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夫妻不吵架,只因未报兴趣班。”这句话真是稳准狠地揭露了当代夫妻关系的痛点。
刚结婚时,两个人你侬我侬、花好月圆,就算吵架也只是小打小闹,那叫夫妻感情的调味剂;
孩子出生后,不眠不休,夫妻之间的战争多半是出于生理疲惫引发的,有个人搭把手或者替换一下,缓过劲儿来裂痕也就弥补了;
可等孩子上学后才明白,原来夫妻之间的争吵可以一触即发、也可以延绵不绝。
引爆点无他,就是一个“钱”字!
最近,看到一个上海妈妈分享了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孩子的2020年度教育花销,一年下来约20万左右,基本都用在了各种兴趣培训班上面。
且不说这样的安排孩子在体力和智力能否吃得消,很多家庭在经济已经吃不消了。如此“碎钞”,普通家庭的夫妻感情很难不被影响。
知乎上有位老公抱怨,全家在三线小城市,自己年收入7万,老婆却要给儿子选一年5万学费的幼儿园,为的是能融入所谓的高层次的“圈子”。
但老公知道这样的生活他们根本负担不起。老婆不肯,为了下一代缩衣节食、牺牲自己在所不惜。结果就是夫妻俩人天天吵架。孩子还没上学,就已经为公立私立的择校问题吵翻了。
教育纪录片《起跑线》里有一集也讲了几组家庭因为兴趣班而产生分歧。
北京小学二年级学生汤笑嫣是典型的中产家庭的孩子,家里有车有房,住在北京三环内,目前在上尤克里里、声乐、西班牙语、舞蹈、钢琴、英语六个兴趣班,妈妈正打算给女儿再加一门逻辑思维班。当然,这事得跟老公商量,因为出资人是老公。
爸爸不支持给女儿报这么多兴趣班。一方面孩子本身已经报了很多班,女儿都没有空余时间了;另一方面,报这么多班也确实太费钱。作为家里赚钱的主力军,爸爸觉得压力山大。
老婆不肯罢休、坚决要报,老公不肯妥协、就是不报,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夫妻俩之间剑拔弩张的氛围,如果不是摄像机在拍,估计私下里早吵起来了。
纪录片《起跑线》
在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收入近四成的今天,一个中产家庭到底有多少钱才能维持体面?一对中产夫妻,到底赚多少钱才能让自己的婚姻幸福?
《2019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
美国MONEY杂志调查显示:“在25岁以上的已婚人群中,引发夫妻吵架最大的诱因是金钱。”寻常百姓夫妻间争吵,小到家用补贴、孝敬双亲,大到买房买车,桩桩件件离不开钱。
前几天就有一则“婚姻幸福和收入有多大关系”的新闻上了热搜,引起大热议。
起因是民警接到一通男子打来的电话,嚎啕大哭告诉民警自己不想活了,因为缺钱!孩子出生六个月,老婆在家照顾孩子。他起早贪黑做代驾,但妻子仍觉得他赚钱少想要离婚,现在老婆带着孩子已回丈母娘家住了。
养过娃、缺过钱的过来人都能理解这对夫妻的心酸。《小时代》里有句话说,“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的确如此。当别人家孩子忙着学马术、高尔夫、冰球这些富人运动,别人家的孩子报名参加夏令营,去新加坡、美国、加拿大,你不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心里过意不去,总怕耽误了孩子;可参加吧,至少先准备好四五万元。
如果想送孩子留学,更烧钱。
就拿美国来说,有一定排名和声望的公立大学,学费一年三、四万美元,私立大学四、五万美元。算上生活费、书本费、电脑、来回机票至少每年还要再加两、三万美元。四年本科读下来,至少要两百万人民币。
对于普通中产家庭来说,这绝不是小数目,是要搭上爹妈养老的钱。
因为孩子留学,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还要担心孩子毕业后能不能找到体面的工作把学费“赚回来”。重重压力下夫妻间频频引发争吵在所难免。
电视剧《小别离》
婚姻生活,表面看上去是一日三餐、吃喝拉撒、养儿育女;实际上都是在钞票上面做文章。
父母、祖辈的婚姻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很多人一生没钱,也过完了一辈子。可你问他们什么是幸福,恐怕是一串长久的沉默。“认命”、“天注定”是多数人在一段不幸婚姻中的注解。
婚姻中要谈钱、更要在乎钱,因为钱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基础打得越牢靠,一个家庭的上层建筑才越稳固。这是合乎逻辑的想法。想要婚姻质量高,没钱免谈,但有钱就能确保婚姻幸福么?
去年,当当版的“庆渝年”离婚案上演了好几出。从李国庆“摔杯一怒为俞渝”、俞渝放出一些猛料要抓破李国庆的脸、李国庆带人撬开当当保险柜拿走公章和资料……离婚案每一集精彩纷呈,其核心实则只有一个——股份与资产。
夫妻二人创业同甘共苦、历尽千辛去了美国敲钟,身价高达70亿元,烧完美好青春也没能换来一个恩爱的老伴。
刀山火海夫妻一起下,最后换来的是苟富贵、即相忘,那换条路呢?比如因为贫穷想要自杀的那位老公出息了、赚钱了,老婆是不是就不会抱怨,婚姻就幸福了?
男人发奋逆袭,开公司挣了钱,通常老婆的选择是回归家庭“享福”+主内,配齐保姆育儿嫂、全职带孩子、当女管家。能赚年薪百万以上的男人肯定是顾不上家的,得有老婆主内,如此孩子、公婆、父母、家庭才能有体面的样子。
但无数社会新闻已经告诉我们这种剧情的结局:男人渐渐觉得女人脱离社会,看不起她,接着外遇,和她争孩子离婚。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阿里巴巴高管蒋凡的原配董花花手撕小三的新闻历历在目,现在蒋凡全身而退,小三毫发无伤,公司上市,而曾经的人间富贵花董花花已经变成前妻,摘掉了婚戒、在小红书变卖自己的名牌包包。
有钱,肯定能让生活更容易,但它能不能维持婚姻的体面,靠花钱制造出幸福,寻常百姓或富贵之家,谁也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
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裕,为什么金钱最能挑动夫妻间的矛盾?
因为越来越多夫妻意识到,婚姻不仅是情感共同体,还是经济共同体。金钱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保障,它还象征着许多情感需求,比如安全感、权力和核心价值。经济学家薛兆丰在《奇葩说》中说过“婚姻就像是两个人合伙办企业、签合同。”那些走得更为长远的夫妻,往往都是深刻理解了利益交换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具体表现在赚钱、持家、情绪价值三方面,你至少有一项能满足双方,才能确保婚姻持续稳定、感受幸福。
赚钱就是你能养家糊口、负担全家开销;持家就是你能够把家务育儿里里外外一肩挑起。就像旧式婚姻里,男人在外卖命,每月给家用,女人只管屋瓦之内的事,打点好家中一切。各司其职。
或者你是一个懂得提供情绪价值的伴侣,在两性关系中能让对方感到轻松、舒适、愉悦、积极,愿意和你在一起。
可对现在的夫妻来说,赚到让伴侣有安全感的金钱额度;像日本太太那样几十年如一日把家务和孩子料理周到;或者做个好脾气、善解人意的伴侣,敏感、周到地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在高压力、高淘汰率的当下,凭一己之力完成太难。
《纽约时报》曾做过一篇深度报道,在看上去人人都算“中产”的今天,一个中产家庭每月赚多少钱才能过得体面、幸福一些。
月收入4000美金、有两个学龄前孩子的这对夫妻,生活感受是“压力山大”(Such High Levels of Stress)
月收入5600美金的夫妻、带两个学龄前的孩子,生活感受是“苟延残喘”(We Are in Survival Mode)
月收入8500美金,有两个6岁和9岁孩子的夫妻,才能放心说一句自己的“生活是幸运的”(We Have Been Incredibly Lucky)
要知道这三个家庭并没有生活在纽约、洛杉矶等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上学的孩子读的是免费的公立学校,并没有报名一堆兴趣班。
按照人民币与美元购买力1:3的比例粗略计算,在国内非一线城市一个家庭月收入27000元,才能有同等感受。看来“年收入30万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月入三万养娃依然焦虑”不是中产家庭的无病呻吟。
只有金钱没有感情的婚姻是生意,但只有感情没有金钱的婚姻只能是赔本生意,双输。
正因为金钱和婚姻的关系暧昧又复杂,所以在能力与责任性尚欠火候时,晚婚是个好办法。美国犹他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最佳的结婚时间是在28岁到32岁之间,在这时投入的人离婚风险最低。不过只晚婚还不够,
好莱坞华裔影星刘玉玲建议职场人要存够“F-k you Money”,以防老板要解雇你、或是让你去做你不愿意的事情时,有底气地炒掉对方。
结婚也一样,要存够一定数额的Marriage funds(结婚资金),步入婚姻才更保险。
犹他大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结婚时,你个人存款(不是父母提供的资产)至少达到你一年的年薪,才稳妥。
举个例子,作为女性,如果你28岁结婚,此时年薪15万,不算卖房、嫁妆等父母提供的资产,你自己要有至少15万的Marriage funds躺在账户里。而且随着结婚年龄的上升,Marriage funds要增加:35岁有两倍的年薪储蓄,40岁有三倍年薪的存款,45岁有四倍年薪的存款。
这些存款不能绝对保证你的婚姻幸福,但起码可以让你对自己婚姻中遇到的困难有协助能力,或者面对婚姻中的意外时,有底气。
如果你已步入婚姻,除了在赚钱、持家、提供情绪价值三方面努力外,提升婚姻幸福感还有一些更容易上手的操作。
女同胞们可以通过外形的提升来加速婚姻幸福的到来。因为姣好的外形本身就会让女性自己开心;作为感官性生物,妻子姣好的外形对老公更具吸引力(或者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
女同胞们不用费劲追求少女感,根据研究显示,妻子只要比伴侣看起来年轻、苗条就够了。(反正男人结婚后自己就会发福,我们维持原状就好了)
男同胞们则可以通过多干点家务来提升婚姻幸福感。丈夫越会做家务、妻子会觉得他越迷人,而且还减少了妻子因为琐碎家务产生的唠叨,改善夫妻关系。
金钱是婚姻生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婚姻幸福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解决了温饱后)。我始终相信,在任何一种关系中,想要体验到幸福,用心比花钱更重要。
懂得用心良苦、懂得感同身受,学会在对方的付出和改进后一次又一次重新爱上同一个人。
参考资料:
The New York Times:《The Middle-Class Crunch:A Look at 4 Family Budgets
https://www.ted.com/talks/jenna_mccarthy_what_you_don_t_know_about_marriage/transcript?language=zh-cn
本文系授权发布,静思 阅读第一专栏作者 育有一子 已出版《关键突破:25个直击问题本质的解决利器》、《一辈子很长,要活出高级感》等书。“阅读第一”,50万中国精英家庭成长聚集地。由崇尚“终身学习”,爱阅读爱分享的妈妈Bonnie创办,专注于英文学习、阅读以及思维素养。一家不端、不装、有趣、有料、有观点的教育新媒体。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