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家肯德基推出了“食物银行”,在专门设置的冰箱里放了华夫饼、炸鸡、汉堡等食物,免费供环卫工人、服务员、快递小哥等需要的群体食用,却遭到了大爷大妈的哄抢,食物被洗劫一空,地面上还有被丢弃的食物,也无人捡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物银行在西方国家有着多年的历史。简单来说,食物银行会把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即将被浪费的食物和部分日用品收集、存储起来,通过社区、公益机构发放给困难群体。

食物银行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日益严重的食物浪费问题,减少城市里的生活垃圾。也能够帮助困难群众,让他们把买食物的开支用来满足孩子的教育、家人的医疗需求,改善生活质量。本该是双赢的事情,在运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部分市民素质不过关。

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农业农村部的部长表示,我们国家已经连续17年实现了粮食丰收,最近6年内的产量,均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占有474千克粮食,而国际上公认400千克是粮食安全标准线,我们已经超过标准线很多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五六十年代那个需要逃荒吃树皮的中国了,人们不必为基本的温饱而发愁。

但是那批曾经受过苦挨过饿的人,即使条件改变了,很多人的思维、行为模式还是没有转变过来,依然是有好处就拿,有小便宜就占,不然就觉得自己吃了大亏了,如同上文中的上海大爷大妈们。他们的行为确实不太符合现代人对于“高素质者”的要求,但也不能全怪他们,那段历史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

其实,美国人也有这样的人,一个知名UP主曾拍摄过和美国食物银行有关的视频。在视频中,有的人明明没有失业,有着不错的收入,但还是会去拿食物银行的东西。人性中的贪小便宜的弱点,终究是很难克服的。

除此之外,食物银行还面临着一些法律问题。在我国,食物过了保质期就不能销售了,否则的话经营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而正如上文所说,食品银行收集的是即将过期的食物,部分经营者担心捐出这样的食物,会给自己带来法律风险,加上现在的食品银行只接受零售商和企业的捐赠,不接受个人的捐赠,所以食物的储备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最佳赏味期”原则。他们对于食物保质期是这么规定的,食物包装上会标注“最佳赏味期”和‘消费期限“。在赏味期内,食物的口感、味道是最棒的,过了赏味期就不能把食物放在货架上销售,这时就可以把过了赏味期但没过消费期限的食物用于捐赠。

食物银行的本质是慈善公益,所以也应该遵循慈善领域内的相关原则。食品捐赠行为,和捐钱捐物的行为相比更显特殊,因为它会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联系,涉及到老人、小孩时,人们会更加谨慎。这就要求运营食品银行的组织有更高的道德水准,有更为细致的规则。但近些年来,国内关于慈善机构的丑闻频发,公信力不足,也使得部分人对食品银行缺乏基本的信任。

新的模式出现以后,人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接受,食物银行也是如此,不能因为遇到了瓶颈,就认为在中国不适合发展食物银行。在规范化运行的前提下,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尤其是老人们不要有占便宜的心理,让那些食物能够帮助到真正需要它们的人。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