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学了,家长群里为孩子的作业又开始叫苦不迭。真是头疼,现在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到底该怎么辅导?

一个妈妈焦急求助:

小朋友昨晚写作文我眼睁睁看着她憋了2个小时,写到200多字的时候实在写不下去了,就去看了看作文书,又加上100多字了事……
我总不能总是用“多积累、多写”这样的陈词滥调教她写作文吧?哪位家长快指点下迷津啊?

这个小朋友三年级,才开始学作文。说实话,也不能怪孩子,小孩没什么人生经历,也没什么积累,写不出什么东西太正常了。

而现在的作文又要求挺多,比如要有好词好句,要升华有意义,要有诗意等等,孩子一看到这些条条框框就畏难,更写不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想想我们小时候常常要写的作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那时是不是绞尽脑汁去猜老师喜欢的意义、家长喜欢的意义、作文书里的意义?

自己想表达不敢写,总是去附和权威的、主流的、强势的观点,长期下来,我们习惯了自己的想法是不重要的,应该去附和他人。可没有自己的想法,又怎么写得出文章呢?

但是那些好作家,像叶圣陶、汪曾祺,他们写出来的都是大白话,就是把自己想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已。

其实作文就该如此,写文章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因此,孩子写作文,应该从以下3方面着手:

1,多玩,丰富童年经历

作家汪曾祺曾说,

我的童年生活很生动,我是东张张西望望就成了作家。因为对生活充满兴趣,生活本身是很有意思的。

孩子都没什么人生经历,需要经历一些事才有东西可写。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生活热情,让孩子童年生活丰富些,孩子才有写的素材和愿望。

2,多听孩子说,顺势引导

孩子的作文不是从看图说话开始的,也不是从模仿范文开始的,而是从童年的天马行空开始的。

孩子的头脑里有无数奇幻的想法,他们爱说,我们要多听。

不要压抑孩子的创作本能,要他们另起炉灶去写文章,而是就地取材,顺势引导他们把想说的写出来,再适当整理下语法、用词,书面语就出来了。这样写得多了再转向规范的写作。

孩子有话说,只需要学习规范,如果没话说,却要写规范作文,那就要搜肠刮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怎么说就怎么写也让孩子不畏难,大白话也能成为好文章,孩子就不怕作文了。

汪曾祺的《栗子》一文中就有这么一段:

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地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

这不就跟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吗?生动鲜活。

3,多读经典

前面说了,孩子都没什么积累,没有输入自然就没法输出。所以还要多读书,多感受好作品。

以作文为目的的阅读,建议读名家。比如我自己很喜欢汪曾祺的文章,读到有意思的地方也会读给女儿听,让她感受感受。

不过小孩更喜欢读故事。我女儿就很喜欢看罗尔德 达尔写的故事,我们也会一起读。他的作品是大师任溶溶翻译的,文字非常考究,有很多好词好句,我们也会摘抄下来学习。

名家的作品还可以模仿着写一写,促进写作。比如有个孩子就仿照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写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

天上的白云,
好像会飞的棉花糖;
我抬头,看着天上的白云,
低头想起,
去年暑假外婆带我去吃的那碗刨冰。

这是不是很棒?他不是模仿写诗,而是学会了古诗里的逻辑,用李白思念故乡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外婆的思念。

平时我们也可以要孩子琢磨一些好句好段,模仿着写一写。

让经典作品做榜样,让名家当孩子的“领路人”,引导孩子“走正道”,写作就没那么难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