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新增一门“家常菜”课,引发网友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这门课由后勤保障部开设,总共18学时,包括基础的烹饪理论知识和家常菜肴、面食、点心的烹饪实践。

在上课方面,“家常菜”的上课地点在食堂,由食堂大厨授课。为了安全与卫生,用的是电磁炉,且划出了一块单独区域上课。值得一提的是,课程结束前,每位同学将学会炒一道菜,学校食堂将开设一个专门窗口,给全校师生品尝。

除了“家常菜”课程外,该校另一门“劳动与生活”也是这学期的新增课程,重点教授房间的收纳整理、植物的认知养护等生活必备技能与常识。

该校教务处副处长苟健表示,去年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作为通识必修课。根据文件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试点尝试。“希望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去创造、体验生活。”

别人家的大学,别人家的课

近年来,高校这类有特色的课时不时就会出现在新闻热搜里,一些网友也把这些课程当做是“网红课”。

中国海洋大学的海上课程:海洋科考认知实践

去年12月,中国海洋大学的爆款课一度让网友无比羡慕。该课程叫“海洋科考认知实践”,15批次、1000余名师生登船学习,学生上课地点位于胶州湾海域的海洋强国建设“国之重器”——“东方红3”船。每批课程为期2天,船会驶往大公岛海域,学生吃住都在船上,船上还有健身房等。该课程内容包括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习、参观“东方红3”船、学习海洋调查基本知识和海洋多学科常规要素观测方法、观摩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实操、聆听校领导和思政老师讲授的思政报告等。

南京农业大学:运动减脂课

南京农业大学有一门特别的选修课——“运动减脂课”。长得胖的才有资格选这门课,减掉的肉还能拿来当学分,引起众多网友羡慕。

一学期课程,学生除了要接受仰卧起坐、曲臂支撑、平板支撑等训练,还要每天到跑步机上慢跑。更有“外景课”,爬中山陵台阶、绿道慢跑、公园漫步,在室外“有氧减肥”。

此外,任课老师还设计了一套《运动减脂课程日志》,当中有详细的各类食物卡路里参考数据,并要求同学们进行每日“进食记录”。不少学生在这门课上成功甩肉。

还有大连海事大学“宠物欣赏与饲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婚恋心理学”、天津大学“恋爱课”等,让网友直呼“又是别人家的大学,别人家的课”“又一个网红课出来了,好羡慕”。此外,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操着一口“湖北普通话”,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对中国古诗词进行场景式解读,也吸引了大批粉丝。

其实,无论是别出心裁的课程安排还是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都是高等教育课程创新的有益尝试。轻松愉快的氛围,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不是门门课程都是“网红课”,

教学也得要创新

虽说我们时不时会看到高校那些“网红课”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并不是每门课程都会成为“网红课”,有时候一些课程甚至连课堂都活跃不起来。

麦可思数据显示,在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认为母校的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生有44%,39%的学生觉得“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同时,有32%的学生希望母校能改进“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的问题。这些都是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

对此,很多高校教学创新方式花样百出、层出不穷,学校和相关机构为了尽可能提升教育质量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2016年密西根州立大学成立了教学创新中心——学习与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

怎样才能调动大课学生的积极性是整个学校面临的挑战。该校心理学副教授乔纳森·韦弗曾为此辗转难眠。在超过600名学生的心理学概论课上,韦弗老师滔滔不绝地介绍各种心理疾患,屏幕上配合播放精心挑选的表现心理疾病的电影片段。韦弗老师还设计了课堂小测验,使如此多的学生能集中精神专心听课。可事与愿违,不少学生还是心不在焉。

韦弗把目光转向了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的学习设计师萨拉·格雷特和其他同事协助韦弗制定了通过数据分析来重新设计课程的策略。创新中心对每一个改进课堂效果的建议都进行研究以评估效果,而不像以前单纯凭借直觉判断来决定是否采用某种方法。韦弗还会每周与格雷特碰头获取创新中心给出的建议。

学习情况不佳的学生反映的问题之一是“与同学不熟”。对此,韦弗和格雷特决定在2018年下学期建立强制性的网上学习小组,培养一些本科生作为“学习助手”,主要帮助助教管理小组学习情况,并以此增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此外,针对提高大课课堂积极性的做法会立即进行试验,并且根据课堂效果反馈及时作出调整。“如果(增强学生相互联系)没效果,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上去”。与创新中心的配合令韦弗老师对学校将会出现的改革创新充满了期待:“学术界很难接受新事物,但是一旦有人踏出第一步,其他人也会跟上。”

当然,教学创新,这是所有高校避不开的话题之一。高校除了成立教学创新中心/团队、举办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设立高额教学大奖等这些大举措之外,也可以多鼓励教师从课堂内外的“小处”入手。正如伍斯特学院教授、教育专栏作家詹姆斯 •M. 朗在其书《如何设计教学细节:好课堂是设计出来的》中的观点,好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节设计的不同。认知心理学、大脑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表明:只要在教学细节上进行微调,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例如可以把课堂提问放在课前与课后,测验放在课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水平就能大大提高;在课堂练习的同时给予指导而不是事后反馈,学习效果更佳。

来源:麦可思研究综合自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扬子晚报、麦可思研究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