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在这琳琅满目的世界中,总有很多人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奔波在职业身份这条"大街小巷"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的书法家,也是"英雄末路气如虹,魂魄悠悠耻向东"的戏曲家,更是一位"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育大师。集多重光环于一身的欧阳中石缘何会在晚年自嘲自己无"家"可归?

不同于常人的奋斗梦,少年伊始的"长征"路

1928年,红四军在朱德与陈毅二人的指挥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式进入了全盛时期;彭德怀和滕代远也带着五个大队的兵力壮大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在此先决条件下,毛主席在总结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经验之后正式制定了《土地法》;更值得一提的是,统治了中华民国十六年的北洋军阀政府也正式走下了历史舞台。

正是这一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汶阳镇的西徐村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对于他的到来,全家人都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欧阳这一生僻复姓后继有人;悲的是这一贫如洗的家庭如何将其养大成人?

或许是欧阳中石看不下去父母心力交瘁的生活,年幼的他便在心里做好了一个计划——他决定"曲线救国",劳形苦心的体力生活他看不下去也实在是不想经历,唯一能"躺着"获得资金的方法便只有"脑力付出"

欧阳中石的童年求学经历基本是在山东省淄博市的博山区,高中毕业后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家里也急需资金补贴家用,于是便前往山东济南的小学任教。在回民小学执教的几年生涯中,欧阳中石发现教育者真正的职责除了给学子们灌输知识,帮助学子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以及让自己变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欧阳中石来说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他想改变连同自己在内的很多穷苦孩子的命运,而忠于他自己的梦想也成为了他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但是未经世事的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实现这个梦想几分之一,没有什么巨大野心的他更没想到自己可以超额完成。

欧阳中石在考取了台湾省辅仁大学哲学系并成功毕业之后,继而进入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深造学习,主修专业为中国逻辑史,成功成为了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徒弟。1954年,欧阳中石彻底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在北京大学那几年的求学时光也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人生财富。

文学之路上的挥毫泼墨

和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一样,从学生转向社会职业人这个身份时难免会迷茫。有些胆怯的欧阳中石依旧选择在中学开展基层的教育工作,学生对其也是敬重有加。有人说欧阳中石作为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当中学老师实在是屈才,但欧阳中石却坚信从基层开始努力才能保证自己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踏实。

果不其然,欧阳中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自己还是学生时期没有发现的一些问题,这使他在大学时期主修的逻辑学专业派上了用场。当欧阳中石独立完成的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方案正式完成并且投入到学校试点之时,业内各界人士拍手叫好,认为是举世之作

1981年,欧阳中石凭借着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学术研究的卓越贡献,被国家调任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而国家的书法教育复兴时期正悄然而至,欧阳中石和很多爱国的志同道合人士一样不约而同地走在了开辟高等书法教育这条路。

出生于穷苦乡村的他从来不认为文学艺术有等级之分,人人都可以是未来的艺术家,自己首先要做的便是要让每个人认清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是"千里马",而每只"千里马"都能遇见伯乐的概率则更少,自己则需要敢于"毛遂自荐"。欧阳中石将最初的书法大专班发展至本科甚至硕士专业的教学领域,获得了书学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了解到欧阳中石是因为其在书法研究上的造诣,也正是因为书法研究这条路算是他自己为自己铺就的,很多人可能忽视了他在戏曲方面的精湛功底。如果说"书法"是欧阳中石的梦想、职业,那"戏曲"则是欧阳中石真正的天赋和爱好。

艺术戏台唱响戏曲人生

"比起大城市的商业演出,农村的淳朴表演才更能吸引文学爱好者的欢心"这句话刚好印证了欧阳中石注定不平凡的一生。同为三五岁的孩子,有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帮助父母劳作,有的则善于观察着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好奇心爆棚,而欧阳中石在同村人眼中则是"不学无术",在戏班子台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候还会激动大叫甚至倾情模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欧阳中石无师自通也并不算是什么稀奇事。日复一日地观看台上的演员,欧阳中石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九岁时便能在众人面前披挂上阵,三日不停口。后来虽然离开了老家,但欧阳中石对戏曲的爱好更是丝毫未减,只要是有空闲的时间便信口拈来一段。对于他来说,戏曲可以让自己放松,让自己获得快乐。

欧阳中石应邀到同学家玩,兴致一起对同学唱起了奚派的《白帝城》,却意外得到了奚啸伯的大肆赞赏,当即便收了他为徒,成为了"奚派"的第二代传人。欧阳中石深知自己的主业依旧是投身于教育事业,但自己天赋促使自己和戏曲发生的这一段不解之缘足以给自己带来多方面的艺术滋养,毕竟文学艺术本为一体。

欧阳中石在其他方面是自信心爆棚,但对于他最擅长的戏曲他却退避三舍。或许是因为他太贴近于戏曲大家,所以始终都觉得自己"不配"和他们相提并论。

但欧阳中石的戏曲造诣得到过很多同台表演名家的好评,尤其是在1985年石家庄隆重举行的"纪念奚啸伯先生七十五岁诞辰"演出上,欧阳中石与厉慧良、谭元寿、吴素秋、赵荣琛、李慧芳等当代名师同台献技,可谓是精彩纷呈

奚啸伯对欧阳中石来说不仅是戏曲老师,更是文学老师,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启蒙人。因为欧阳中石在孩童时代遇见了奚啸伯,才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信念,推动着自己进行一步又一步的努力。欧阳中石将自己的戏曲造诣、书法启蒙、甚至人生目标全都归功于奚啸伯,而奚啸伯也绝对担得起如此殊荣

奚啸伯的教育理念也是启蒙,讲究的是渗透,追求的则是一种浑然天成和自然而然。欧阳中石回忆自己和恩师奚啸伯分隔两地也依旧会书信联系,早些年还没注意,后来便注意到奚啸伯每次都是用毛笔书写,并且字体洋洋洒洒、刚劲有力

"见字如面"这个道理欧阳中石第一次便从奚啸伯的书信中体会到了一二,"字如其人"也正是这个道理。欧阳中石也从师父奚啸伯的身上领悟到——书画的高下其实不仅仅在于笔墨之间,更是重于意境格调的不同,这一点和京剧艺术的道理如出一辙。

在研究出新的科学语文教育改革方案之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文学艺术不分家的戏曲行业。在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欧阳中石发现戏曲理论长期滞后于戏曲表演,理论完全匮乏,因此也构建出了一套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契合了现代对戏曲研究的强烈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阳中石一直自嘲自己是个"孤家寡人",无“家”可归,书法学派也好,戏曲学派也罢,两个学派单方面对自己的学术造诣都颇为认同,但一直想把自己据为己有,可自己还是喜欢"四海为家"多学派借鉴融合的生活,从始至终陪伴自己的只有"书法""戏曲"

作为一名全能的教育学家,无论是书法,亦或者是戏曲,欧阳中石将艺术文学不分家这一教育理念展现得是淋漓尽致——穿上一身戏装,欧阳中石是戏曲名家,手执一支毛笔,欧阳中石是书法大家。2020年11月5日3时18分,享年93岁的欧阳中石在北京逝世,而在这九十三年之中,他将书法与戏曲两者无缝切换,游走于两种学术观念之中,既借鉴也融合,更做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