持比较美观的闭合效果,又加了一溜小扣子,更加重了视觉上勒得慌的效果。

要么做得再宽松一些,要么把固定点挪到加的小扣的位置,要么就做成短衣,都可以改善这个问题。

△ 明代披风容像

△ 《延禧攻略》剧照 / 豆瓣

△ 《活色生香》剧照 / 豆瓣

说太像宋晓涛,还因为追剧的时候好几次觉得还像《活色生香》。当然,《活色生香》本身也挺值得吐槽的,但年代戏从琼瑶那会儿起就有种奇怪的架空属性了,我们就看看这个“紧身衣”和集中绣花领襟的,这俩是不是格外“投缘”。

△ 《活色生香》剧照 / 豆瓣

△ 《锦心似玉》剧照 / 官博

△ 《活色生香》剧照 / 豆瓣

△ 《锦心似玉》剧照 / 官博

但是做成短衣,并且在下摆处做呼应,是不是领子部分看起来就没那么累赘了?这个才在《刺绣大褂》里说过,虽然镜头不一定经常能拍到整体,但基本的设计原则该有还是得有的吧

△ 绢短袖衫&绮长袖衫&绢裙,丝博

皆可大…襟

也许是是以上两个指标导致做对襟实在是太麻烦了,《锦心似玉》里有许多衣服是侧边开襟的,就是类似于圆领袍开襟方式,但它又没有做成圆领袍。所以我才一直说,这部剧撑死叫做明朝元素。

先看看这部剧的圆领做成啥样,我就不直接说是像哪国的产物了。我都被某圈挂怕了,明明是别人做成了那个鬼样子,我顶多算是管不住嘴道破皇帝衣的死小孩,咋卖国罪名反而都算在我这儿了呢?

△ 《锦心似玉》剧照 / 官博

△ 明代容像

反正方不方、圆不圆的,女装一般会增添更多设计师的存在感,就会更走样。所以你看着这是个方领吧,但人家是侧面开大襟的;你看人家侧面开襟吧,但装饰是居中的,还排了扣子让你以为是对襟的。

△ 《锦心似玉》剧照 / 官博

这设计元素杂糅得仿佛在掷骰子,谁跟谁拼着了就算谁的。而且这个开襟的线条,也不太容易看明白,一会儿凹进去,一会儿凸出来,因为我看剧的时候就准备写这篇了,就会更留意一下衣服,全程就是嗡嗡的。

△ 《锦心似玉》剧照 / 官博

很难想象,都现在了,明朝的立领大襟走向是应该是弯的还是直的,竟然还会有搞不清楚的。至于那些假装自己是对襟的装饰扣和突然出现在衣服正中间的飘带,也显得吐槽都排不上号的感觉。

△ 白罗长衫,孔府旧藏

△ 无款容像

喜欢…不喜欢

这篇文章写得还是比较早的,但是发得晚,看到网上对于本剧的服装口碑从两极逐渐滑向一边倒。一开始有人觉得很精致,现在基本所以有人都觉得很魔改,还有人说娘惹装,还有人说不如《知否》。

关于像不像娘惹,可以去看本号之前关于娘惹服饰的文章《峇峇娘惹们的服饰:南洋岛屿中的一缕薄纱》《小娘惹:峇峇娘惹题材的影视与现实相差多少?》。

至于《知否》,看到前文的举例了,这两部剧的服装其实是同一个脑回路,都是用现代剪裁和审美思路去做古装。《知否》不短不紧不窄吗?《知否》里甚至还有立体剪裁呢!只不过一个用宋朝服装元素(不是历史),所以款式上多开衫、多抹胸,看起来层次会多一些,视觉效果不那么封闭。本剧用的是明朝服装元素(不是历史),外衣是闭合的,就显得格外窒闷。

△ 《知否》剧照 / 豆瓣

还有的的自媒体这会儿就开始帮于正的《玉楼春》开始吹上了。真的大可不必,之前吐槽过的《重回》,虽然清宫部分有明显的《延禧攻略》风格,但那个以外的部分随便拉出来就已经做得不输于《玉楼春》了。

△ 《梦回》剧照 / 豆瓣

△ 《玉楼春》剧照 / 豆瓣

△ 《玉楼春》剧照 / 百度百科

△ 《玉楼春》剧照 / 豆瓣

万万没想到啊,明代剧服饰的影视剧行业标杆,竟然还是2016年《女医明妃传》(《重回》其实是和《女医明妃传》同为关启文设计),这算不算“本以为是开始,没想到是巅峰”呢?

这反过头来说明一个问题,如果只是想要装腔作势像于正那样搞出几部取悦喜欢“考据”“非遗”“历史感”的观众,根本就不难,也不需要这个行业做多年的积累。难的是什么?

难的是像本剧这样,设计师并不想做刻板的搬运工、宣传的工具人,而是想要做出些有朝代元素但别有风格的作品。结果能力跟不上企图心,想出来的东西既不新鲜也不别致,立意不清,体系不明,和剧情一样令人感到主创们贪多嚼不烂的尴尬。

本文里贴里的文物图,就是历史上可以参考的样子,粉丝就不要每次都老一句“你为啥只挑刺不纠正”。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