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讲,我们讲了何以在晚唐五代出现花间词,同时也谈了花间词为何在西蜀集中出现的原因。今天,我们来讲花间派词人中一个重量级的大佬,孙光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花间词派其他十七位词人相比,孙光宪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说他特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花间词人大多是在西蜀生活或做官,孙光宪则是在另外一个割据政权南平实现了人生理想。孙光宪是蜀人,算是四川土著,早年在西蜀游历求学,据说做了个小官,后来前蜀灭亡,干脆就拖家带口去了南平割据政权,结果运气好到爆棚,被人推荐成为南平第一代统治者高季兴的“掌书记”,此后一直辅佐高氏家族,可谓是生活优渥官运亨通。

第二,孙光宪出生于贫寒农家。花间派词人大多家世显赫,要么祖上是高门贵族,要么家里有矿生活富裕。比如说花间词人牛峤、牛希济叔侄俩,人家父亲和爷爷是唐朝宰相牛僧孺;著名词人皇甫松是唐代古文大家皇甫湜的儿子,是牛僧孺的表外甥,这是一个高级圈层。而孙光宪家族世代以种田为生,幸亏孙光宪从小胸有大志勤奋苦读,终于靠自己的才华跳出了农门,成为著名词人和历史学家,成为南平国的擎天一柱。

第三,孙光宪的词在花间派中独树一帜。花间词大多是写醇酒妇人的莺歌燕舞,虽然孙光宪的作品有一半也是艳词,但难能可贵的是,孙光宪的词题材广泛,有抒情达意表达自我怀抱的;有怀古咏史发思古之幽情的;有描写征夫思妇边塞生活的;更有带着泥土芬芳的乡土风情的词。总之,孙光宪的艳词写得好,其他题材的词写得更好,为花间词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因此,孙光宪是晚唐五代词人中,能与温庭筠、韦庄三足鼎立的词人。

孙光宪是地道的蜀人,老家在陵州的贵平,就是现在的四川省眉山市,与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故乡相距不远。可见,天府之国的四川,确实是出文人的地方。比如汉赋大师司马相如、扬雄;比如唐朝一代文宗陈子昂和诗仙李白。

孙光宪字孟文,号葆光子,这里面也包含着大学问。我们不妨普及一下古人字号当中的排辈问题。古人不实施计划生育,兄弟姐妹们蓬勃生长。那么在起名字的时候,如何体现长幼之别呢?父母们总不能很敷衍地用李老大李老二来表示吧。古人一般用“孟仲叔季”来加以区分兄弟之间的长幼关系,“孟”就是老大,也可以用“伯”来表示。也就是说,字里边有“孟”或“伯”的,一般来说是排行老大。其余的就按照“仲叔季”来排。那要是一个家族中堂兄弟们很多,排不下咋办,这个好办,就按照数字来排。比如李白叫李十二,王维叫王十三,刘禹锡比较厉害,叫刘二十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长大之后,往往会给自己取号,号寄托了个人情怀、兴趣爱好,是一个人三观的标签。号除了体现自我价值观之外,还容易受到时代大潮的浸染。唐宋时期佛教特别是禅宗流行,人们大多崇信佛教,因此文人喜欢以居士为号。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大艺术家唐伯虎叫“六如居士”,“六如”其实是佛教的说法,就是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的意思;苏轼号“东坡居士”,不过苏东坡一生儒道佛兼修,对道教也很感兴趣,所以他还有一个号叫“铁冠道人”。元明清时代道教流行,文人多喜欢以道人为号。如元代散曲名家冯子振号“怪怪”道人;另一个散曲大家乔吉叫“惺惺道人”;明末清初的学者傅山叫“朱衣道人”,朱衣暗指明朝,寄寓着他对明朝的深情。号一般寄托了个人情感和价值取向。大诗人陆游愤世嫉俗,被别人认为是愤怒青年,他干脆就自号为“放翁”,意思是说自己就是放荡不羁爱自由,爱咋滴咋滴;而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其实是想显摆他的风雅品位,这“六一”就是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古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个怡然自乐的老翁。

那么问题来了,孙光宪给自己取了个号叫“葆光子”,又有什么寓意呢?这个“葆光子”的号,那是大有来历。“葆光”来自庄子的《齐物论》。庄子说有一种自然大道,“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意思是说,无论你注入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满,无论你往外取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不知道这个东西出自哪里,这叫做潜藏不露的光亮。所以,“葆光”就是藏锋隐锐才不外露的意思。古人说“褒光以乐生,心宽而达生”,隐藏起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够躲避祸患;人生常处于快乐之中,内心宽阔而敞亮,生命就会豁达通透。孙光宪给自己取了“葆光子”的号,显然是提醒自己,在乱世之中要隐而不露和光同尘。恰如他在《北梦琐言》中所说,“当衰乱之际,需适时之宜”,也就是说要做一个清醒的理性的人,随着时势的变化而俯仰浮沉。这种人生价值观指导了孙光宪的一生,这让他总能在人生最重要的关口,做出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