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手机越贵打车越贵

冲上微博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一话题

要归因于上海复旦大学

一名教授的实测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做了一项“手机打车软件打车”调研。他们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庆,专门打车800多次,花费50000元换回了下面这份打车报告。报告显示: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

苹果手机打车最贵

统计数据显示,用苹果手机打车,更容易叫来价格贵的舒适型车辆,这个比例是安卓手机的3倍。

手机越贵,打车越花钱

安卓手机则不同,数据显示,如果手机价格越贵,叫来舒适型车辆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用安卓旗舰手机打车明显比低端安卓手机贵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车费比预估要高

研究还发现实际车费比预估费要高,而这样的情况占比高达80%。网约车司机也表示实际车费肯定比预估价高;因为没有各种打车补贴和优惠,苹果手机的价格会贵一点,现在打车也确实更难。

“熟人”打车比“新人”贵

通过对比2017—2020年中三个年度前后的数据,复旦大学调研团队发现:乘客等候的时间明显变长,相比2017年,2020年竟然翻了一倍。而打车的费用,相比三年前,上涨近14%。调研团队认为,“熟人”打车比“新人”贵;打车人越多,打车费越贵;此外,人多排队时,加价即可插队。

2020年相较2017年,乘客打车等候的时间明显变长,打车费用上涨14%。

教授建议这样做

对于打车的问题,教授也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在使用打车软件,或者说是所有的大数据支持的软件,都不要在同一个平台“扎根”。

因为不管是研究结果还是网友反馈,都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用同一个平台时间长了,并不会得到更多的优惠,反而会被当做熟客“宰”。

所以我们点外卖、叫车、网购都应该在多个平台间“周旋”,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优惠。

网友发声

这份报告的说法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同:

对调研中发现的,实际车费比预估价要高,有业内人士称,这就是“大数据宰客”,它的实质和“大数据杀熟”是同一个套路。

对此,有网友指出:这事是不是该管管了,不止这一个行业啊,大数据还真成了宰割百姓的利器了。

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是真的,都是苹果手机,出发地目的地相同,自己和老公能差一倍多,自己是老用户,老公是新用户。

而在评论中,最常见的还是呼吁“整治”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滴滴方面尚未回应孙金云教授团队这一大数据结论。记者又咨询了另外几家打车平台,对方均表示不予置评。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并不是大数据区别对待用户第一次遭到社会质疑了。据人民法院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表示,她将于今年全国两会提交关于修改反垄断法及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议案。为此,杨松与武汉大学等高校多位专家一起调研研讨,议案就包括了建议立法禁止协同行为,规制数据滥用、大数据杀熟、平台二选一等行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怎么看?

编辑 | 高兴