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六分钟的首次试飞刚刚结束,美国SpaceX公司的下一代运载火箭“星舰”原型机SN10就于地面再度爆炸,“惊天动地”地画下了它试飞生涯的句号,而这已经是继SN8以来SpaceX在“星舰”项目上的三连炸,也是迄今为止共计11枚原型火箭中炸掉的第七枚。

不过在“三连炸”之后,SpaceX和它的掌门人埃隆·马斯克依旧宣布本次“星舰”火箭着陆成功,后续的SN11原型火箭更将很快投入试验,发射场中甚至已经有SN18的部件照片流出,大有不“十连炸”不罢休的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落地后不久发生爆炸“原地起飞”的星舰SN10号原型火箭。

但“三连炸”之外,SpaceX确实有自傲的资本:SN10首次完成了“星舰”亚轨道试飞后的成功着陆,这是它的前辈,“三连炸”前两位SN8和SN9火箭未能完成的阶段性成就,也是它俩“炸”的关键原因。

追根究底,SN8、SN9和这次“炸”的SN10,都是试图完成同一套试验:“星舰”首先飞行到万米高空,然后像“翻跟头”一般,模拟轨道再入的姿态变换,最后用发动机反推减慢速度,在地面实现不开降落伞、不损坏火箭的软着陆。

图为SN9号星舰的“最后瞬间”,它的姿态、推力控制出现了严重失误。

在SN10之前,“星舰”SN8的姿态控制都非常完美,但输在了燃料压力不足,推力管理跟不上姿态;SN9在着陆时保有推力,再点火也很顺利,但控制出现漏洞,所以也触地爆炸;SN10则完美克服了二位前辈的漏洞,但着陆腿未能完美打开,最终在完成测试数分钟后燃料泄漏起火。

所以,抛开爆炸这个事故来看,“星舰”SN10确实完成了SpaceX之前为它设定的小目标:飞到高空,翻两个跟头,然后着陆——就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2020年11月完成回收的猎鹰九号火箭B1048.7芯级,它在SN10爆炸同一天再度完成发射后的海上回收。

相比于传统意义上追求100%成功,不允许出错的“国家队”航天业务,埃隆·马斯克执掌的SpaceX要更加狂野,也更加纯粹:为达目标,不择手段。

如果说,快速研发不同定位的原型火箭,能让“星舰”的研发进度更快,最终可靠性更高,那么SpaceX就会这么做,事实也正是如此:不过几年前SpaceX的上一代产品“猎鹰九号”运载火箭还因为不断的回收着陆爆炸事故而遭人耻笑;而就在SN10爆炸的同一天,经过七次发射和回收的“七手猎鹰九号”火箭再度升空完成发射任务,稳稳着陆在海上平台。

图为姿态调整“翻跟头”过程中的星舰SN10,对发动机和飞控的考验非同一般。

退一万步说,假设SpaceX只是要打造一款能够载人登月,且一次性使用的火箭,那么如今的“星舰”早已足够满足条件,在几个月内就能投入使用——因为迄今为止“星舰”在高空试飞阶段的几乎所有“炸”,都是围绕着降落回收展开。

饶是如此,“星舰”也几乎达到了回收实用的门槛,“越炸越勇”并不只是一句空话,而更像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图为回收后烧蚀过的猎鹰九号火箭表面,SpaceX的LOGO或许正是它的最好写照。

从“不锈钢火箭不可能飞上天”,到“火箭回收是骗局”,SpaceX和它制造的火箭已经用无数的事实打脸了质疑和讥讽,如今猎鹰九号已经是综合成本最低,且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而只要按计划进行,“星舰”就将在一两年内成为人类当前唯一有能力登月的运载工具,更可能改写全世界航天运载市场的格局,任何对它的忽视届时都可能要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