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植物病毒具有传染性,对植株带来严重的伤害的同时,还可能在田里大范围传播。这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病毒感染后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信号通路的破坏是极其复杂的。许多学者正致力于破解当中的机制,以更好地应对植物病毒带来的危害。

日前,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毅团队总结了目前对经典防御激素水杨酸(SA)、茉莉酸(JA)和乙烯(ET)的最新进展的理解,以及脱落酸(ABA)、辅助素、绞股蓝(GA)、细胞分裂素(CKs)和油菜素内酯(BRs)在调节植物与病毒相互作用中的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激素信号通路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或孤立的级联,而是呈现出相互串联的特点。

( 植物激素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图片摘自论文)

内源性植物激素水平的变化是病毒感染的直接后果,并与病毒的移动、复制、症状发展和防御反应紧密协调。劫持植物激素途径中的宿主成分也是病毒发病过程中常用的策略。

新出现的复杂机制图景使人们对植物激素在整个防御调节中的作用有了深入了解。在阐明病毒感染过程中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植物激素信号网络与病毒感染之间相互作用的演变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目前的研究正在扩展有关宿主操纵假说的知识,以及病毒感染过程中植物激素信号网络内的改变、保护和多样化。

研究团队表示,今后几年的挑战在于确定植物激素在植物-病毒相互作用中的作用和不同激素途径之间的串联,并将从模式物种中获得的基本知识转化为作物。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0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