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你有没有想到你如今的生活,和少时的你想象的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吗?又或者年轻的朋友你有没有试着规划未来的生活呢?但是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可是这世间总会遇到一些我们无法预估的变故,就只能改变原来的计划。如今的我们如此,民国的苏雪林亦是如此。

艰难上私塾

苏雪林1897年出生在浙江瑞安,学名苏小梅。近代文学家、作家。要知道她出生的家庭还在被强烈的封建思想禁锢着。她的父母一直秉承“女子无才才是德”教育着苏雪林。

对于苏雪林的求学请求嗤之以鼻,置之不理。七岁以前,年幼的苏雪林的生活枯燥无味,看着兄长们上学堂的背影,她心里五味杂陈。苏雪林想不明白,为什么女孩就不能去上学堂。

她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学识的话,女子大多命运常常都是到豆蔻年华时,就匆匆被父母嫁作他人妇。然后重复母亲的生活。苏雪林不愿如此草草过一生。她奋力抗争,以死相逼。终于为她赢得了跟兄长们一起念私塾的机会。

即使这样,长辈们依旧对她读书颇有微词。一开始,苏雪林学得有些吃力,眼看这样,兄长们便回来一遍一遍地教她,跟她讲书中的道理。慢慢地,她积累了很多知识。后来大多时间,苏雪林都是以自学为主。

母亲相助,得以继续求学

1915年,在女子师范学校恢复招生后,她反复劝说家人送她继续求学。在那个年代,家中封建思想顽固的长辈觉得已经上过私塾的她完全没有必要再继续学习。还好苏雪林意志坚定,一如小时候,一样的以死相逼。

可是这时候,苏家长辈们却不再吃这套。最终还是母亲心疼女儿,不忍她再这般辛苦。最终偷偷地带女儿去投考。苏雪林无比珍惜来得不容易的机会。通过努力,考上了心心念念的女子师范学校。

毕业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9年,苏雪林毕业了。她以优异的成绩被校方邀请留校任教。原以为如果能一直留校教书也是一个不错的活法。直到她在一次文学交流中她结识了文学家卢隐女士,这好像打开了她新的世界观。和卢隐女士多次的交流,苏雪林觉得她应该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苏雪林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长辈们,长辈们本来就对她之前学习抱有不满的想法。现在对她外出继续求学的想法,更是反对至极。此时的苏雪林,已有22岁。长辈们觉得女子就应该找个合适的人成家,不该再去外面闯荡。

旧时长辈们给予苏雪林的束缚,让她窒息。他们见无法劝动苏雪林。所以给苏雪林定下了一门亲事,男方就是她以后的丈夫“张宝龄”。认为如果苏雪林成家了,可能她就可以安心地做一个女子该做的相夫教子的生活了。

长辈们似乎太小看了苏雪林的决心。她坚决拒绝长辈们给定下的亲事。这一次她再次出走,直到走的前一天,匆匆告别母亲。母亲得知后,虽然不高兴,但是心疼女儿还是送她去了车站,踏上去北京求学的路途。

到了北京后,如愿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求学期间,又与多名文人墨客相识。在学识方面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进步。受新文化的影响,苏雪林想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决定出国留学

于1921年苏雪林独自踏上了赴法留学之路。最初在法国的生活并不顺利,这都在她的倔强下坚持了下来。家里人听说苏雪林擅自出了国,纷纷责备不已。不过碍于万里迢迢,倒是也影响不了苏学林。想必这时候的她,也想畅快地在这浪漫之都谈一场唯美的恋爱吧。

家庭变故,奉母之命,结婚

可是命运的转折就此开启,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父亲去世而病重。不得已,苏雪林带着未完成的学业的遗憾回国了。这时候的母亲已经病情危重。

病榻上,母亲对苏雪林再一次提起了婚事,说“你终究要嫁人,张宝龄性情温和,才思敏捷,和你倒也门当户对”。望着病重的母亲,苏雪林不忍拒绝。便答应下了这门婚事。

由于张宝龄此时还在美国留学,彼此先以通信的方式交流感情。张宝龄的性格是木讷且拘谨的一个人,苏雪林的性格则是火热的,情感丰富的一个女子。张宝林回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知道他们是多般的不合适。可是为了病危的母亲,她嫁了。

1925年,带着万般遗憾和张宝龄举行了婚礼。几个月后,母亲终于放下心来,没有遗憾地走了。彼此由于并无几分感情,苏雪林提出不同房而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宝龄为了尊重苏雪林,答应了。这一分就是好些年。两人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据说当苏雪林遇到生活或者学术的问题后,张宝龄也会倾尽全力相助。也会像寻常夫妻般的吵吵架、斗斗嘴。朋友们这时都觉得他们与寻常夫妻并无两异。

远走台湾

直至1949年双方因矛盾,苏雪林漂洋过海远赴台湾。此后双方就分隔两地再也没有相见。可能是距离的原因,俩人没有了摩擦,苏雪林逐渐回忆起了一些张宝龄的有趣之事。在一起生活的几年,家里的家务活从来都是张宝龄操持。要知道新旧时代交替间,男子的大男子主义还是很严重的。

不过张宝龄倒是从未抱怨。最有意思的一段,一天的一个晚上,苏雪林和张宝龄手挽手在夜色中散步,看着轮圆月挂着空中,很富有感情的说:“今晚的月亮好大好美啊!你看,那么圆......”没想到张宝龄来了一句“它再圆,也没有圆规画的圆啊!”我想那时的苏雪林心就像是被泼了冷水般的寒冷。现在回忆起来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1961年,张宝龄因病去世。消息几经辗转,过了大半年,苏雪林才得知。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同一个屋檐下生活那么久,她又怎么会不伤心呢。后来有人问她你们既然不合适为什么都不提出离婚呢。

苏雪林说虽然他们之间并无男女间的感情,可是她不后悔这段婚姻。相处的十几年间,他们一直是亦师亦友般的相处。有着充分的自由,这样的自由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去研究他们擅长的学术。

1999年,苏雪林去世。享年103岁。苏雪林作为新旧时代交替间,思想比较先进的,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应该也曾想过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婚姻。可是因家庭变故,最终也没逃得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丈夫亦师亦友,就是从未有过男女之情。因为苏雪林和张宝龄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学术研究和考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