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有条路,叫帝喾路,不是商丘本地人,一般第二个字都会念错或是不认识。那么,为什么商丘会用这样一个并不常见的名字作为路名呢?

说帝喾(kù)您可能不知道,但大家都在课本里学过“三皇五帝”,他,就是五帝之一!

帝喾(公元前2480年~前2345年)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人,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帝喾陵位于今商丘市睢阳区南20公里的高辛镇,始建于公元前2345年,距今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墓地为一高大丘,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30米。

帝喾陵是帝喾高辛氏的生地、封地、建都地和长眠地,自2000年恢复重建以来,已建有坟茔,祭场、碑文、碑亭、柏林等,现在帝喾陵已被评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整体规划设计后,帝喾文化苑设计占地面积约10.3万平方,南北总长510米,东西宽约315米,规划有围墙、拜祖广场配套建筑、工作区、帝喾文化产业区、桑梓门、姓氏寻根溯源馆、绿化水系、九德堂等,目前帝喾文化苑围墙及大门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其他建筑准备分段实施完成。

帝喾小时候特别聪明好学,在十二三岁的时候便有盛名,三十岁即帝位,迁都商丘,在位七十年,享寿105岁。死后葬于商丘市睢阳区南20公里的高辛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料记载,商丘帝喾陵曾于西汉时维修,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下诏大修帝喾陵寝并为之立碑。元、明时期又经多次修复,陵前现存原有帝喾庙、帝喾祠、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古代碑刻。帝喾陵周边的民众对其世代祭祀,至今已延续了四千多年之久。

众多的石碑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不知所踪,只留下一块帝喾陵重修的石碑还算完整,出于对文物和文化的保护,石碑被永久封存在园区内。

不过在帝喾陵的西南方向有一块重修帝喾陵的拓碑,拓碑详细记录了重修帝喾陵的时间和帝喾的丰功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帝喾陵的东南方向有一口古龙井,相传帝喾有两个儿子,一个阏伯封为火神管火有功。一个实沉封为参神,后因为实沉治理黄河有功,后人尊称为龙王,并修建古龙井。

百姓把每年六月十三定为龙王庙的盛会,每逢酷暑天旱便有乡民祭拜,抬着碾子祈求下雨,竟然过不了几天必定下雨,后来龙王庙会抬碾求雨成为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并一直传承至今。

沿着帝喾陵往里面一直走,出现在眼前的是帝喾陵古甬道。相传帝喾在活着的时候非常喜欢往御花园观花。帝喾去世后,帝喾的长子帝挚为了让父亲的灵魂常去心爱的御花园,便修建了这条甬道。

甬道从帝喾陵墓开始修建,一直延续到潘苗村西帝喾的御花园,总长1560米。

(图为潘苗村)

梁孝王刘武在为帝喾修祠立庙的时候,重新进行了翻修这条甬道,虽然经过的四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墓道结构依然保持完整。

每年帝喾生日这天,在帝喾陵广场上,人们会以庙会的形式来纪念这位华夏始祖。

庙会之日,商丘周边的百姓和商家纷至沓来,广场挤满了人。大戏喧嚣,人声鼎沸,香火缭绕。现如今商丘帝喾陵庙会一直延续至今,关于帝喾的传说至今还在流传。

现在,商丘火神台已经成为商丘以及周边省市群众,前来观光游览祭拜的重要场所之一。经过科学规划,相信不久以后,帝喾这个名字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读准,这里也会继火神台、古城、日月湖之后,成为商丘的新名片!

来源:商丘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