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独子钱永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学森,我国“两弹一星”奖章的获得者,他的出现使我国对导弹,原子弹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

对于我们来说,钱学森是令人敬仰的前辈,在美国的百般阻挠,威逼利诱下,他没有屈服,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到祖国。

他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但对家里人来说,钱学森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他的儿子钱永刚更是坦言:“我的父亲,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那是1955年9月的一天,钱学森夫妇正在家里忙活着,“这个,那个都要带走,这些都是我的研究成果,我要带回去。”

钱学森对妻子说道,妻子一边帮着钱学森忙活,一边嘱咐着8岁的钱永刚和5岁的钱永真。

“妈妈,我们这是……要去哪啊?”钱永刚好奇地问到

钱学森的妻子蒋英回答到“我们啊,我们回家,回我们真正的家。”

这时的钱永刚太过年幼,心里还没有所谓的家国情怀,他渐渐红了眼眶,心里满是失落。

“明天还约好了和好朋友们一起去玩呢。”钱永刚心里这么想着。

1955年回国时,钱学森一家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少年心性就是如此的好奇,上船之后他便把心里的小失落忘得一干二净,“我们去的那个地方长什么样子啊?”

自出生起就一直在美国的钱永刚,根本不知道中国的样子,只是在父母偶尔的交谈中才知道,自己来自那个东方的国度,因此他的心里满怀着期待。

可是回国后他发现,他根本不会中文!他打小就在学习西方文化,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英文,但是回国后,他身边的人都在讲中文,连起码的沟通都成了问题。

孩子的天性本就爱玩,不能与人沟通就意味着他暂时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学,一起玩耍,这可让他犯了难。

钱学森和毛主席在一起

好在,钱学森给他找了一位优秀的中文老师,加上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本就惊人,没过多久,钱永刚就学会了标准的普通话。

1966年,这是中国风雨漂泊十年的开端,在钱永刚回忆时曾说:“我那年18岁,正是上大学的年纪,可那时国内哪有……”。

学上

在如浪潮般翻涌的环境下,知识分子越来越难做了,文化和学识,在那个年代被死死地禁锢在角落,不敢发声。

钱永刚迷茫地站在时代洪流的中央,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方向,恰好有个招兵的机会,钱永刚决定试一试,他立马回家和父亲钱学森说了自己想要去当兵的想法。

钱永刚

钱学森看着孩子的面庞,他知道这几年孩子的委屈和苦楚,但作为父亲,他不好说什么感动的话。

自己有国家保护,但是孩子这么下去不行,他叹了口气对儿子说:“你如果真的想去,就去吧!好好干,闯一闯。”

就这样,钱永刚跟着一帮新兵坐上开往江南某部的汽车。

在后来接受采访时,钱永刚坦言:“父亲的身份并未给我带来什么好的待遇,反而在军营中,我常常因父亲的身份而被拖累,我要比别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才能得到和他们一样的待遇。”

钱学森在讲堂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回忆里有这么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那时候团里正在发展党员,为了入党,钱永刚十分拼命,他的表现在连里绝对是第一,“只要是发展党员,那就一定是我。”

钱永刚笑着说道,可是连队就是说我不合格,一年也不发展党员。后来就连团长都来了,团长要求,今年无论如何,都要有个党员从我们连队出来。

钱永刚

这件事没过多久,连长就把钱永刚喊到面前对他说:“小钱啊,组织有个决定,现在技师培训部缺人手,你调过去帮个忙行不行。”

钱永刚同意了,这是组织上的决定,我不能拒绝。

在技师培训部待了两个礼拜,曾经和我关系很好的战友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永刚你知道不,你刚走没多久,咱们连里表现第二的那个,被发展成党员了。”

当时钱永刚的心情,如今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只是知道在那个年代,这种事情常常发生。

钱永刚

钱永刚就这么在部队被“区别对待”了9年,这9年间也只有回家省亲时才能和母亲发一发牢骚,说一说心里的不甘。

但是对父亲,他只字未提,他不想让父亲知道,儿子的满腹委屈,竟然是因为他是钱学森的儿子,仅此而已。

哪个孩子也接受不了,父亲眼角里的落寞。因此父子二人在这件事上不谋而合,一个不说,一个不问。

钱永刚和父亲的塑像合影

1977年,这是钱永刚印象最深刻的一年,浩浩荡荡的革命运动结束了,在回忆中钱永刚说:“我记得当时人们对于革命十分激情,我怎么也想不到,它会结束。”

紧接着的恢复高考、重新开课。让钱永刚的心里又忐忑又激动,激动在于他终于可以通过学习向着父亲的脚步慢慢靠近。

忐忑则是因为当时的钱永刚已经30岁了,他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少年了,整整十年没碰过书本,他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

钱永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找到领导,请求他同意自己参加高考,不为追求什么功名利禄,只希望将十年前的遗憾画上一个句号。

他对领导说“让我试一试,若是考上了就放我走,考不上,我回来老老实实地干活。”

所幸,因为在部队做的是数理化方面的工作,还算是有点底子,加上刻苦的复习,钱永刚考入了国防大学计算机系。

恢复高考后的首次高考现场

不过入校的时候,还发生一件让钱永刚不想再提的事情,在学校中经过打听才知道,自己是整个学校年级排第三的学生。

自己的班级里最小的学生比自己整整小了十岁,每每提及此事,钱永刚都会摆摆手:“那种滋味,嗨,别提了。”

34岁那年,钱永刚大学毕业了,那个年代的中国,计算机的技术十分落后。

钱永刚做出了和那时钱学森一样的决定,出国留学,学习更好的计算机技术。

1987年,钱学森和蒋英在德国

怀揣着对祖国的热忱,钱永刚来到了美国,他又回到了他生活了八年的土地。

但这次,他是以一个中国人的名义。

而他留学的学校也恰巧是父亲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他在这里攻读计算机学科。

这一次钱永刚是免试进入大学的,而原因则是因为,父亲钱学森和加州理工老校长的一个约定。

当年,钱学森为了回国遭受了诸多苦难,因为他曾经参与美国导弹的研究,因此美国不肯将他放回中国,甚至将钱学森送进监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老校长出面保释了他。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时的照片

他十分欣赏自己的这位爱徒,在钱学森离开美国前,他曾找到钱学森,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振奋起来吧,不为了国家也要为了孩子,孩子长大后就来这里读书吧。”

就是这样一个口头的约定,院长坚守了20年之久,使得钱永刚免试进入了大学,继续他的学业。

6年后,钱永刚获得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硕士学位,回到了中国,这时的钱永刚已经40岁了。

钱学森与家人合影

回国以后,钱永刚一直致力于对计算机的研究和教育事业,自2004年起,他先后被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甘肃大学等诸多学校聘为教授。

曾有人问过钱永刚:“你是怎么看待你的父亲这个人的“,钱永刚神色凝重地回答道:“他是一位合格的科学家,是一位合格的中国人,但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说这句话时,钱永刚脸上似乎带着一抹笑意,似乎在追忆和父亲生活的一点一滴。

是啊,世界上怎么会有孩子真正埋怨自己的父亲呢?即使年轻时有再多的委屈,再多的不理解,在决心为了祖国,去往美国深造的那一刻起就全都烟消云散了。

钱氏家训

而现在,钱永刚早已退居二线,安心地在家里写书,他将自己一生对于计算机的研究心得,写在书中并出版,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仅有的力量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再发一次热;希望为中华的莘莘学子们铺一条好走的路。

回顾钱永刚的前半生,可谓是命途多舛,但是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周围人的嘲讽,他未曾低下那高傲的头颅。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钱学森、钱永刚这一对父子,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钱氏家训的训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代代科学家,一代代知识分子薪火相传下来的宝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