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能顶半边天”,

在小康路上

真正要让她们发挥

“半边天”的作用,

得让她们学会一技之长,

提高收入,

才能提高他们的地位。

幸福新村是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先后安置搬迁户265户1062人,为了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石屏县妇联争取了15万元资金,新建了一个巾帼扶贫车间,周围乡镇的妇女都可以来学习彝族传统刺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屏县龙朋镇居民 邱红芳:“以前是喜欢手工,喜欢看这样的刺绣,后来有了这个培训班就来学。”

邱红芳今年32岁,住在石屏县龙朋镇,2018年10月来这里学习彝族刺绣,如今,爱好变成了职业,她成了一名全职绣娘。

石屏县龙朋镇居民 邱红芳:“以前上班是每月1500元的工资,现在上班加刺绣的话要多一些 ,每月3500-4000元。”

给大家上课的刺绣教师叫张华,也来自石屏县龙朋镇,2018年来扶贫车间教授彝族传统刺绣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刺绣教师 张华:“从2018年开始培训到现在有八百多个绣娘通过我们一手培训出来,一年每个绣娘平均可以有6000-10000元的收入,今年上海、江苏这边的订单还是蛮多的。”

上课结束,绣美彝山刺绣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开始发放年后的工资,绣娘白尼亚拿到了1954元。

巾帼扶贫车间按照“公司+车间+绣娘+缝纫工”的经营模式,帮助搬迁妇女增收致富。目前,车间有绣娘50人,其中15人原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绣娘年人均可增收6000元。截至目前,石屏县先后开展培训62场,56个乡村参加培训的妇女达6000多人次。

在小康路上,妇女不但需要经济独立,还需要提高文化知识、生活技能,为此,妇联把学习场地搬到了村民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玉林家原来住在茴水村委会阿旧底村民小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搬迁到宝秀镇幸福新村。今天女子学堂的家政礼仪老师来到她家,教授她如何收拾衣橱、整理家务。

在白玉林家的客厅茶几上,插着几朵黄色的野花,干净整洁的家里显得格外温馨。在石屏县的农村,帮助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成为当地妇联的工作任务。

石屏县妇联主席 郭蕴秋:“在一户家庭里面,把偶尔在路边给他们摘的野花插上之后,就发现这户家庭的卫生保持得非常好。”

石屏县妇联通过常态化开展“美丽乡村•女子学堂”活动,精心设计就业技能、妇女健康、婚育新风、生活美学等9类课程,引导全县巾帼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2.9万余次,帮扶带动2.5万余户家庭。

石屏县妇联主席 郭蕴秋:“我们主要从几个方面,比如妇女的法律维权、妇女的健康知识等;在美好生活方面,教大家礼仪、穿衣打扮、家庭卫生维护,还有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读书会以及法律政策知识的学习等等这些方面开展女子学堂的活动。”

异龙湖边的老街村委会龙港村风景秀丽,还有专门的步道和自行车道,村民姚大妈说,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

村里的变化开始于巾帼连心服务队成立以后,这个县妇联2012年组织成立的服务队现有38人,队员都是龙港村的村民,姚有珍是队长,她们会不定期去湖边打扫卫生,到村里调解纠纷。

在今晚做客《金色热线追踪》演播室的嘉宾云南省妇联副主席李疆和云南省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叶东,会与主持人李莉一起为大家解读相关内容,欢迎两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主持人:李莉

(中)嘉宾:云南省妇联副主席 李疆

(右)嘉宾:云南省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 叶东

问题:对农村妇女来说,提高她们的职业技能,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嘉宾:云南省妇联副主席 李疆

问题:妇联在帮扶农村妇女提升职业技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她们怎么获得这些扶持?

问题:农村妇女学习化妆、茶道、整理家务,这样的学习是不是有点超前了?有用吗?

嘉宾:

云南省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 叶东

问题:农村妇女学习文化、法律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收入,疑问就出来了是否有必要继续推进?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请关注云南广播电视台

公共频道 YNTV-6

今晚(3月7日)22点25分播出的

《金色热线追踪》

编导:姜弘宇

摄像:江涛

插图制作:熊震荣

编辑:胡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