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其名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属性。

作为中医学根的中国传统文化,

涉及众多学科领域,

它也极为重视节气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已经进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那么惊蛰养生应该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惊蛰养生怎么做?看医生来支招

人体如何感知惊蛰?

Popularization

惊蛰之后,阳气徐徐上升,人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一,上火。由于阳气上升,部分素体阳气偏盛的人在容易出现火热上炎的征象,如口干舌燥、口腔溃疡、流鼻血、便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失眠、头痛、眩晕。在人体五脏与四季的相应中,春天属于木,对应肝脏。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上升,阴血则会相对不足,因此,常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捂一捂”究竟有哪些好处?

Popularization

“惊蛰”时节,天气虽日趋暖和,但气温起伏不定,容易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春捂”还是不能马虎。

1.“春捂”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6—37℃,若过早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2.“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如果不春“捂”,这时当冷风袭来时,就会长驱直入,容易使人感冒。

3.“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捂”哪里?关注三个部位

Popularization

1.腹部

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背部

背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脚部

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此,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暖和点。

“捂”之外也要注意锻炼

Popularization

“捂”再好,也还是被动防御。“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想防疾,还必须从春天开始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医生提醒:

运动的时候感觉身体热了就行,不要跑得大汗淋漓。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体质较差的人群可以在十五分钟左右。

饮食上也要注意!

Popularization

这个时候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多食绿色蔬菜。绿色属木,与肝脏相应,荠菜、茼蒿、薄荷等绿色蔬菜既可以促进肝气的疏泄,又可以清肝热,防止春季火热上炎。同时,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减少温热性太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牛肉、羊肉类,麻辣火锅也要少吃,不能贪凉多吃冷饮和寒性食物。

注重精神调养

Popularization

春季养生还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愉悦自然,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

《黄帝内经》强调春季情志上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意思是说,多生机,多给予,多奉献,多奖赏,以调摄精神状态。

适当用手拍拍腋窝,对疏肝也有好处

上肢平伸,手是中空的慢慢地拍,一次可以拍九下或者15下都可以,一面九下或者15下,再更换另一边,一天拍个一次两次。

睡觉前热水泡个脚

常言道:“春寒料峭,脚冷病到。医生表示,乍暖还寒,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膝关节病,骨关节病的患者,能够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泡脚的水温只需要温热即可,而且每一次泡脚的时间不需要超过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