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前两年打算给他母亲买一份商业医疗险,他母亲听到后坚决拒绝,说自己有了社保,买商业险就多余了,生病大部分住院都可以报销的,生小病花的钱也还没商业险投保的钱贵,所以没必要买。最近他母亲因为得了比较重的病症住院医疗需要动手术,手术有微创手术费用高但恢复快,也有传统的手术费用低对身体伤害比较重。但如果选择微创手术,相关的手术费用、进口刀具等几万块社保是不报销的,这让他母亲大跌眼镜,找人多出打听为什么不能报销、原因几何。最后了解下来,他们还是选择了自费部分费用较高但对身体损伤较小的微创手术,毕竟老年人经受不了太多折腾。

这些事大多数人都存在的认知差异,社保并不是万能保障,其只是社会基础保障体系中一部分,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更好的医疗条件医疗手段,却需要自费等等,而对比起来商业险类目众多收费不菲,有没有必要买,什么情况下需要买,很多人就显得很迷茫。

这篇文章帮大家对比社保和商业险之间的功能性,已经思考有误必要购买各种商业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前面——关于社保和商业险的性质

“社保”很多人认为是社会保险,是一种保险。实际上社保更应该叫做“社会保障”,他是国家社会对全民的一种福利制度。

和商业险不同的,商业险是一种保险,发生意外达到理赔条件后,赔付对应金额,是一种风险的对冲。而社保是一种保障,部分保障不需要缴费,发生即可获得补贴,比如失业、生育、工伤,部分保障需要自己缴纳部分比如医疗、养老。

因为社保属于社会上覆盖面广,是强制性缴纳(企业强制缴纳)的保障体系,则注定了社会保障的是保障目的性很强基础保障。商业保险则是根据自身背景条件购买的一种风险对冲金融产品,商业险更侧重对抗较大的风险。所以,我们能看到如同文章开篇的案例一些疗养性质、提高医疗条件性质的诊疗方案在医保中就无法获得报销,但商业险就可根据保险标的进行报销。

社保中生育、失业是特殊场景的保障福利,并且在商业险种很少有对应险种,所以下文主要是针对工伤、医疗、大病救助、养老等几个方面福利保障及对应商业险直接的对比分析。

社保:工伤保险Vs商业险:意外险

工伤保险是发生工伤后,经鉴定属于工伤对所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致残补偿、医疗补贴等,是对工作场合发生意外的一种保障。

其好处在于发生意外全额支付医疗费用,发生致残性的伤害还有一次性的致残补贴、诊疗期间有相关补贴补偿无法上班情况。但是重要的是,其必须要被鉴定为工伤,如果不属于工伤,那么则不能享受工伤保险的相关费用报销和治疗补贴,转而只能用社保中的医疗保险,而用医疗保险则需要自费一定比例、同时医疗保险情形下,发生请假务工的工资企业是不承担的。

要符合工伤保险鉴定的标准简单说就是:工作的场合、工作的时间、做工作相关的事情。目前工伤鉴定标准相对宽泛,比如上下班途中发生车祸很多都会算作工伤,因为是去上班的路上执行上班前的准备、再比如很多强企业做团建培训,发生意外也算作工伤,因为是企业强制要求参加、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商业险中的意外险则是对任何发生的意外情况,按照保险标的给与对应赔付,意外险和工伤、医疗不冲突,可叠加,也就是如果发生了意外后,相关的工伤保险已经报销或者医疗部分社保已承担80%,自己仍然可以用意外险按照标准进行报销,并且意外险一般费用较低,都是几百块的标准。

所有,有这两点结论:

1、工伤保险仅保障工伤。非工伤情况则需要用医疗要承担自费部分,以及务工工资,非工伤发生致残需要自己承担风险。

2、意外险不分情形,发生意外即可按照标准赔付,费用较低。

所以综上,可以购买意外险对冲以外风险。

社保:医疗保险vs商业保险:医疗险

医疗险同时存在几个问题:

1、有起付门槛,门槛以下自费,门槛以上按比例报销。比如一个二线城市二甲医院起付门槛1500元,那么1500元及以下的的住院医疗费用自费。

2、有自费比例。社区型的社保医疗自费50%、职工型的医疗自费80%(部分城市有所不同)。

3、有药品耗材限制。社保医疗属于全民性福利,所以保障是基础性的保障,所以涉及到的用药、医疗条件、治疗方案原则都是效果最佳、性价比最高的,这就导致部分进口药品、进口耗材器械、时甚至一些医疗方案是不能报销、或者只报销部分的。

4、有报销上限,这一点是很多人忽略的。当发生门诊或者住院时,是有报销上限的,各地市不同,比如北京基础医疗住院报销上限是10万,而超过这个数则需要自费。这让很多人很意外,但也是个事实,一旦发生重大疾病,现在的医疗收费标准,10万元其实是比较脆弱的补贴标准了。

而对应的这几点的医疗险问题及优势是:

1、 大多数医疗险也有免赔额,性质等同于起付门槛,比如热门的长期医疗险,有社保情况下投保免赔额一万,即一年内发生医疗费用自费部分低于1万是不报销的,高于1万报销1万以上部分。

2、医疗险对于报销药品的范围大多数情况比社保用药、耗材范围要广,但是并不是任何药品、任何医疗方案也都报销,可以理解是范围的一定是升级。

3、医疗险大多数是报销制,就是发生费用后按照票据报销,报销的上限为自己投保额的上限。

4、费用标准范围较大,随着年龄和投保费用的不同而不同。比如30岁左右百万级长期医疗险299一年,而到五十多岁则需要两千多,大多数六十岁就不予承保。

5、同样有费用标准,但是按照投保标的和额度有所不同,比如上述长期医疗险属于保障百万级,大多数病症可以报下达百万,当然得看不同的情形和标准。

所以综上,对于一般病症,医疗险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对重大病症,社保部分个人承担部分仍然是较大的经济负担,并且医疗条件受限,在经济条件运营情况下补充商业医疗险对于重大疾病的风险对冲、家庭经济的缓冲有很好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保:大病救助基金vs商业保险:重疾险

大病救助基金是在重大疾病后在医保情况下,仍然需要自费承担较大金额的情形下的一项经济补贴,比如前面提到的北京医保基础上限是10万,超过10万则可以申请大病救助基金,那么在此基础上在增加20万,等同于医疗报销可以报销30万。这样就能解决不少病症问题了。

而重疾险则是确诊赔付制的商业险,只要确证了所约定的重大疾病,就一次性拨付而不是报销,至于钱款的用途自行安排。但重疾险投保保费相对比较贵,以30岁左右中青年为例,缴费20年保终生情况,主流保额在7000-12000之间,保额30-50万。

所以综上,重疾险仍然是个很好的补充,当自身因重病时能够得到一笔保费,并且可以不用做治疗,那就可以用于对冲自身作为家庭经济收入因病不能再挣钱的风险,但需要建立在自身经济条件相对宽裕情况下。

重疾险保障终生也是很好的保障条件,毕竟到60岁以上,发生重病症的概率都在60%以上,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缴费20年、甚至仅仅10年后,保额因通胀问题其实际价值却降低了很多。所以很多人选择在后期再继续补充购买新的重疾险,重疾险是可叠加的。

社保:养老保险vs储蓄型保险

养老险在缴满15年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以每个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依据缴纳社保的基数及社保所在地前一个年度的社平工资所决定。

而社平工资则根据城市不同而不同,北上广深显然和二三线城市有明显差距,其次也因每年通胀经济水平影响。所以整体来看,社保的养老保险抗通胀能力较强,未来退休后领导的养老金会根据当时的物价经济水平所发放。

而储蓄型的保险,包括一些万能险、分红险每年缴纳的费用算上一定的分红金额在缴纳20年后看上去会很可观,算上通胀后其实少很多,并且自己现金流还被禁锢在保险公司。

比如某保险机构的分红险,每年缴纳1万,20年后缴纳20万加上分红复利等等总共可以拿到50万。07年读大学时候,一般大学生生活费大概500元每月,而现在差不多1500以上,这才12年,放大到二十年,通胀至少4倍以上。那么未来二十年后的50万其实际价值可能13万左右,而自己缴纳却是20万,通胀和保险公司则偷偷的吃掉了你的钱。

所以综上,养老金优势更大,如果有比较多的闲散资金,可以考虑短期理财、固定资产等各种方式的配置组合。

以上四个方面的对比,整体结论则是:

1、 社保可以保障基础需求,对于突发意外、重大疾病等等,社保保障能力有限。2、 如果经济能力允许,优先选择配置意外险、医疗险。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宽裕,那种重疾险也可以配置,同时在购买几年或十年后再进行叠加购买,确保保额在当时能够随着通胀而提升。3、 养老保险是养老金来源比较靠谱的方式,资金充裕可以等多种理财配置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