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茂名春耕抢抓农时,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杨建雄 摄

根子镇元坝村委会桥头村,一幅绿水碧道的新画卷徐徐展开。受访者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批先进农业机械亮相全省春耕现场会。康乾 摄

辛丑初春,惊蛰之时。3月5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下称“全省春耕现场会”)在茂名市茂南区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举行。

无人驾驶拖拉机、旱地激光平地机、变量施肥无人机、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一批农业机械先进科技亮相今年全省春耕现场会,在片片相连的高标准农田上耕作早造水稻。

茂名是农业大市,全市农业总产值在2020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50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4%,达659.82亿元。今年春耕序幕已经拉开,据最新农情调度反映,茂名今年春播计划面积将达272.3万亩。

建设高标准农田

保障耕地质量助推机械化生产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走进茂南大地广袤田野,“小田变大田,大田变良田”。据了解,茂南突出抓好田块碎片化整理,建成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19.47万亩。

“我们现在流转了8000亩高标准农田。”在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的现场,茂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高标准农田后,流转价格由原来的500—600元/亩增加至现在至少要1000元/亩。

一隅窥全局,去年广东省下达茂名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9.37万亩,茂名实际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23个,面积达11.54万亩。

转变招标方式,抢抓黄金时间。为扭转流程多、时间长的被动局面,茂名同步进行项目预算投审和招标,在招标控制价审定期间,以工程估算或概算金额作为暂定招标控制价进行施工招标,以下浮率进行报价,最终结算价以财审审核后的金额按中标下浮率计算为准,可节约一个多月的时间。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与往年相比,茂名大幅增加了水利建设投资标准,去年全市平均投资标准从以前的1500元/亩提升到约1917元/亩,其中部分县区超过2300元/亩,进一步丰富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内容。

高标准农田是机械化耕作的载体,是稳保粮食生产的助推器。“针对‘十二五’以来,项目面积重叠、地块占用、投入标准偏低、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施策、扎实整改。”全省春耕现场会提出,要高标准抓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确保2020年立项项目在2021年3月底前全面完工。截至目前,茂名市2020年度高标项目完工2个、506亩,总体建设进度70%(加权平均)。

提高机械耕作水平

新科技探索农业生产新突破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人工智能与农业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空气湿度21.0℃,空气湿度89%,西北风向,风速6.0m/s……在全省春耕会现场,集合了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病虫害预警系统平台正在采集气候变化。

“另外,我们通过虫脸识别系统引诱害虫过来拍照,系统识别害虫身份,利用气候检测系统,通过空气流动抓捕空气中的病原菌包括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等。”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林小军介绍,病害和虫害数据出来后,平台会给出智能预警,预警后指导农民科学防控,不滥用农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田间,平整的复垦田里,旱地激光平地机正在作业。“这个机器可以把高的地方降低,低洼地方填平。”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副站长熊元芳说,这样的农业科技有效地结合了高标农田建设和机械化。

系统管理,机械生产,还需培育农业研发梯队。现场,刚刚领取了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代表证书的钟日生准备开启下一阶段的计划,他将围绕抗病、抗倒水稻新品种选育开展工作,针对粤西地区台风频发的规律,在水稻抗倒研究上争取获得新突破。

雁队齐飞,实干更早。今年春耕,茂名各地农业部门都及早派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目前,全市已举办农业科技培训48期,培训人员3100人次;2020年已培育高素质农民1089人,2021年拟培育高素质农民1660人。

接下来,茂名将继续发动和组织农技推广单位和人员,开展视频直播、远程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下乡,做好科技服务、农资保障、农机作业等支农服务。

紧紧抓牢撂荒复垦

扩大面积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

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耕地质量;科技下田,解绑农人负担;撂荒复垦,有效利用耕地资源。

“抓面积落实,稳定粮食生产。”全省春耕现场会提出,今年要千方百计落实好早稻和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多措并举推进撂荒耕地复垦。

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近年来,茂名市农业农村局把稳定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春节前,茂名已开展种植意向调查,正确引导农民种植意愿,及早落实粮食和早稻生产计划。

2021年,广东省下达茂名市粮食生产面积目标任务374.932万亩(其中,早稻面积142.87万亩),全年产量目标为30.56亿斤。

为进一步做好撂荒复垦工作,茂名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均成立撂荒耕地复耕工作组,督导查荒灭荒、复耕复种。全市各级共投入撂荒耕地复耕资金751万元,召开有关会议21次,出动检查人员2000多人次,推动了有能力的农户主动复耕、促进了土地流转及代种托管以及铁路公路两旁和村庄周围等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工作。目前,全市2.58万亩撂荒地已复耕1.87万亩。

土地流转,盘活撂荒复垦新动能。今年,茂名将在撂荒复垦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笔者从现场会上获悉,今年茂名拟流转土地21328亩,将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结构,丰富粮食种类,促进农民增收。

站在田头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去年,茂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形成“1+1+2+8”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粮食、蔬菜、水果全面丰收。

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古洁表示,茂名将奋力抓好春耕生产,赢得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主动权,实现今年农业经济“开门红”,为保障2021年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奠定良好基础,为广东“十四五”“三农”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作出茂名贡献。

■现场特写

不用人工手机就能遥控

从空盘到育盘,只需一小时!今年全省春耕现场会上,2SJB—500型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流水线(下称“育秧流水线”),成为了会场的“宠儿”。

启动育秧流水线水泵开关、振动开关、输送开关、播种开关,在运输带上放一个育秧盘,装置自动装上适量覆底土,扫土(平整秧盘里的土)、淋水,再到振动播种谷种,覆上表土,最后再扫土(再次平整),“1个小时能育500—700盘。”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曦成介绍,传统的育秧是用手撒播,而育秧流水线的效率高、均匀性好、稳定性强,有利于节省种子,种子合格率在94%—96%之间。

“这一款是我们的喷雾版本,用于喷雾农药。如果把药箱跟现在的工作模块拆掉,换成撒播(肥料)的,也可以用。”现场,农资服务展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彭先生正在向会场人员展示极飞农业无人车,“它是一个行走的平台”。

“相较于传统作业,它最大的优势是不用人工,一个手机,一个单控,就能遥控。”彭先生介绍,极飞农业无人车也可以自主行走,“圈一块地,让它自己在地里走也行。”

■纵深观察

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

惊蛰已过,万物复苏。田野里,新农人正忙着插秧;产业园里,电商新手刚完成新的订单发货……春耕当下,茂名掀起乡村振兴新高潮。

“将农业与文旅、研学三者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合作社的发展战略。”今年,自主创业的茂名新农人曾宪荣计划结合茂名的农耕文化,开展田间课堂教学。

日日行,日日新,紧抓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和广度,茂名山海奋楫笃行。2020年,茂名完成农业总产值1049.83亿元,首次超1000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659.82亿元,增长5.4%,增幅创十年来新高。

接下来,如何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茂名将围绕“六稳”“六保”,全力以赴春耕备耕,全力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同时立足资源禀赋以工促农,农旅融合持续生态兴农,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融合城乡▶▷

描绘乡村振兴示范带

曾有歌者这样白描乡村生活:“在庭院里翩翩起舞,夏日的汗珠甜蜜,偶有一首欢歌。”

歌赋画卷,茂名来绘。

从茂名市区沿着小东江一路向东北,一眼望去,河道边的堤岸已平整,运泥车来回穿梭,起重机轰鸣运作……

春日回暖,起点于茂名茂南区合水村,江水相依,一直到茂名高州市大唐荔乡人家的桥头村,茂名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先行段)项目建设正快马加鞭推进。

大唐荔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好心绿道、露天矿生态公园……以江为媒,南起青年湖,东至浮山岭,借助小东江碧道和“四好农村路”串联起沿线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示范亮点,总长208公里的“精彩100里”涉及茂南区和高州市共5个街道9个镇35个行政村,规划辐射约600平方公里,惠及城乡200多万群众。

以点向面突破,谋划推进“精彩100里”。当前,茂名致力建设现代特色农业集聚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岭南乡村旅游风景道和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平台。

万丈高楼平地起。去年,茂名夯实“精彩100里”的建设基础,打造了一批精品线路和特色名村,初步形成了高州根子镇元坝村“灰瓦白墙”岭南特色村、信宜镇隆镇八坊村“修旧如旧”古色古香村、化州南盛街道平垌村“金色琉璃瓦、白墙红窗”现代精美村等一批示范样板村。

其中,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茂南区“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信宜市东镇街道旺同村获评“广东粤菜师傅名村”……生态兴农,茂名乡村美得内外兼修。

根子镇元坝村内,漫步于平坦整洁的村道上,白墙黛瓦、水墨桥头、千年荔香浓……房在林中现、人在画中局的诗意,得益于元坝村在全省创新推出荔乡风貌贷,采取财政资金补助和金融信贷产品支持的方式,对整村开展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的村庄进行“以奖代补”。截至今年1月,根子镇360多户农户已获荔乡风貌贷共4200多万元。

截至目前,茂名全市已建成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示范亮点村61个,建设“四小园”7万多个,新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78个。

深耕产业▶▷

激活农村经济新动能

高州荔枝花开了,化州橘红也吐了新鲜的花蕊,信宜三华李挂满枝头……

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茂名持续立足资源优势兴产业、建园区,培育农业经济新动能。

“种了百香果日子好红火,成长四莳菜幸福来得快。”来自高州宝光街道丁堂村的何叔参与了高州市盈富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帮扶项目,在门口坡地种植了百香果等农作物,如今还清了债务、建了新楼房。

在茂南区镇盛镇斜岭村西田间,1500余亩河滩地作光伏场区,一块块光伏板错落有致。近年来,为提高贫困户的收益,茂南区与广东省能源集团合作开发了农光互补项目,通过上方光伏板发电、光伏板下兼顾农业生产,有效盘活了土地收益率,探索土地租户、贫困户、企业三方共赢模式。截至去年底,该项目已为茂南区9744名贫困群众分红2268多万元。

一个产业,兴了一条村子。近年来,茂名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益贫、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带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贫、打造“万讯模式”助贫4条渠道释放叠加效应,把贫困户深度嵌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推动产业扶贫由“自发带动”向“自觉带动”转变,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截至今年初,茂名全市建成一定规模特色扶贫产业基地626个,23802户贫困户实施各类产业项目41870个,户均增收6722多元。

当前,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茂名瞄准产业园的集聚效能,完善物流产业链条,做强做优“茂”字号农业品牌。

基于“1+1+2+8”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新格局,茂名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集聚度,推动农民向工人转变,做强园区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1万多个,居全省前列。

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加工企业、6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茂名着力开拓电商服务站和平台,开设了农产品电商平台1500多家,加快发展农村新业态,深化区域合作。

强化引领▶▷

构建和谐乡村新格局

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农人赶着在稻田里插秧。水稻丰收后,下一轮作,谭儒村的村民将撒播萝卜,开启运转萝卜产业链条。

此前,谭儒村的萝卜一直没有形成种植规模,这一难题时常困扰着朱雄伟。

“80后”青年朱雄伟是谭儒村支部书记,他以党员干部队伍培训为抓手,全力把党员培养成产业发展致富先锋、带头人,带领85名党员深耕“党建+扶贫+产业”大文章。

他还主动领了责任田,和农人一起下地,一起种萝卜。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谭儒村成立了种养合作社,为谭儒萝卜的市场开启了专门化“大门”。

如今,谭儒村已形成“品牌+公司+合作社+农科院技+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党建引领强社,提升规范发展水平”的经验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同时,通过发展电商,助推萝卜产业扩大,激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盘活乡村经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茂名优化设置617个党总支,储备培育村级党组织书记3827名,储备培养优秀青年人才9204名。

培育“领头雁”,引领群众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培养农村专业人才梯队,茂名依托“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3676人次。

与此同时,全面铺开市、县、镇三级人才驿站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万名乡村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激励农民就业创业,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目前,已认定10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家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

乡村振兴,和谐党群,绘就乡村新格局。开展“好心文化”进乡村活动,建设“好心书屋”,进行“好心茂名人”等推荐评议工作……茂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血有肉,可圈可点。

目前,茂名建成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1个,实践站(点)2012个,组建志愿队4196支,发布志愿服务活动项目2.3万个。

山海并茂,好心闻名。恰逢春耕备耕,茂名锚定农业强市方向,做优农业产业链文章,进一步发挥生态兴农优势,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加快建设产业实力雄厚、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

撰文:刘俊 黄进 杨金凤 杨建雄 编辑统筹: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