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各地春耕陆续开始,庄稼用水能不能供得上?农民朋友都很关心。

给您吃颗定心丸。据报道,当前全国担负春灌供水任务的6920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3.3%,所以呢,大中型灌区的春灌农业用水基本能够得到保障。放心,水够用的。

此外还有个好消息,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全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21—2022年)》,说是今明两年里,要对全国461处中型灌区实施改造,也就是说,咱家门口的老旧灌溉设施,要体检、升级啦!

要说这些灌溉设施,那都是有故事的,不,应该说都是“奇迹”。

1957年,毛泽东发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时代强音,随后,中国农民用大锤铁锹、手推肩扛,拉开了新中国农业灌溉革命的辉煌大幕。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旗渠”。

饱受干旱之苦的几十万河南林县农民,走陡坡,过高崖,硬是在太行山腰挖出了长达71公里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成为林县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筑牢根基》

中国农民改造山河的豪情壮志,书写出了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在国家只有少量投入的情况下,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建成了8.6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到1979年,全国拥有有效灌溉面积7.3亿亩,占世界灌溉面积的1/4,居世界首位。

几十年过去,这些承载着光荣历史的灌溉工程,大多已经步入老年期,渗漏、坍塌甚至决口现象,都已经出现了,体检、整修是必须的。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水利粮丰》

更重要的是,趁此机会,得把灌区的功能升升级,把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结合在一起。我国的大中型灌区生产的粮食,大概占全国粮食生产总量的一半;另一方面,我国是个缺水大国,农业更是缺水大户,要保障粮食安全,走节水道路是大势所趋。

大家都知道18亿亩耕地红线,其实还有一条水资源利用红线。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红线规定: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走出旱涝的烦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快水利建设,要求补齐补强水利短板,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的视频《水利粮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江苏南通,一个“升级换代”的新泵站,里边有一个“大脑”,操作都是智能化的。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水利粮丰》

浇水靠刷卡来实现,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跑路;浇水的多少也都是“大脑”计算好了的,不容易浪费。智能泵站还可以远程控制,在手机上就能控制浇水的次数、多少。农民朋友省了水、省了事、省了钱,这节水的观念,也逐渐树立起来了。

把灌区整修和节水改造结合在一起,又引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农业节水,越来越科学、精准和有效。

2019年,我国灌区的节水灌溉面积已经发展到3533万公顷,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到2025年全部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目标在前,水利粮丰,国家粮食安全,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