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总是说我最讨厌我的孩子哭。当孩子哭泣时,我总是无能为力。我不知道该如何平息孩子的情绪,更不用说安抚他了。实际上,孩子的情绪总能唤起我的情绪。只要他哭,我就想揍他!

实际上,这种反应的原因是父母只能看到孩子的眼泪,而看不到孩子的情绪在哪里。父母也想安慰自己的孩子,但他们无从入手。

今天的文章将带你分析孩子哭泣的原因,并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孩子,以便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安抚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求助的眼泪

孩子的成长过程,伴随着很多无助感。

当孩子还是婴儿时,如果他饿了或困了,除了哭泣之外,他没有办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所以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哭泣。

尽管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能力会逐渐提高,需要成人帮助的时候还是非常多。

可以说,在儿童早期,他们非常依赖家长。

有时候,一个孩子哭不是因为生理需要,而是因为他渴望完成某件事。

例如,练习站立,练习步行,尝试组装积木,甚至只是抓起绒毛……当他做不到时,他会哭泣寻求帮助。

有经验的母亲会从孩子的哭声中读出信号,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当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时,他的哭泣自然会停止。

二、悲伤的眼泪

孩子有很多悲伤,与母亲分离的悲伤,玩具被抢的悲伤,想要却没有得到东西的悲伤……

这时的眼泪只是孩子内心的一种表达,负面情绪的宣泄。

我们经常在这个时候对孩子说:“你为什么哭?哭有什么用?”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当然哭泣有效!

当一个人有负面情绪时,哭泣可以帮助身体实现一定程度的释放。如果此时你不哭泣,孩子将强行抑制眼泪,将悲伤压抑进身体中。从表面上看,孩子很安静,但实际上他的身体受到了排山倒海般的伤害。

因此,如果孩子因为不愉快或无法解决的事情而哭泣,我们可以通过拥抱让他发泄自己的情绪。

即使我们不能帮助孩子改变现状,只要接受孩子的情绪并允许他哭泣,他就可以实现内心的自我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疼痛的眼泪

孩子受伤时流下的眼泪与悲伤时流下的眼泪有些相似。这也是一种情感释放。

当孩子受伤时,不要一味地要求他坚强。

实际上,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没有要求他坚强,他很快就会发现哭泣并不能减轻疼痛。他将慢慢学会接受它并变得坚强。

相反,那些不允许哭泣的受伤小孩,在表面上变得更坚强,而内心则变得更脆弱。

四、胜利的眼泪

有一种哭泣叫喜极而泣,当孩子达到某个年龄时,他会触碰到这个层面,也就是说,当他成为赢家时,他会因为格外的惊喜和兴奋而流下眼泪。

但是,在祝贺孩子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这种快乐的感觉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当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赢得比赛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只是欢呼和兴奋,而没有哭泣。

但是大一点的孩子会为胜利而哭泣。他们可能承受太大的胜利压力。他们可能为取得胜利付出了过多的努力;他可能是为自己赢回了一些精神上的尊严,或者触碰到长期的创伤。

在这个时候,孩子们也向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不要过多地关注孩子的表面成绩,而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内心。

五、慈悲的眼泪

一些敏感且内向的孩子非常“爱哭”,读书时哭,看电视时哭,听人说话时会哭……在我们看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是孩子会热泪盈眶。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有的在初中时,在上课时听老师讲课时,他们突然感到动容并大哭起来;有些孩子只上小学,读一些经典文章,然后用纸巾擦干眼泪。

甚至我见过一个孩子,在动物园里看到一只羊,耳朵上受伤结痂有暗红的血渍,她突然就崩溃大哭。

这样的孩子天生具有同情心,敏感和善良,并具有很强的共情能力。,我们必须珍惜这些天使般的孩子。

动物园里的那个孩子,并没有把羊当成小动物,而是把它当成生灵,痛它所痛,这是多么珍贵的品质啊。可惜的是她的父母嘲笑她,并一直说:“受伤的是羊,而不是你,你为什么哭。”

这样的说法无疑是误解了孩子纯良的本性,也许这将教会她冷漠。

六、疗愈的眼泪

我在做疗愈的时候,经常会把人做“哭”。

每当个案流泪的时候,我都会很欣慰,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遇见内心深处的自己。

当一个人的思维太强大时,他说话的逻辑上可能很清晰,不愠不火,但缺点是,他无法摆脱自己的逻辑和伪装。

只有那些能够真正放开理性,并敢于面对真实自我的人,才能看到自己,并与他们内在的生命能量联系在一起,这是疗愈的第一步。

接受疗愈后,许多母亲回到家,与孩子抱头痛哭。在这个时候,无论是母亲的眼泪还是孩子的眼泪,它们都是治愈的眼泪。

通过这种哭泣,将消除许多误解,消除许多矛盾,这相当于对过去的痛苦进行了彻底的清洗。

因此,我们鼓励这样的眼泪,我们欢迎它。

实际上,只有留下治愈的眼泪,你才能最终回到爱的源头。

您能读懂孩子的六种眼泪吗?

希望我们能在前四种眼泪中理解孩子,不要等到他不得不依靠第六种眼泪才能为自己疗伤。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非常震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哪些地方相似?青榄君想,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妈妈被宠爱,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纳。

1妈妈被宠爱,家庭更幸福

女作家入江之鲸,曾讲过这样一则温暖的片段:

地铁到站的时候,我旁边空出来一个位置,有个大概三岁的小男孩蹭蹭蹭地跑过来,坐下,然后对着车门口说:“妈妈快过来,这里有位置坐!” 没多久上来了一对年轻的夫妻,妻子挽着丈夫的手,笑盈盈地和儿子说:“只有一个位置,你坐就好了,我和你爸爸站着。” 小男孩说:“我是男孩不用坐,妈妈你坐吧。” 熬不过小男孩的请求,妈妈坐下了,爸爸则奖励般地揉了揉儿子的小脑袋。 从他们的聊天中,大概明白了,这一家三口是妈妈带儿子出门玩,顺便送爸爸去上班。儿子一直嘟嘟嚷嚷地和爸爸说:“能不能和妈妈一起陪我玩。” 爸爸安慰儿子说:“你要乖点,等我下班了,马上去接你和妈妈,带你去吃你最喜欢的香蕉船。” 小男孩还是不太高兴,一直在蹭爸爸的手,却也没再说什么。 后来爸爸到站,临下车的时候,突然很严肃地对儿子说:“你一定要照顾好我媳妇,不许哭不许闹不许惹她,那是我媳妇,懂吗?我去给你们挣钱!” 我看到整车的人都笑了,善意地看着小男孩像个大人般地做着保证。

如果我在场的话,简直想给这位爸爸鼓掌。因为宠爱妻子,是家庭幸福的基本法则。

曾有一位爸爸向美国著名的脑神经科学家梅迪纳教授请教:教授,你告诉我,我怎样才能帮儿子考上哈佛大学?

梅迪纳回答说:从现在开始,你回家好好爱你的老婆。

教育专家孙云晓后来专门就此事追问梅迪纳:为什么您当时让那位爸爸回家疼老婆?

梅迪纳回答说:在美国,对学业成就的最佳预测指标,就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家庭情绪稳定性大部分可被妻子的情绪所预测。

简而言之:妻子情绪越稳定,家庭情绪就越稳定,孩子成绩也就越好。而想要妻子情绪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宠爱她。

生活在丈夫的爱中的女人,她的心是柔软的、温柔的、安定的,会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会创造出一个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

相反,一个长期忍受着丈夫的冷漠、埋怨、暴躁的女人,会把这些负面情绪都转嫁给家庭里的其他人,一个家将从此不得安宁,怨气重重。

国外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Happy wife happy life”。翻译成中文就是“老婆开心,生活舒心”。这句话应该成为每一位中国丈夫的座右铭。

2妈妈被尊重,则更爱妈妈

在英国,流传着一个“女王敲门”的故事。

一次,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女人需要宠爱,男人则需要尊重。

香港女明星蔡少芬就深谙这个夫妻相处之道,她的丈夫张晋名气远远不如她,但是她却从来没看轻过自己的丈夫,而且还到处炫耀丈夫。

孙俪和蔡少芬一起拍《甄嬛传》时期,接受媒体采访,就忍不住爆料说,蔡少芬天天在剧组“夸老公”。在蔡少芬眼中,顾家是张晋最大的优点,并直夸对方长得帅、演戏好、唱歌好、跳舞好,“总之他什么都好。”

得到了妻子的鼓励和尊重后,张晋终于“扬眉吐气”,凭借《一代宗师》“马三”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在说获奖感言时,张晋有点哽咽:“我的太太是蔡少芬,有人说我这一辈子都要靠她,我想说,是啊,我一辈子的幸福都要靠她。”

说这话时,蔡少芬坐在台下哭成泪人。

爱默生·艾格里奇博士是著名的婚姻问题专家,在30多年的婚姻咨询工作中,爱默生发现了经营家庭和婚姻的真谛——爱与尊重。如果一个丈夫不爱妻子,妻子则不会尊重他,反过来,如果一个妻子不尊重丈夫,丈夫则不会爱妻子,于是婚姻就会陷入一个“疯狂怪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少芬是幸福的,因为她的尊重,打破了这个怪圈,获得了张晋更深的爱。

一个被宠爱的女人,会容光焕发,温润如玉。一个被尊重的男人,则会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男人越宠爱女人,女人则会更尊重男人。女人越尊重男人,男人则会更爱女人。爱情如此,经营家庭也是如此。妻子尊重丈夫,丈夫更爱妻子,家庭则更温暖。

3孩子被接纳,家才真的为家

家庭教育指导师刘称莲老师曾遇到过一位不敢回家的小男孩。

当时正值期末考试,某小学五年级上午考的是语文。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妈妈早早就把饭做好了,等着儿子回家。眼看着别的孩子都回来了,他们的孩子却迟迟不见人影。 起初他们以为孩子贪玩回来晚了,就把做好的饭捂在锅里等着孩子。可是放学都快一个小时了,还是不见孩子的踪影,他们夫妻才着急了,赶紧分头去找。他们找到孩子的时候,孩子低垂着头,正徘徊在学校的教室外面,似乎要进教室,又不像要进教室的样子。

小男孩的爸爸是个非常负责任的人,特意就此事找到刘称莲老师,问孩子到底怎么了,他应该怎么办?

刘称莲老师了解到,这位爸爸平时对儿子宠爱有加,经常会带儿子出去玩,但是在儿子没考好的时候,就会打骂孩子。于是刘称莲老师跟他说:“我深深地知道,你一定是爱你的孩子的,你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是恨铁不成钢才做出来的。”

“但是,你知道孩子对你的希望是什么吗?他一定希望在他不学习的时候你能够对他好,在他学习的时候,甚至考不好的时候你也对他好。他需要始终如一的爱。”

不能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孩子,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可是在孩子眼中,幸福家庭的标准恰恰是能否接纳他。

有一个心理机构做了份专题调查,让幼儿园到大学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对幸福家庭的定义。前三项分别是:父母恩爱、父母充分尊重自己的意愿、父母真正关心和欣赏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家的定义都是如此,我们常常把家比作母亲的臂弯,因为家可以给人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就像母亲的怀抱那么温暖。

家是唯一不需要理由就可以回去的地方;是让你觉得不管变成什么样,那都是能接纳我的地方;是就算你已经为人父母,在人生走到低谷时,还想回去父母身边重新获取力量的地方。

一个好的家庭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慰藉,如果一个家可以让妈妈获得宠爱,让爸爸获得尊重,却不能让孩子获得接纳,那家就不是完美幸福的家。

知乎有一个提问:“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网友们千差万别,答案却大同小异:

“小学的时候,小学同学的父母挽着手来接我同学回来,让我们其余一干人等艳慕不已,然后那个同学的家就成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家庭。”

“小时候,我没有被强迫上过任何补习班。现在面临职业规划,他们也从未试图说服我考公或者考教师证。去年跨年的凌晨,我给爸妈发短信,说我才不要当你们的小棉袄,我要当你们的军大衣。第二天,我妈给我回短信说,小棉袄就够啦,好看还不冷。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我爸回的短信是,我和你妈妈能照顾好自己,你的最大任务是让自己过上快乐的生活。”

家庭是母亲的世界,父亲的王国,儿童的乐园。

这就是一个幸福家庭应有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