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身边朋友买房的越来越多了。不少在外打拼的人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在大城市工作多年虽然收入看着还行,可房价高到遥不可及,要不要索性回老家,至少房贷压力没那么大。

买吧,只能勉强上车偏远地区的老破小,心有不甘;不买吧,总有种漂泊感,担心以后更买不起。

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取决于个人。

但今天我想掏心窝子地聊几句关于大城市买房的想法,或许能给你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01

有人认为,我是买来自住的,在哪里都没差吧。

当你有几个备选的居住地选项时,我建议优先考虑大城市上车。因为这不单纯是居住问题,而是未来能给你带来更多可选项的问题。

我们买的第一套房,通常想求稳。大城市的房子由于有人口多+机会多的属性支撑,价值安全边际高,说白了,哪怕不涨,也跌不到哪儿去,大概率能跑赢通货膨胀。

未来你的筹码就更多。

我一个前同事,几年前在深圳工作时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打算定居。大概3-4年后,因为一些原因他决定回老家福州工作。

而那套小房子,涨幅已超过100%。

他卖出后又加了点儿钱,作为本地一套三室一厅的首付款后轻松再次上车。

实际上当时同事手里有几十万积蓄,原本想先在老家福州买房,理由也好理解:首付和房贷压力更小,地段也更好,当做是个退路。

事实证明,在深圳买房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他原先看中的那套福州的房子,到今年为止也不过涨了25%。

说句感性的话吧:年轻时,最好优先做有挑战性的事。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勉强能上的,那就上。买房的环境大家也都知道,越是大城市,将来政策和限制越来越多,现在不上,以后想上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房产博主卢俊有句话:如果犹豫是因为太便宜,不要买。如果犹豫是因为太贵,买下它。

我特别认同。

所谓好房子,不是指房子本身有多好多宽敞,而是指在好地方的房子。

什么叫好地方?房价持续上涨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然而必须承认,即便是一线城市的老破小,对多数普通人而言也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很多人一来能力有限+积蓄有限,二来没有一线城市房票,那么确实也可以换个思路:

大城市挣钱,“小城市”买房。

首先,多数人去大城市就是为了得到更多机会,多挣点儿钱。混得好了,就咬牙留下来;混得不好,至少知道自己上限在哪儿。

一线城市买房,注定只是少数人。

所以说,尽可能地去尝试、去拓展收入源,毕竟大城市留给你的时间是有限的,试错成本也是有限的。

其次,小城市买房,这里的“小”,是相对于北上深的小。

退而求其次,未必就不好。

因为这里有个“差价”优势。

我是福建人,福建这个地方,早期很多人在国外打工,尤其福清、长乐地区几乎每家沾亲带故都有认识的人在美国或日本打工。家人在外拼命挣钱,把大部分都寄回老家盖房或供子女读书。等过几年攒下的钱差不多了就回到故乡,再用本金做点儿小生意。

这种就是典型的差价红利。到挣钱相对多的地方工作,再到消费相对低的地方生活。

你只有先站上去,才有向下选择的可能性与优势。

之前有个“腾讯员工放弃75万年薪,回老家做公务员”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选择无对错,不愿意996,回到老家如果能得到自己的理想生活,那这个选择就是好选择。因此当时很多网友认为这位腾讯的领导太过自以为是,目光狭隘。

而我身边有一位老家在农村的朋友说,他对截图中一句话感触特别深:

“你逃避了,你将来的孩子也要重走一遍你的路。”

他当时跳槽去上海,就是带着一种“改变家庭命运”的念头。

父母都是务农的庄稼人,姐姐初中念完就去打工了。他琢磨着,自己没钱、没资源、但能吃苦,在大城市打拼几年倘若能留下来最好,以后下一代就不会再经历一次这种辛苦。不能留下来,那至少尽力了,不留遗憾,去老家的省会城市定居应该也没问题。

正如他说的那样,从人生可选项的维度看,从上往下跳,很容易;而从下往上跳,很艰难。

假如你觉得一线城市太吃力,又想兼顾买房、挣钱、工作、生活,那么二线城市或者家乡的省会城市,或许是个相对适合的选择。

03

我们不妨再聊得深入些,其实在哪里买房的问题,背后是一个人如何最大程度地得到幸福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收入与幸福感的正比关系到了一定程度,影响基本消失。从财富角度,当然大城市更适合去打拼,更有利于多实现几个财富小目标。

但从生活是否幸福的角度,恐怕就未必了。

我认识的一位女性北漂朋友,一心想在北京买房,她和男朋友都是普通家庭,经济能力有限。

女孩确实很努力,长期996加班,工资从3千多涨到1万出头,对于大专学历和普通背景的她而言,已经算很不错了。平时她不停地跟男朋友说,北京的房子如何值钱、户口如何值钱,将来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等等。

说的都没错。

唯一的问题是:两个人每月收入总和2万多,两家人能提供的资金支持大概15万块,父母甚至考虑要不要把老家唯一的房子卖了帮忙他们在北京安家。

小两口为此没少争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一直认为哈,并不是拥有越多就越幸福,而是越懂得把握平衡,越幸福。

比如买房:留在北京机会肯定多,北京的房子肯定比农村老家的房子好,但代价是两个家庭的6口人掏空家底+举债度日,那平衡点或许就是广州、杭州等地的房子,搬过去工作生活。

比如挣钱:挣1000万肯定比挣100万好呀,但代价是彻底失去健康,那平衡点或许就在挣300-500万。

比如投资:假如有个投资收益达到50%的机会,但你要像乞丐一样的活几年,那平衡点或许就是收益20%。

丹尼尔·M.海布伦在《幸福》说过一个观点:幸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限制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样才可能达到包容、合作与文明。

想清楚是否能力能匹配欲望,以及要付出的代价,会在奋斗中多一些游刃有余,少一些紧绷焦虑。

我们看过太多华光璀璨的都市逆袭故事,但回到现实中,大城市里,生存是第一道坎、房子是第二道槛、教育是第三道槛,仅租金和消费就压弯了许多人的腰。

真要扛不住了,那就退一步,看看他处的风景,人总是在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断寻找那份微妙的平衡杆。

毕竟挣钱也好、买房也罢,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前提是,你确实有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