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费预约1对1思维能力测评课

飞机轰炸,坦克突进……

不久前,河北保定一位父亲和儿子拍摄的“军事大片”走红了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父亲带儿子用玩具拍数百集大片,这才是高质量陪伴的样子!

这位父亲表示,他之前忙于工作,“父子间很生疏”。

去年因为疫情关系被隔离在家,为了陪伴孩子,他给10岁的儿子买来了各种玩具,并用这些玩具拍摄连续剧,至今已经拍摄出了200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搭建场景和拍摄过程中,孩子都积极参与,这些玩具既陪伴了孩子,又充实了自己,正可谓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一起玩,一起拍,一起哈哈大笑,成了这父子俩的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直呼:父母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孩子,是每一位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良好的品性修养不能只从书上习得,而是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有人将陪伴孩子总结为几个阶段:

幼儿阶段——

父母抱着孩子向前走。

儿童早期阶段——

父母拉着孩子向前走。

儿童中后期阶段——

父母和孩子并肩走。

青春期阶段——

父母必须学会放手让孩子向前走。

孩子的成长黄金期只有几年,身为父母,自然不想缺席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瞬间。

可是由于生活压力和工作繁忙,很多父母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更多的是由长辈代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孩子童年时期没有父母的陪伴,犹如小树生长没有了阳光雨露。不仅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往往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比如,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往往性格更内向,极易产生自卑情绪。

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再多的金钱和物质,都弥补不了的孩子曾经缺失的陪伴。

父亲带儿子用玩具拍数百集大片,这才是高质量陪伴的样子!

(公益广告《取款机爸爸》)

每一位家长都要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身后有父母,让孩子能感知爱学会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陪伴,不应该只是“陪着”。

有学校曾做过一个家长调研,询问父母平常是“如何陪伴孩子”的,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空了带他出去玩玩就可以,学习都是老师的事儿;

有的爸爸表示出去玩都用不着,“我每周都会抽空陪孩子打几把游戏,加深我们父子感情”;

还有一些生怕孩子落于人后的家长十分看重孩子的学习,“陪学”可能偶有迟到,但绝对不能缺席。

于是就有了陪着孩子上网课、上兴趣班,孩子学什么,自己在一旁“坐陪”的身影,学多久就陪多久。

不过这样的陪伴往往会出现两极现象:一种是孩子上课,家长玩手机,一堂课下来,彼此没有任何交流;一种是孩子学得一知半解,家长急得上蹿下跳,学海变“战场”,硝烟弥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质量的陪伴不等于时间的堆积,陪伴不是陪着。物理距离上的朝夕相处,并不能代表精神层面上的互动和共鸣,让孩子在精神上感觉到父母的陪伴才更为重要。

家长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是参与到孩子的日常活动中,与孩子有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真正陪到孩子心里去,陪到点子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很多家长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但这只是第一步,更要紧的是如何理解陪伴,如何学会陪伴。如果还苦于无从入手,不妨从下面这几件日常小事开始做起:

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睡前故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大脑的发育很有帮助,而且可以大大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睡前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大都是作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专门创作的。有浓郁的情意,能够打动孩子们的心;有高尚的童趣,能够引孩子们发笑,给他们以欢悦和快乐。

教孩子一起做家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回到家里,孩子应该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做一些使用手指的细活。例如让孩子剥圆白菜、洋葱皮,去掉豌豆荚的筋,这种细微的手指运动可以刺激大脑。

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如果真正爱孩子,就要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多让孩子动手,不要用家长的“过度好心”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

多和孩子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儿童孤僻症”,这主要是由于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所致。独生子女偏多,孩子就缺少玩伴,感到分外孤独。因此,爸爸妈妈们多和孩子沟通是很重要的。

多和孩子沟通可以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和孩子成为朋友,减轻孩子的孤独感。多和孩子说说话,能够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孩子的大脑发育,这样就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共同参加体育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运动认知和运动习惯,而且还能增强家人的亲情互动与情感升华。

孩子成长需要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如果父母能够引导孩子从小喜欢上体育运动,不仅有机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为孩子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孩子勇敢、顽强的精神。

全家一起郊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人为的教育必不可少,而大自然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更为重要和有效。

在茂密的森林中爬坡登顶,在青青的草地上采摘不知名的野花、追逐花间飞舞的蝴蝶,孩子心灵上恣意获得的启迪,潜移默化增长的经验与智慧,犹如春雨润物般无声无息却又显而易见,这对正在长知识的孩子而言尤其重要和必要。

一起参加公益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孩子有着享受不完的爱,但爱的奉献却相对很少。如果享受父母创造的幸福是他快乐的唯一源泉,那就非常危险,他可能成为一个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人。

所以,家长们可以通过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父母带孩子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但可以更好地增长孩子的社会经验,还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沟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以及对公益事业的责任感。

其实,高质量的陪伴总是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必须都要有一个前提:要有纯粹的专一的陪伴孩子的时间。

哪怕时间短,也需要清晰地划定出工作时间和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可混为一谈,一心二用。家长要褪去工作中的角色,回归父母的本职,专心致志只做陪伴孩子这一件事。

陪伴,是为了有一天不再陪伴。

只有父母用心陪伴,孩子将来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文章转载自首都教育,部分素材来源:央视新闻、思想聚焦、人民教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