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的美誉度不用多说,自古以来闻名世界。天下粮仓、鱼米之乡称谓的由来。国外的名人赞誉也是很多,马可·波罗把“东方威尼斯”写进《马可·波罗游记》,孟德斯鸠称赞苏州古城为“鬼斧神工”。

苏州的模样,说是文明也好,文化也罢,还是要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出来。看你的谈吐、衣着等本土习俗,尤其是饮食,吃的什么,怎么做来,味道如何,无一不在表现着当地的文明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有幸来到苏州,还是早春,古人说的烟花三月。吃过五星酒店,普通酒楼和农家乐,市井美食的三个档次。感觉除了就餐环境不同,饭菜品级、食材选用,以及菜式烹饪,都在一个水平,没什么高、中、低的悬殊。无非是高档酒店选材稍微稀少点,譬如苏州三白的白条鱼,五星酒店是米级大货(见上图)。钓鱼人的术语,“米级”是白条鱼的顶级钓获,要记入本人战绩历史的。

山珍海味真没有

苏州很富裕,还不是现代才富裕,自古就是“天下粮仓”。就说明清时期,苏州上交国库粮税高达全国总量的一成,之前的宋朝,朝野盛传“苏湖熟,天下足”。如今的大数据,2016年总产值1.54万亿,人均14.5万元,够富裕的吧?

富裕的苏州在吃饭方面却没有穷奢极欲,突出表现着苏州城的文明沉淀。不像一些刚有点钱的地方,一时间满城都是“燕翅鲍”,高档酒楼个挨个。苏州的饭菜,高档酒店几乎和居民家庭一个样,选材很普通,湖里的鱼虾,地里的蔬菜,散养的鸡鸭。别说没有山珍海味了,海货基本都没有,全是河鲜,还是极为普通的鱼虾,居民家家都买得。

可是这些普通的食材,在苏州人的厨房里变得不普通,展示出了极美的特性。譬如说,春节一过气温刚回暖,地里的青菜陆续起了菜薹。苏州人的做法,切了寸段,猪油爆炒加盐就成(见上图)。如此简单,没有多余的调料,实在是古朴典雅,原滋原味。甚至菜薹的名称都是古语,不叫菜薹叫菜尖,把我这个江淮地区的吃货都惊到:果然“菜尖”比“菜薹”叫得贴切,显得雅致,更有文化含量。

家常菜肴做到极致

苏州人对菜肴的诠释,文明也好,美味也罢,总之是个好吃。究竟好在哪里?本文试着从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个,时鲜入馔。

我们是东方农耕文化,说白了自古饮食以吃植物为主,少吃鱼肉。我们吃的谷物蔬菜,都是祖先们上万年驯化培育的结果。植物类食材,顺应大自然规律生长,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时候不能吃,都有一定之规,不得错乱。譬如前面说到的菜尖,春暖起薹花开前是吃它的时候,花开了就不能吃也吃不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这道红烧肉。红烧肉不稀罕,要说的是红烧肉下面垫铺的青菜(见上图),苏州人叫它“草头”。这个青菜我和他们还抬杠几句,我说“草头”就是光山人说的“草籽”吧?苏州朋友说不是,我说学名叫“苜蓿”的那个草。后来也没说明白,反正觉得就是那个草,这时候返青长起来。很快就要长花蕾,和菜薹一样,开花就不能吃了。

植物食材是这样,动物食材也是如此,讲究个时与鲜。就说这道酱爆田螺(见下图),苏州河湖纵横,鱼虾很多,田螺更多。按说一年四季都可以想吃就吃,再吃不完,苏州人吃田螺却不贪婪。他们只在早春季节吃田螺,到了清明不再吃。这里面极有讲究,苏州有俗语,“一只田螺九只鹅”,意思是这季节的田螺美味营养,一个小小的田螺胜过九只鹅。

苏州人的适时吃田螺,正符合了自然规律。生物学解释,到了四月天,田螺繁殖下了籽,本身营养消耗了,体内又滋生蚂蝗等寄生虫,确实不能再吃了。

第二个,本土品种。

在农家乐上了一道菜,鲜蚕豆,就是才长成的嫩蚕豆。做得很有腔调,用老母鸡油炒熟的,黄亮亮的鸡油绿油油的蚕豆,看着有食欲(见下图)。老板主动介绍说,这个蚕豆不是当地的,是外地买回来的。意思是本地蚕豆还没长成,外地蚕豆也没本地的好吃,可见苏州人对食材的认真。

阳澄湖清水虾(见下图),就是我们说的小河虾,按说苏州到处是水,有水就有虾。可他们专挑阳澄湖的清水虾,或者品种是,水域也不一定是。河虾是个有洁癖的小东西,三级以上的水活不成,别说生长了。看这道小河虾,圆润饱满,虾壳又薄又硬,确定是野生本土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湖虾仁值得一说。还是鲜活的小河虾,不一样的是做了处理,去了虾壳虾头,只留虾仁。应该是白灼,开水烫了下装盘,伴随一碟醋上桌(见下图)。这道菜的精髓,还不是虾仁如何的鲜,而是这碟醋。江苏产醋历史悠久,好像比山西还要早,醋的品种不一样。这道菜我们吃过两家,一家是酿造醋,醋香激发虾仁的鲜味,美味不得了。一家是勾兑醋,醋的酸味和虾仁的腥味各自突出,不好吃。

第三个,传统烹饪。

农家乐的口蘑腰花这道菜,看着平淡无奇,猪腰子也不是切花,是片,应该叫做口蘑腰片(见下图)。端上来没引起大家的注意,尝了一口有惊喜,做法太赞了。这道菜应该是简单爆炒后,用本土老母鸡汤煨出来的,鸡汤的香直入肺腑。这种做法,除了自己在家能做到,也就苏州能吃到,还是农家乐。

再说腌笃鲜(见下图),这道菜名气很大,原因在于上海和苏州都把它列入本帮菜,杭州也有。这道菜和光山的腊肉熬黄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陈的肉炖了时鲜食材,取“新、旧”高反差之美味。想来这道菜的食理有内在源源,公元前262年,光州的春申君黄歇受封吴地,一定会把饮食文化带到苏州。或者说,他们也会把吴地的美食带回老家。再说江淮地区和苏州同属一个饮食带,风格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就说腌笃鲜,光山叫做炖汤菜,只是咸肉为苏沪特产。做法一个原理,咸肉和鲜竹笋慢火炖到汤浓,鲜味自然出来。农家乐还加了鲜莴笋,菜的鲜味更是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好几道值得一说的菜,留着下次再介绍,和美酒、美女一起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