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哭穷”这件事上,不少文人都挺有经验的!

杜甫和陶渊明,咱们就不用说了,都是属于穷了半辈子的,写过不少哭穷的作品。杜甫穷是时运不佳,遇上安史之乱,又没碰到什么欣赏他的贵人。陶渊明则完全是自己“作”的,刺史亲自到他家,请他出山,他明明都已经揭不开锅,却硬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当然,这些名士的穷根源都是因为内心高洁,值得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到了宋代,有一些明明不算特别穷,至少比一般老百姓有钱的主儿,也爱哭穷,比如苏轼和辛弃疾。老苏曾在送别好友王子立时,这样哭穷: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意思是:你要走了,哥也没啥好酒送你,路边舀杯泉水,你将就喝了吧!

而老辛则更有意思,在老家盖了一间“大别墅”,写了首《水调歌头》,讲自己搬家的趣事。称自己是“借车载家具,家具少於车”。意思是:你别看哥搬家的车子不少,都是借来的,事实上家具还没有车子多。据说最后起火了,没搬成。

是不是挺有才?古代文人不太以穷为耻,看重的是才华!然而以上这两位,其实都还不如本期要重点说的这3兄弟厉害。这3位是好朋友,拜把子兄弟那种,曾一起赶考,而且都考中了。后来被分到3个不同的地方为官。三人都是清正之官,到了地方上自然捞不到什么钱,一个个穷得叮当响。多年后回京诉职时,又碰面了。兄弟三人边吃饭边哭穷,还都写起了诗。

第一位秀才,被安排到平江任职。该地海鲜比较多,贵的就是羊肉等,所以他就写了这样一首诗:

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
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前两句水平还一般,最有趣的是最后一句。因为平时吃多了鱼虾,一天两餐都吃,如今肚子里就像一个小池塘似的。这诗虽然是个打油诗,但最后一句的哭穷却有趣得很。自嘲中自带笑点,让人耳目一新。

这第二位秀才,看到老大哥都这么惨了,也“不甘似弱”,也“哭”了一把穷。他任职的是一个北方的小镇子,当地挺穷,盛产之物唯有莲藕。于是他就写道:

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钱怎养家。
每日两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出莲花。

诗中的“三鸦”指的就是他所在的三鸦镇。最后一句是效仿前一首诗,天天吃藕,那最后不就口里出莲花了吗?很讲究的是,这诗前两句也是反问句,读来一样令人捧腹。

两位兄台都这么穷了,那第三位又穷成啥样呢?他任职于芝田,吃不起荤菜,平时就吃些当地最多的笋子。于是他写道:

东瓯倦客又西征,路入芝田已绝腥。
每日三厨都是笋,看看满腹万竿青。

有趣的也是最后一句,笋子吃得太多了,肚子里都快成竹林了。这3首诗虽然水平一般,但确实比苏轼和辛弃疾还能吹。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他们都跟说好了似的,3首诗里都无一“穷”字,却写出了穷的至高境界。读完这样的打油诗,笔者只能说:高手在民间。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觉得穷不丢人,那有没有炫富的诗作呢?笔者翻看了一下《全唐诗》,还真没找到几首炫富的。李白《将进酒》中的“千金散尽还复来”,看似有炫富的嫌疑,但事实上重点还是在强调自己“天生有材必有用”。这也就幸亏是李白这样的仙才写的,若是其他小人物写写,估计会被送上4个大字:吹牛大王。本期说的这几首诗大家喜欢吗?如果让您来哭个穷,会怎么写呢?欢迎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